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记了给人以希望

时间:2022-08-27 11:44:38

一、引言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给中国的精神文明带来高速的发展,很多时候,许多人对于名和利的追求到了不顾及道德的地步。近十年中婚外情、、离婚率的一路攀升让人越来越不理解,越来越迷惑。面对感情,很多时候人们有了太多的惶恐。很多关于爱情婚姻、家庭的影视作品应运而生。陈嘉上甚至连《画皮》这样一个妖的题材也创作成了爱情的篇章。新版《画皮》让人兴奋的精美剧照,张张都有油画般的质感,且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美丽,与影片所打出的新魔幻主义旗号很是贴切。观看后,觉得影片的亮色在于摄影和美术,色彩很通透,环境的造型感很好,片尾曲《画心》也很好听,电影《面皮》在聊斋故事这个壳子之下,讲述着现代社会中的爱情故事。在反映了现实的同时,宣扬了一种爱情的境界,为所爱的人付出和奉献。单就影片的主题来说,是很符合现在人们的情感需求的,虽稍微显得有些空洞。但是在编剧、故事讲述、主题表现上,也有着不足。还是先从故事来谈起吧!

二、新《画皮》讲新故事。

《画皮》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则经典鬼故事,上世纪60年代鲍方将它创作成了电影《画皮》,随后在1979年,李翰祥将它制作成了风月片《鬼叫春》,再近些的一部,便是胡金铨与钟阿城编剧的《画皮之阴阳法王》。鲍方版走的是正统路线,带着几十年前的教育腔调,喻世喻得很正经。《鬼叫春》是风月片,一路放荡下去,但李翰祥的风月片,却也放荡得十二分精致与好看。《画皮之阴阳法王》,画面诡谲,情节间跳跃极大,不写实而写意,加上凭空造出的“阴阳界”,而趋魔幻。几部《画皮》都是“志异”,影片诸般细节成就了故事不同的色彩。仿佛同样骨架,可以画出不同的皮囊。

与以往的版本不同,新《画皮》不再忠于原来的故事,也不受以往版本《画皮》的影响,而是用《画皮》这样一个聊斋中引人入胜的故事壳子,来讲述现代社会中的爱情婚姻故事。暂不考虑鬼片的因素,新《画皮》整个就是一部爱情片。片中除了小唯这只千年狐妖与王生的人妖恋外,还有好几条交错纠缠的情感线――佩蓉死心塌地地爱着丈夫王生;庞勇则放不下旧情人佩蓉;然后,大大咧咧的夏冰又暗恋着宠勇;还有一只蜥蜴精,坚贞不渝地爱着狐妖小唯。总之,电影里出现的每个人都为情所困。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字:爱!至于挖心杀手、半夜行凶、妖精作怪、人鬼共存……这些想象中的恐怖元素,都被刻意淡化,成为情感纠葛的调味品。不管是人与人、人与妖,还是妖与妖,这些不同的组合,都有着共同的情感体验。结局是,无论人还是妖,最终都领悟到了同一个真谛:付出与奉献才是真爱之所在。

但是,这样的领悟没有足够的细节支撑,成了空洞无聊的喊口号行为。不明白为什么佩蓉对王生要爱得如此委曲求全,牺牲自我;不明白王生对佩蓉,为什么要如此信誓旦旦又口是心非;更不明白宠勇对佩蓉为什么如此放不下;而小唯对王生,为何会一见钟情?是修行到一定境界突然开窍了,还是王生前世与她有什么渊源?不难看出,《画皮》是要歌颂一种大爱。跨越人与妖的界限,全心全意地为了所爱的人付出与奉献。但是最后让人感到的只是主题先行了。没有足够的有力的情节、故事的支撑,哪里来的感动、真爱与领悟。

不管这些,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影射了现代社会的种种,导演不再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艺术是用来表现阐释生活的,是用来满足人类精神生活需要的。就这点讲,新《画皮》对故事的改编是很有积极意义的。那些中国的古老的文化应该以一种人们心灵需要的精神面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片子用众多的人的情感,歌颂了一种大爱,爱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为所爱的人付出和奉献。

三、现代影视作品对爱情与婚姻的表达

在影视作品中,爱情题材的作品占据着很大的份额。即使在其他类型的作品中,也往往会添加一些关于爱情的剧份,来调节整个作品的氛围,增加作品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每一个时代中都因为社会经济政治而存在不同的关于爱情婚姻的问题。曾经在那个父母包办的年代,爱情最大的问题是抛弃父母包办,自由的问题。现在社会却是爱情太“自由”的问题了。最美好的爱情往往只存在于人类的想象。现在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精神文明并没有同步前进。在追求思想解放的同时,不仅没有培育出良好道德爱情观,甚至连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也丢失了。人类对爱情的需要,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与追求使自己感到了危机,在诸多现象如、婚外恋、追逐名利金钱的背后,更多的人感到的是精神上的空虚,是对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就无法面对的迷惑与手足无措。于是,为了跟随人们精神的变化,满足人们心灵的需要,影视创作者们创作出了许多反映现代社会家庭婚恋爱情的作品。诸如:电影《李米的猜想》、电视剧《心火》、《双面胶》、《金婚》等。在这些作品中,都从不同的方面,多层次、深刻地反映了人们面对的情感问题的困惑,但是有一些给出了较好的解决方法,有一些却只是为了展现。

四、影视作品在揭示爱情婚姻现象之后还要给人以希望

爱情是影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影视剧里,形形的情感故事折射着人们的生活,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们不能忽视影视对人的指导作用,它们能对人类的传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变化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影视作品对人们思想道德、行为的影响,在进行影视艺术作品创作的同时,除了艺术地反映现代生活的现象,满足人们一定层次上的情感需求外,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去引导人们形成健康、正确的爱情道德观念,给出一些有利社会道德建设的、现实的、有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画皮》的最后,宣扬了一种大爱,无论是人是妖,都领悟到真爱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为所爱的人付出和奉献。且不说因故事情节的缺乏而导致的主题先行,在现实的生活中,面对情感世界的种种困惑,这样的一种感悟是不是能真的解决人们所遇到的困惑呢?这才是真正需要我们思考的东西吧!爱情并不是完全都是理想中的。但是创作者的目的和期望是很好的。

再如收视率极高、备受观众喜爱的《双面胶》,讲述了现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家庭关系的种种矛盾,展现了现实家庭中的不尽善尽美。无论是编剧还是片子的制作,都是很成功的,作品中每一个人都合情合理,然而却冲突不断。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似乎总能从其中找到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似的点滴,找到些许的共鸣,给自己的心灵以短暂的安慰与逃避。可是,对于这些乱如麻的爱情家庭的大大小小的事件,片中给出的很大程度上只是现实中的无奈的应对举措和解决方法,很多时候只是让时间去证明,去解决。就连最后的结尾都成了一种无奈。试想即使婆婆去世了,矛盾也结束了,但是家庭中的那份美好与温馨还会像原来一样吗?纵然也许在现实的生活中,爱情与家庭都不像想象中的纯洁美好,会因现实生活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让人烦恼和困惑,即使真实的生活中有着很多的无奈,就像《双面胶》的结局,但作为影视作品的创作者,是 不时在揭示表现的同时,也能给出一些积极的有助问题解决,并能促进人的道德、社会道德完美形成的一些引导和方向呢?比如一些矛盾的冲突,可不可以更文明、更艺术一些。即便存在相互之间的不满,可不可以不是那样粗俗地去解决问题,因为影视在揭示表现现实的同时,还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提供榜样和引导的作用。片子的结尾因前面情节的设计以悲凉的死亡作为了结局,但是即使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也不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矛盾的,这样的方式能给人什么样的指导作用呢?难道只是让人觉得这种矛盾无可解决吗?为什么不让他们之间积极地沟通,并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理解呢?难道老人就不能从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中体会到一点点的优点吗?难道年轻人就不能从老人的观年中发现一些可贵的品质?为什么不能把问题解决的方法定位到相互理解、发现别人优点和相互间的宽容上呢?这样也许有些超出了生活,但也确实可行,在很大程度上能给人一种正确的方向,有助于建立更美好、更和谐的爱情、家庭和社会。

再来看《金婚》,通过特定年代中一个人一生的情感经历,讲述了在生命的历程中,人的情感变化历程。也许一个人在他的生命中都会遇到一些能与他惺惺相惜的人,但是很多相遇确是在不合适的时间与地点。也许真实地表达了情感历程,在很多时候总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也可以说是很多真实生活的堆积。虽然是圆满的结局,可心里总会有些卑微,看不到人格的高尚。我对《金婚》的艺术成就及它的社会影响从来都持肯定态度的,但如果能在片中增加一些更文明、更高尚的元素,在它的社会影响方面将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四、回望与总结

目前,大众的审美文化正在由追求文化的严肃性向追求文化的“感官快适”方向发展,迎合的是大众的某种消费口味。影视艺术作品现在的发展方向,很多评论持担忧的态度,认为这些作品远离了真善美的熏陶。虽然很多作品是为了追求收视率和经济利益而将作品去迎合大众的口味,但是说明导演根据时代的变化作了努力与创新,观众喜欢至少说明这些作品的主题和所阐释的内容是观众心灵上很需要的。这是一种进步。如果能在这些作品的创作时,反应揭示的同时,考虑和高尚美好的道德、正确积极的地方相结合,那么影视作品不仅能有利于情感道德建设,使家庭社会更和谐,它本身也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作者简介]吕村(1971-),女,河南泌阳人,中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多媒体技术设计方向研究及计算机图形设计方向的教学工作。

上一篇:论数字化技术与电影的本性 下一篇:《功夫熊猫》:好莱坞的后现代“他者”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