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课教学方法初探

时间:2022-08-27 08:53:08

大学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课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本文就农业高等院校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实验内容和材料要因专业制宜、学生做好预习、教师做好预备实验和走出课堂,从而培养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

关键词: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教学方法;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50-02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是一些高校特别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植保、园艺、林学、资环、食品化学、应用化工等专业大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为其以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提供知识与技术储备。作者在从事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教学的几年中发现,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差,最基本的仪器操作不规范;有的学生对实验过程不感兴趣,仅仅交份实验报告而应付了事;有的学生实验过程中手忙脚乱,错误百出,实验最终不了了之。这些不仅难以达到本课程教学目的,而且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科研态度从而影响今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结合自己的一点体会,就如何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课程的兴趣展开讨论,以与广大教师共勉。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要因专业制宜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是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设计专业包括农学、植保、园艺、林学、资环、食品化学、应用化工等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课程的要求和期望也不相同。教师应在实验项目和实验材料的选择上注意到学生的专业性。比如:食品专业的学生偏重“谷物淀粉含量的测定”和“Vc含量的测定”等;农学专业的学生偏重“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和“植物种子生命力的快速测定”等。对于“植物抗逆性的测定”,不同专业的学生所用试验材料应有所不同,如园艺、林学专业的学生用柑橘、女贞的叶片做实验材料,而农学专业的学生用小麦、水稻等的叶片做实验材料,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做好预习

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先都应有所准备。有无准备,准备充分与否,效果大不相同。通过课程预习,学生对实验目的、材料和步骤有了大致的认识,在课程预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发现对一些仪器设备的使用或者有些实验操作步骤难以把握,他们就会对它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听老师讲课和做实验,目的就会明确,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就会主动,实验过程中不至于手忙脚乱。比如大部分学生对移液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都是第一次使用,如果在预习过程中对这些仪器的功能和原理有所了解的话,再经过老师的讲解、指点与启发,对实验技能的领会和掌握便可以进入更高的境界。

三、任课老师要做好预备实验

受大学排名影响,现在学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及对文章和科研的重视。为了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职称,发表文章和申请项目,部分教师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于像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这些实验基础课程来说,教师放在备课和预备实验上的精力会更少[1]。这势必对大学教育起到不良的影响。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课预备实验,就是担任该门课程的教师针对具体实验内容在正式上课前所进行的实验预做[2]。预备实验使任课教师对实验目的、原理、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操作步骤与结果计算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总体把握。这样,教师在上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条不紊地指导学生把实验做好,及时发现预备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就能大大降低预备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减少由于所选实验材料和所配试剂所带来的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更是如此,任课老师要将在日常科研和实践中遇到的新的仪器设备和测定方法在预备实验中进行大胆尝试,对那些方法陈旧、结果准确性差、重复性不好、步骤繁琐的实验方法要进行完善和更新。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对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增强学生对新试验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课一般分小组进行,然而经常出现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代替全组学生做实验,其他同学袖手旁观,只等待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而应付完事。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学管理部门应改善实验室条件,将原来的实验小组由多人一组改为1~2人一组。学生必须将实验图片和原始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将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实验报告中讨论,并且当堂提交实验报告。改革实验课程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实验报告、操作技能、实验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核成绩中的比重[3]。同时增加实验指导教师,在老师短缺的条件下可充实一批有经验的高年级研究生作为副指导教师,来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完全由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和副指导教师只起指导作用,督促学生切实掌握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和试验规程的独立操作,踏踏实实地练好基本功,为以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验条件允许情况下,学生可以在温室或实验实习基地自己动手种植一种或几种主要作物,如水稻、小麦、棉花、玉米等。在整个生育期全程进行管理和观察。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取样、测定分析,写出实验报告。最后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集中进行总结分析,评出最佳设计方案,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竞争意识,又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走出课堂、走进生产

科学研究要与生产实际相联系。这样学生更利于了解实验课程的目的与意义。将一些实验测定由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实验实习基地和教师的科研试验场所。接触生产实际,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光合速率的测定”,用光合仪测定大田条件下作物的光合速率并讲解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切实理解他们所学习的实验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例如“植物种子生命力的快速测定”,学生可以自己到种子经营部门购买一些种子,按照实验方法和操作流程自己测定种子的活力。这些改革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主动性、设计性、综合性,激发学生进行科学试验的兴趣,提高他们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能培养出真正的社会实用性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亦军,刘强.大学教学质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5):11-14.

[2]宋克敏.浅议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教学中的预备实验[J].生物学杂志,2002,19(4):45-46.

[3]赵会杰,韩锦峰,刘卫群,王德勤.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课教学改革尝试[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1):54-55.

作者简介:聂立孝(1977-),男,河南南阳人,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农学博士。

上一篇:高校外籍教师有效管理之初探 下一篇:如何让思想政治课充满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