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标,优化作文教学

时间:2022-08-27 10:09:09

走进新课标,优化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人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作文表达能力。

学习好课本,收集和积累协作素材。语文教材选人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雨》一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多种感官去观察雨前--雨中--雨后的雨景特点,有目的地认识事物,然而由表及里地认识,由此及彼地联想。由雨水联想到农作物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使学生认识到作者这样善于分析联想,做到移情人物,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才能感人。实践证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学生大量的感性的语言结累和反复的实践活动。新大纲中对学生的阅读量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强调结累。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法、多种途径(例:感悟语言文字的特色,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熟读、背诵优美语段等。)注重语言结累以外,还积极鼓励学生广读课外书,将自己认为必要的东西经过分类,抄摘在本子上或卡片上,我们称这本子和卡叫“采花本”或“采花卡”,第一方面是词语的积累。成语、谚语、歇后语、日常用语、描写性词语等都是摘抄的对象,日常用语还可分为:文具名称、蔬菜名称、家具名称……:描写性词语可分为两类:一是动态性的;如表示“看”的词,“走”的词,“说”的词,“笑”的词……。二是形容性的;如表示“快”的词,“慢”的词,“好”的词,“热”的词……。第二方面是好句的积累;重点摘录的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写得好的描写句。分类可以是粗线条的,也可以是细线条的。粗的可分四大类:人物描写句:景物描写句:哲理句:名人名言。细的各类还可分出各小类,如:景物描写句可以根据季节划分成春天描写句、夏天描写句……。第三方面是片断的摘录:可分四类: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第四方面的要求较高了一些,适用于高年级,主要是作提纲笔记和写心得体会,例:列小标题、列提纲、摘要点、写读后感等。第五方面是生活语言的积累。引导学生并逐步培养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勤观察,勤思考,勤记录。这样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定期阅读、交流,一方面增加了阅读量,激发了学生读书、读报、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情,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大量的“原材料”,为日后的加工、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写作方法、技巧的传授和指导,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曾记得冰心老人有一句话,说小学生写作困难,“不是没话可写,而是不知道怎么写。”这话固然有理,但如果连写什么都还没有解决好,怎么表达应该是后话,不能急于一时。所以,我们不能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传授就当作是“作文教学”。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课堂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教师总是不能把“开发”和“加工”以最佳的方式结合起来,特别是不能将作文指导的重点放到学生“所知、所想、所欲”的素材原料的开发上,结果不能使学生真正将万千事物丰富多彩的内容转化为自己所需的东西,致使作文教学走上了本末倒置的死胡同。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更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综合优势。特别是在语文教学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觉接受刺激,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义教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要求观察一种你熟悉的小动物,抓特点写出其外形、生活习性、脾气等。于是我从网上下载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接着运用“闪烁”的方法,先按从部分到整体,再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让学生按刚才的观察顺序说一说小白兔可爱的外形特点。由于计算机闪烁显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较为深刻,也较为直观,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也较有序而细致,因而个个言之有序。为了让每位同学都有说的机会,我让全班同学分成九个小组,人人参与、人人发言,讲得好的推荐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作文教学,能多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上一篇: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 下一篇: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