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稚嫩的生命茁壮成长

时间:2022-08-27 08:32:57

让稚嫩的生命茁壮成长

在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4亿。

未成年人的思想和身体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及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未成年人群中所占比例巨大的少年儿童,更是社会最为关注的人群之一,现代社会在带给人类高度文明、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而这些负面影响也在直接侵蚀着孩子们,在健康方面则尤甚。据不完全统计,当今社会有各种发展和健康问题的儿童已经占到了儿童总数的20%~40%,而且这些问题的出现率呈现出一种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如何能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已经成为社会上一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话题。

国际儿童日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孩子们的健康问题,走出误区,以最佳方法去培育培养孩子,让那些稚嫩的小生命变得愈加茁壮。对此,我们从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疾病两方面入手,选取典型,让您更明确地了解最佳办法。

生理疾病肥胖

不良饮食习惯是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儿童肥胖的发生有遗传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原因:过度进食,运动量减少,这种不良生活方式也导致了儿童肥胖的发生。对儿童肥胖而言,遗传和家庭环境相互作用,遗传因素可能包含影响食物摄入和能量消耗的行为倾向,家长不仅将基因遗传给孩子,而且在家庭环境上影响着孩子,而这些生活方式的遗传是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肥胖家庭的环境和遗传倾向共同作用,形成一定的饮食习惯,进食量和活动方式,作用于对肥胖敏感的儿童而导致儿童肥胖。因此,预防儿童肥胖应从婴幼儿时期开始。

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健康观念,培养孩子正确的均衡饮食观念,尽早对儿童肥胖进行干预。儿童天生喜欢甜味,有些家长用甜食来诱导孩子吃较有营养的食物,但往往使孩子对甜食更加偏好,更不喜欢营养性的食物。用武断,强迫的方法让孩子选择健康食品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有的家长在喂养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劝说或者强迫孩子“多吃一口”,这是不妥当的。研究表明,孩子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具备了根据能量需求调节进食量的能力,也能根据食物的能量密度决定进食量,但家长的控制可以削弱儿童对进食量的自我调节能力。调查显示,在婴儿时期就被过度喂养让这些孩子没有饱的感觉。有关专家说,忽视孩子自身的饥饿感和饱足感,过分施以外界的进食鼓励或限制,将极大地减弱孩子用饥饿和饱足的内部信号调节能量摄入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减弱或者丧失是导致孩子过度进食而肥胖的原因。家庭喂养方式是儿童肥胖早期干预的重要环节,早期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并长期保持,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肥胖的发生。

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课业负担重,缺乏体育锻炼时间而且睡眠时间每天不足9小时。有研究显示,睡眠少于6小时,肥胖发病率会显著上升。其原因是睡眠不足影响瘦素等激素分泌;学业压力和其他心理问题会影响食欲,有些孩子往往会以贪吃,暴饮暴食排解压力,最终导致肥胖和营养问题。此外,遗传和家庭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是影响因素。

由于超重和肥胖儿童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大大增加,儿童肥胖已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各国的重视目前肥胖的治疗比较困难,最好方法应该是预防。儿童肥胖的治疗要在不影响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采取饮食调理、运动疗法和心理行为矫正相结合,一般避免使用诸如节食、药物,手术等成人减肥措施。另外,要注意单靠饮食调理来进行体重控制和减肥是很难成功的,必须与运动,心理行为矫正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补充营养素(钙、VD)

我们国家属于谷类食物为主的民族膳食,奶类摄入比较少,国家第二次营养调查显示,我国民众的钙摄入量仅占国家钙推荐量的49.6%,钙的摄入不单纯是小孩和婴儿的问题。根据钙的摄入情况,孩子两岁以后,每天喝两百到400毫升奶,就不主张补钙了,不喝奶的孩子建议家长要补钙,要达到中国膳食营养推荐的钙的摄入量。比如500毫升的奶相当于500毫克的钙,如果说摄入不到500毫升的奶,摄入200毫升的奶,剩下的就要从钙里补。

维生素D

一般来讲鱼肝油维生素D在出生两周开始补,补充的量是400国际单位。冬天补,夏天不补,因为夏天活动多一些,一岁左右的孩子缺得不是特别多,冬天每个地区不一样,东北户外活动少,应该多补一些,南方的孩子,晒太阳时间长,夏天时间多,可以稍微少补一些,夏天就不补了,北京在6月份以后,就进入夏天了,晒太阳就比较足了,补维生素D的同时也应该多吃一些钙。

6个月到一岁以内的孩子一天的量要补400毫克,维生素D可能不够,那么就需要补充一些,钙如果喝的奶足够多,就不需要额外添加,如果有了佝偻病了,需要治疗了,就需要多补一些,补需要量的1/3,比如说每天需要600毫克,就再补200毫克左右的量。

儿童传染性疾病

冬天是儿科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等疾病的多发期。小儿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所谓呼吸道感染有咳嗽、发烧,包括一些从喉部到气管的疾病。肠道感染在秋冬季节跟轮状病毒感染有关系,感染轮状病毒以后,会出现持续性的腹泻。像小婴儿,容易引起脱水或者发热,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冬天室内外温差比较大,最主要还是衣食住行,尤其是婴幼儿,不要吃得过饱,八分饱即可,用中医的话讲,避免有一次暴饮暴食产生积食,积食以后,抵抗力下降,孩子容易感冒,中医就叫积食引起的症状就叫停食着凉。过饱以后机体抵抗力下降,就容易引起感冒,抗呼吸道感染的能力就下降了。这是因为家里有的地方冷热不均或者总不开窗开门通风,家里温度比较高,孩子穿得比较多,孩子经常出汗,出汗的孩子,家里有开门通风或者有其他的不合适的气温,气温突然降低,出汗的孩子容易着凉,也会出现这些问题。在护理上,有的家长就穿得很少,比如在家里穿单衣服,给孩子穿上夹衣或者棉衣,就没有理解孩子,因为孩子不大会说,表达能力差,你摸他手脚特别潮,说明确实穿多了,这样的孩子越容易感冒,越感冒,家长给孩子穿得越多,越捂着孩子,是恶性循环。这次感冒还没有好,下一次着凉或者病毒感染又出来了,有的孩子体质老反复,总生病,跟家庭护理有关系。

秋季的温度适合轮状病毒繁殖,小婴儿轮状病毒感染比较多见。轮状病毒本身带有感染轮状病毒,可能有呼吸道的症状,可能就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比如轻微的咳嗽或者发烧,但还是腹泻的症状比较多,这样的孩子就需要临床护理,根据腹泻的性状决定。一般轮状病毒的孩子容易出现脱水,所以

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给一些糖盐水,包括给一些稀的米汤,加点盐,糖,防止水分的丢失,这样能减少临床症状的加重。从联合国推荐,我们有口服补液盐也是基于这个道理,有腹泻的孩子尽量让他喝一些补液盐,因为比例比较合理,减少脱水的症状。

小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传播快、易流行,多在夏秋季节流行,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患儿疼痛难忍,时时啼哭,烦躁,流口水,不能吃东西,尿黄,重者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内可康复,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传染。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了抵抗力。治疗上可采用口服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和多种维生素;或用抗病毒药膏涂抹息处,消炎止痛。尤其是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因此病童应留在家中,直至热度和红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结痂后才可回幼儿园或学校。如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要及时到医院加强治疗。

目前,对于手足口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只能采取一些必要的对症治疗和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孩子发烧期间,要多休息,多饮开水,吃些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和含维生素多的水果和蔬菜。患儿的皮肤、手脚要勤洗干净,指甲要剪短。患儿的衣服被褥要保持清洁,不要让孩子搔抓皮疹,以免感染化脓。对已破溃的疱疹可用龙胆紫涂抹。对患儿的玩具、粪便要消毒处理。发烧的患儿可口服退烧药,维生素c和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如板兰根,大青叶等,亦可服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清瘟解毒丸等。只要护理得当,就是不用药也可以自行痊愈。

心理疾病

中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已达21.6%至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这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包括3部分组成。首先是重度精神病症患者,比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等;其次是精神障碍患者,这包括常见的多动症,儿童抑郁症,儿童孤独症、儿童焦虑症等;第三则是一部分精神疾病高危人群,所谓高危人群是没有达到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但是已经开始具有其中的一些症状表现,如果任其发展则会转变为病症。3000万儿童青少年,尽管这个庞大的数字已经让人忧心忡忡,但实际情况可能远不止此。有专家说,3000万是最保守的估计,实际人数可能扩大到5000万。

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刻板与重复为特征,多数始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以前就出现发育异常和受损,男孩发病显著高于女孩。孤独症的行为表现在孩子与孩子之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并且随着发育,不同年龄也有不同表现。孤独症与儿童期精神疾病(多动症,精神分裂症等)以及发育障碍(如智力低下等),不仅症状表现有差异,本质上也有不同。孤独症现已确定为广泛发育障碍中最为常见的一型。

别把孩子过分封闭于一味学习的小圈内

城市居住的现代化使许多人搬进了高楼,而一户一门的高楼容易给孩子造成封闭的环境,因此,应允许或鼓励孩子从高楼走下来到庭院中,与邻居或附近小朋友玩耍,交往,建立友谊。

注重情商培育

情商即社会适应的综合能力。孩子仅仅学习成绩优良是不够的,还须懂得接受别人并让人接受自己,这也是爱的基本涵义。在培育孩子良好品德的同时,要教导孩子形成好的性情和情感。

尽量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包括邻居小朋友相邀的游戏,做作业;包括学校,班级统一组织的文体活动:包括祝贺同学生日、欢送老师等等。从集体活动中培育孩子的性格,从集体活动中体验友谊、智慧与温暖。

为孩子的交友创造条件

不仅应允许孩子走下高楼,走出家门,也应允许还把小朋友请进家门。为孩子提供交朋友的机会,教给它们交朋友的艺术,方法和技巧。

培育孩子的自立能力切忌父母事事包办

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有意让孩子碰碰钉子,尝尝苦头。以磨练孩子的意志力。

上一篇:医疗事故频发原因探析 下一篇:医药代表行走在是与非的漩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