河北省产业地位评价与提升对策

时间:2022-08-27 11:53:46

河北省产业地位评价与提升对策

摘要:产业优势削弱、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技术创新开发和创新能力减弱、产业区域布局雷同以及利用外资规模偏小等诸多因素导致河北省在环渤海经济区的产业地位相对偏低。应当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选育主导产业、强化产业组织创新、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等方面入手提升河北省产业地位。

关键词:河北省;环渤海经济区;产业地位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5-0058-06

要正确认识河北省在环渤海经济区中的产业地位,必须把河北省的产业产值同该区域其他省区市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不仅要进行横向的静态比较,还要进行纵向的动态比较;不仅要得出比较的结果,而且还必须对这一结果进行一定的量化解释。产业结构分析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如结构效益分析法、专业化与综合发展分析法和偏离―份额法等。其中前两种方法均是运用一些量化指标来反映产业结构的经济效益、集中程度、专业化程度等素质。偏离―份额法是一种在国外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分析评价中被广泛使用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该方法所需数据量少,其结论简单明了,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采用该方法对类似问题的研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但需要指出的是,因为该方法在分析过程中需要选择一个大区作为参照系,因此对河北省产业结构总体素质的评价分析采用偏离―份额法更为适宜。为此,本研究采用偏离―份额模型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在环渤海经济区中的产业地位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比较。

一、河北省在环渤海经济区产业地位的实证研究

(一)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缩写为SSM)由美国学者Dunn,Perloff,Lampard,Muth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该分析法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过程,以其所处上级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在某一时期经济总的增长量分解为三个分量,即区域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2001年和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对环渤海7省区市2000-2007年的产业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在动态分析和与环渤海7省区市整体区域发展对比中发现各省区在2000-2007年期间产业结构变动的情况,从而发现各省区产业结构演进中的问题。按照SSM分析模型,采用EXCEL软件进行计算处理,得出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从表1中的处理结果来看,在区域份额份量Ni中,各省区区域份额分量增长率均为101%,这表明环渤海7省区市整个区域在参考期间的经济增长率达101%,整体上翻了1倍有余。表1显示,各省区的区域份额分量增量并不一样,这是因为各省在参考初期原有的经济基础不一样所致。河北省的区域份额分量增量较大,排在第2位,这说明河北省经济基础较好,经济存量较大。从各省份总增长Gi和总偏移量(Pi+Di)情况来看,各省经济增长速度差异较大。在“总增长Gi”栏中,北京、天津、山东、山西、内蒙的总增长增长率均大于2,这表明这两个省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尤其是内蒙,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增长率达330%。相比之下,河北省经济增长速度最慢,总增长率只有173%,排在倒数第2位,表明河北省在该期间经济增长只翻了1.73倍。从“总偏移量Pi+Di”看,情况也是如此。表1中河北省总偏移量增长率为负值,说明河北省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环渤海7省区市的平均增长速度,落后的产值高达2 226.12亿元。

从产业结构分量Pi和区域竞争力分量Di的增长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导致河北省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在表1“产业结构分量Pi”一栏中,北京、天津、辽宁、山西增长量均为正值,这表明这四个省份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产业结构均具有正的效应。而其他省份该栏均为负值,表明7省区市中只有北京、天津、辽宁、山西具有产业结构优势。从区域竞争力分量来看,内蒙、山西区域竞争力分量增量分别为5 285.65亿元和1 105.11亿元,表明内蒙、山西区域竞争力优势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分别为5 285.65亿元和1 105.11亿元。正是由于产业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效应,内蒙、山西经济增长速度才远远高于其他省份。河北省的情况则不容乐观:产业结构不具有优势,区域竞争力分量也非常低,为-2 101.30亿元,表明河北省由于区域竞争力不强导致经济产出减少了2 101.30亿元。区域竞争力带来的经济增长负效应与产业结构劣势带来的负效应叠加,因此,河北省总体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环渤海7省区市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

进一步分析表2中7省区市的三次产业明细偏离―份额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导致各省产业结构优势差异和区域竞争力差异的原因。从产业结构优势差异来看,各省区的三次产业比重差异是导致各省区产业结构优势差异的主要因素。在表2中,天津、辽宁两省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分量为负值,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分量均为正值,这表明两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进一步说,天津主要是由于较高的第三产业比重而带来产业结构优势,而辽宁省则主要是由于较高的第二产业比重带来产业结构优势。而河北、山东、内蒙之所以不具有产业结构优势主要是由于其第一产业比重较高所致。从区域竞争力差异来看,各省区的三次产业竞争力优势差异是导致各省区整体经济竞争力差异的主要因素。7省区市中,河北、山东第一、第二产业处于相对扩张状态,第三产业处于相对收缩状态;辽宁、天津第一产业处于相对收缩状态,第二、第三产业处于相对扩张状态;北京第一、第二产业处于相对收缩状态,第三产业处于相对扩张状态;山西第一、第三产业处于相对收缩状态,第二产业处于相对扩张状态;内蒙第一产业处于相对扩张状态,第二、第三产业处于相对收缩状态。河北省的第三产业区域竞争力分量为负值,表明河北省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均落后于七省区市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这是导致河北省区域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

(三)结论

1. 从静态来看,河北省经济存量较大,经济基础较好,每年的经济产出在在7省区市中均排在前列。2007年其GDP产值达到13 863.5亿元,在7省区市里排第2位,仅次于山东省。而人均GDP产值则达到19 967元,远远落后于环渤海其他省市。总体上看,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是较高的,在7省区市经济发展中仍然具有核心层次的作用。

2. 从动态比较来看,河北省的经济增长速度仅高于辽宁省,远远落后于环渤海其他5个省区市。从这点上看,河北省在7省区市中的产业地位正在逐渐下降,其辐射力和影响力也在逐年降低。

3. 造成河北省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是其产业竞争力的下降。同其他7省区市相比,河北省仍然具有一定的产业结构优势。其2007年的三次产业比重为14.2∶52.3∶33.5,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合理。但是,其第二、第三产业的产业竞争力大幅下降的事实,使得河北省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大减缓。同7省区市三次产业相比,河北省第三产业明显处于相对收缩状态。

二、河北省产业地位相对偏低的成因

(一)产业优势缺位

近年来,河北省原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逐渐减弱,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未形成优势。如食品、纺织、建筑、建材、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近年发展情况看,这几个行业的竞争力日趋减弱。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医药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全国还未形成明显的市场优势,这就造成了河北省产业优势缺位,经济增长速度逐缓。从资源约束来看,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工业结构偏重,对资源能源的依赖程度较高,随着经济的多年快速增长,土地、水、铁矿石、煤等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凸显。从环境约束来看,由于资源开发的扩大和能源消耗的增长,河北省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河北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2.06 t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4%,能源、原材料消耗占企业产成品成本近70%,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氨氮排放总量在全国的前3位,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生态环境压力巨大,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二)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长期以来,河北省普遍存在大企业规模不大,小企业数量众多,产业集中度偏低的问题。过低的集中度水平必然导致产业内过度竞争,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2007年河北省大型企业只有117家,大中型企业合计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比重不足50%,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以民营经济为例,截至2007年底,河北省民营经济单位达到191.4万个(其中民营企业15.2万个,个体工商户176.2万个);规模企业有10 587家,实现营业收入3 256亿元,只占全部民营经济营业收入38.9%;全省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877家,实现营业收入6 016.2亿元,实现税金215.3亿元,对全省民营经济营业收入、税金的贡献率达到了22.5%和28.4%;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河北省只有3家;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只有10个,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只有47个,超10亿元的产业集群也不过172家。

(二)产业竞争力弱

河北省虽已形成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制造体系,但产业整体实力仍比较薄弱,与先进省份差距较大。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年销售收入仅相当于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上海的1/5~1/3,相当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一家企业的年销售额;2006年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只有19家,超过50亿元的企业仅保定天威一家。产业结构性、素质性和机制性问题十分突出,传统产品、大路产品、初级产品比重大,科技附加值低,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低,新产品开发进展缓慢,能源、原材料消耗大,许多领域存在重复生产、产能过剩等问题。河北省的第三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与先进省市相比,无论在发展速度、总体规模还是内部结构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生产业更为薄弱。而且,河北省企业间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水平低,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企业居多,产业关联度低,整体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

(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企业发展的动力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决于能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实现技术创新。目前河北省整体科技投入少,技术创新能力差。2007年河北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经费支出只有95亿元,仅占全省生产总值的0.69%。,而同年全国R&D经费支出3 66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9%。北京同年R&D经费支出503.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6%。天津同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12.2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2.2%。辽宁同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159.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1%。从2007年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结果来看,河北省科技进步环境在全国排第17位,科技活动投入在全国排第23位,而科技活动产出排序为全国第24位,综合排序居全国第18位。整体上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大大制约了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升级进程,降低了河北省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竞争力。

(五)产业区域布局雷同

经过多年发展建设,沿京九、京广铁路线,已形成唐山、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五大工业中心,建成了一批有相当规模和特色的工业城镇和工业基地,发展为河北省经济技术开发的一级轴线和经济走廊。而广大的沿海、山区和坝上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因素,未能发挥出地区的优势,成为河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种格局下,区域之间重复建设严重,导致空间效率损失较大。地区工业行业趋同严重,主要集中在冶金、建材、机电、医药、化工、纺织、能源、机械、食品等领域,致使整体经济呈现市场风险集中性倾斜,一旦原材料市场或国家发展政策出现大的波动,河北省国民经济的整体市场应变能力就会显示出明显弱势,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将被拖累。

(六)产业利用外资滞后

改革开放30年,河北省利用外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且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是利用外资的总体规模虽稳步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小,与沿海发达省市和中部部分省份相比,利用外资的增速明显偏小,这使得河北省与以上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仅就环渤海其他7省区市而言,河北省利用外资的总体规模只略大于地处内陆的山西、内蒙古,远低于辽宁、天津、山东和北京4省市。二是利用外资产业结构虽然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但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利用外资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沿海发达省份第三产业利用外资一般在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0%以上,河北省仅为18%,第三产业利用外资亟待加强。

三、提升河北省产业地位的对策建议

在环渤海7省区市中,各省区之间均具有较强的经济互补关系。为此,河北必须以此为契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融入环渤海经济区建设。为提升河北产业竞争力,改变河北省产业地位逐步下降的趋势,增强其在环渤海经济区中的辐射效应,河北省在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合作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调整。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首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次,要摒弃传统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等同的观念。经济增长,既可以是粗放式的经济增长,也可以是集约式的经济增长,而经济发展一定是一种相对集约式的经济增长。要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树立经济发展的观念。最后,要树立效率和节约观念。在实际生产中,落实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制定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的目标与措施,使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资源的节约、能耗的降低和浪费的减少。

(二)积极推进三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就河北省而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着力点在于提高第一产业的质量、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扩大第三产业的规模。提高第一产业的质量,就是要在优化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就是要在降低制造业能源消耗的基础上,采取收购、合并等方式,优化第二产业内部资源配置。制造业是以能源消耗为主的行业,而降低能源消耗,可以通过企业内技术革新来实现。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政府的税收优惠、产业政策、环境改造等来实现。

(三)实现更大区域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协调

在以往的发展规划中,河北省比较重视和北京的产业结构衔接和分工。但是,这一传统思路在新的现实经济形势下有调整的必要。首先,河北省和北京市形成产业链的衔接固然重要,但是对于河北来说,如何避免和周边省市的产业同构更重要。河北省和北京市(甚至包括天津市)的经济水平差距较大,出现雷同的可能性不大,而周边的4个省市的经济水平则相对比较接近,而且这4个省份作为环渤海经济区的成员,无不把和北京的产业结构衔接当作主要的发展思路,因而容易形成产业同构。其次,河北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仅仅是如何在环渤海经济区及全国范围内的产业链中占据有利的位置,还应该包括如何承接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提升自己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的地位。

(四)积极选育主导产业,加强分类指导

河北省提出了发展钢铁、医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建筑、食品、纺织、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旅游十大主导产业,基本上和河北当前客观的经济发展状况是相符合的。但是,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强调行业的关联效应以及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带动效应,因为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将推动区域的技术创新进程。而这十大产业的关联效应、技术带动效应是不同的,产业内部需要更精确的层次划分,以实现分类别、分阶段、有计划地指导。

(五)强化产业组织创新,重塑产业优势

现代产业组织发展趋向于专业化、集中化、联合化的组织形式,这有利于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产品开发、降低经营成本,有利于科技进步,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有利于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因此,河北省应依靠资本运营推动企业重组,将一些资产向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集中,通过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效益;要着力培育区域产业链、产业群,实施“强大活小”。一方面,要支持规模经济显著、行业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尽快扩大规模,增强其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鼓励中小企业在合适的领域发展,鼓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以保持经济的活力和满足就业需求。

(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装备,采用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进行改造,提高传统行业的技术含量,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支持企业内联网建设,加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河北省的实际,应围绕钢铁、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医药、信息、纺织、食品等优势主导产业。

(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河北省应积极发展对经济具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未来成为主导的、战略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重点领域,跟踪国内外高技术产业发展方向,以重点企业为依托,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点专项,组织实施信息产业升级、新材料、生物产业及新医药、先进制造、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循环利用和环保产业化、高效节水和海水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主导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重大技术装备创新、资源型城市及新型工业区科技示范等重点专项;重点抓好通讯制造新型显示器件及制造设备、光伏电池制造固体照明生物及新医药高端新材料等八项重大工程,形成一批发展前景好、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的企业和产品,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八)抓好产业链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区发展

要善于利用产业链进行招商引资,把订货会与招商有机结合起来,吸引上游产品的供货商或下游产品的购买商到相关产业集聚区投资办厂。政府应该积极引导,推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要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包括用地政策、环保政策、税费政策等,引导分散的企业逐步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同时还要鼓励投资公司在产业集聚区内设立办事机构,这样既有利于改善产业集聚区的融资环境,也有利于投资项目的选择。

(九)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

利用河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牢牢抓住环京津和港口经济两大优势,充分发挥经济地理的特殊作用,推动河北省的战略通道的建设,实现域内及与兄弟省市基础设施的连接,形成发达的地区交通枢纽,关键是完善域内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机场、港口为主的交通网布局的综合规划;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之间的快速干道建设。实现区域港口群的合理布局与分工;实现机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布局。此外,重点要加快河北省欠发达地区干线公路建设,提高公路等级,加快县乡公路改造。从某种程度上说,做大物流就是做强工业,发展新型工业化就必须发展现代化的物流,以满足信息化、标准化、全球化的要求。为做大现代化物流,增加物流的综合服务需求,可以采取共建的方式吸引内陆省份的参与,共同管理,这样既能增加税收又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共同完善交通、物流网络,使之成为河北区域竞争力强大的依托,坚实的基石。

(十)着力打造中心城市,带动整体产业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区域间的竞争已在很大程度上演化为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河北省目前已经形成五大经济区各领的结局,即冀东经济区,包括唐山、秦皇岛;环京津经济区,包括保定、廊坊;张承经济区,包括张家口、承德;冀中经济区,包括石家庄、沧州、衡水;冀南经济区,包括邯郸、邢台。其中,省会石家庄市和唐山市在五大经济区中处于中心地位。强化石家庄、唐山两大中心的辐射源功能,进一步增强实力,发挥其带动作用。努力提高石家庄、唐山及区域中心城市资金密集型产业、高技术产业和制造业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比重。省内其他城市要自觉融入该经济圈,内部要合理竞争,外部要打破行政分割。其他二级中心城市可作为协作配套基地或高科技产业的中试加工基地,倡导新兴产业共建,传统产业互补,协同发展。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造业初级产品产业转移到县级城市和小城镇,在城市群体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使之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载体,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孟复.环渤海经济区应加快一体化[J].环渤海经济望,2003,(12).

[2]樊杰.环渤海经济区的真正形成还需要时间[J].领导之友,2004,(1).

[3]徐瑛,陈秀山.河北融入环渤海经济区的产业优势与结构劣势[J].领导之友,2004,(6).

[4]加强统筹合作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J].经济论坛,2004,(11).

Based on Evaluation and Enhanc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tatus of the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Wang Yonghua1, Wang Qing2

(1.Hebei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91, China;

2. Managemend School,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 The industrial advantages weakening,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degree low,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declined and the industry regional distribution similar and the foreign investment lack and other factors led to the industry decline of Hebei province in the Bohai Sea economic zone. We should further ascertain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effectively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positively select the leading industries, strengthen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increa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 Hebei; Bohai Sea economic zone; status of the industry

上一篇:中央银行独立性与货币、金融稳定政策协调 下一篇:河北省制造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动态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