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奉献 用关爱谱写生命乐章

时间:2022-09-11 01:54:18

倾心奉献 用关爱谱写生命乐章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当今喧嚣的都市中,能保持这样的一份心境已经着实不易。人经历的风浪多了之后,遇事就会变得冷静而沉着,对待人生会变得愈加真诚,对待事业和自己的理想也会愈加执着。李竹教授就是这样。多年来,李竹教授用自己渊博的学识一步一步坚实地走在拼搏和奋斗的路上,而我们相信,愿意为理想而终生努力的他,仍旧会脚步坚定地走下去,继续他的辉煌。

心系患儿 为理想而拼搏

李竹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父母及几个姨舅都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子承父业,受家庭气氛的熏陶和长期在医学方面的耳濡目染,20世纪60年代末,他考上了北京医学院。大学毕业后,为支援大西北建设,他主动去了甘肃省平凉地区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一干就是近10年。10年间,他目睹了许多家庭由于生下了先天性残疾的孩子所蒙受的巨大痛苦。在大西北那片荒凉而贫瘠的土地上,他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仰望星空,他痛苦自责,作为一个医生,面对这些先天疾病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不幸,却束手无策,这样就像锥子一样,深深地刺痛着他。尽管条件有限,但他依旧竭尽所能,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于为老百姓解除病痛的工作当中。

怀着这样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李竹在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开始致力于我国围产保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并把“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国际合作 共攀科技高峰

1990年9月30日,在人类征服最严重的出生缺陷――神经管畸形的过程中,是个极具意义的日子。这一天美国国会在众多的申报项目中,批准“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科研合作项目”作为政府立项列入1991年度国家财政预算中。接下来,在1991年3月,中美双方有关单位签订了科研合作协议。这项跨越国界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对于人类生命延续和提高生活质量来说,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作为“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主任、时任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李竹教授,为此倾注了巨大心血。李教授所倾心研究的神经管畸形,包括无脑畸形,开放性脊柱裂和脑膨出,是我国和世界各国最常见,最严重的出生缺陷疾病,在人类各种出生缺陷中占居首位,是造成孕妇流产,围产儿和婴儿死亡以及成人终身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无脑畸形儿在出生前或出生后很短时间内就死亡了,而开放性脊柱裂是一种先天的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即使存活下来,也是终身残疾,给本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痛苦,也给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我国是世界上神经管畸形的高发国家之一,每年至少有8万到10万病例发生。这种新生儿疾病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早在20世纪80年代,李竹教授就在我国建立了最早的以人群为基础的围产保健和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发现了神经管畸形在我国发生的严重情况,并组织了全国范围的研究工作。作为中方首席科学家,他代表中国卫生部和北京医科大学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接触,探讨进行国际合作研究的可能性,并开始在国内进行一系列的基础工作。90年代初期,中美双方实施合作计划,进行神经管畸形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发现了神经管畸形在我国发生的规律和我国妇女体内叶酸营养水平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囊括2万多病例以及7万多张先天畸形图片的资料数据库和丰富翔实的围产保健监测数据库,证实了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原因和有效的预防方法,又协助卫生部组织了全国的技术成果推广。李竹教授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推动我国在世界神经管畸形的研究和预防领域中跃居前列,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等世界各国的肯定和推崇。

1996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时任主任,后任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副部长大卫・撒切尔博士在考察了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现场后,当即向中国卫生部和北京医科大学领导表示,中美双方要在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方面进行长期的合作。“中美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合作项目”随之启动。我国政府和学术界高度评价李竹教授及其领导的科研工作。在北京大学建立了生育健康研究所和卫生部生育健康研究重点实验室,李竹教授出任所长和实验室主任。

韬光养晦 倾心投身教育

由于国内的,20世纪80年代末,中美卫生科技合作项目的引进工作一度中断。在这种情况下,李竹教授毅然决定回国,主要从事本科生、进修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主讲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国产流行病学,出生缺陷流行病学、计算机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出生缺陷监测,围产保健高危管理等课程,以此培养更多国内急需的人才,为而后的发展创造环境,积蓄能量、培训干部、建立基地。

李竹教授曾主持和参与了大批的国内外前沿科研课题,这其中包括:“七五”期间李竹教授主持和参加的“全国城市围产保健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研究”、“北京顺义县围产保健高危管理研究”和“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等课题;“八五”期间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中国神经管畸形的病因与预防措施的研究”和中美双边最大的医药卫生科技合作研究项目“中国妇女在妊娠前后单纯增补叶酸预防脊柱裂和无脑畸形的人群干预效果评价研究”;“九五”期间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推广应用研究”和“出生人口健康素质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的研究”。他还同时主持了“863”项目、“973”项目“神经管畸形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应用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在我国建立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以人群为基础的计算机化管理的围产保健,儿童保健与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在国际上首次证实单纯小剂量叶酸增补可以预防85%脊柱裂和无脑畸形的初发;建立了世界上唯一的一套完整的体表出生缺陷病例图片资料库;推动我国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措施的推广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采取措施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国家;在世界上首先克隆出大鼠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基因,并已在美国基因库注册……

李竹作为享誉国内外的北大流行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科学顾问,身份的转变和地位的提升并没有让他松懈下来,他仍旧保持着坚韧性格和严谨治学态度,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人类健康事业步履坚实地不断攀登。

锐意进取 扩大科技成果

人类发现和使用叶酸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应当说对它并不陌生。但是这种普通的维生素,一旦与预防神经管畸形这一人类最严重的出生缺陷联系在一起,就会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撞击出神奇的火花。科研结果表明,妇女怀孕早期体内叶酸缺乏,是造成神经管畸形发生

的主要病因;妇女如果能在怀孕前和怀孕早期及时增补叶酸,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大部分神经管畸形病例的发生,这是一种最积极有效和廉价的预防措施。这些研究成果,既肯定了妇女体内叶酸缺乏与神经管畸形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为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提供了科学依据。

经过反复的实验,李竹教授沿着科研,教学、开发相结合的方向不断努力,在河北、山西、浙江和江苏4省,30多个市,县建立起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围产保健和儿童保健3个监测为主要内容,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装备起来的生育健康监测系统,项目市、县合作单位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得到了飞跃,围产保健,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等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得到了相当大提高,示范地区神经管畸形高发趋势得到明显扼制,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并且同时建立了一个覆盖2100万人口全新的完整的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研究基地。

不久之后,国家卫生部决定将“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作为面向基层和面向农村的实用科技项目之一,向全国推广。李竹教授用行动去证明了自己理论的发现,用辛劳和汗水去为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大量的荣誉和奖励虽然反映了李教授的成就,但他并没有骄傲,而是继续朝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努力拼搏。

不懈奋斗 努力为国争光

李竹教授还主编,编写和编译著作20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杂志近400篇。获得卫生部等多项科技成果奖。为了表彰和弘扬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精神,科技部、财政部、原国家计委和原国家经贸委联合决定,授予李竹教授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他领导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推广研究”同时获得“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奖。他的努力同时也为他带来了国际上的赞誉,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对他的工作都进行赞扬和肯定,聘请李竹教授为委员和顾问,而他的国外同行专家们更是对他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一致的肯定和好评。

生育健康是国际社会近20年推出的一个全新的科学理念。在人类生命延续的长河中,一个个新的生命犹如一滴滴晶莹纯净的水珠,使生命之河永不枯竭,人类的健康文明永远延续,拥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是千千万万个家庭最热切的祈盼。为了这一崇高的目标,李竹教授将继续走在奋斗的大路上,一步一步地迈向辉煌的顶峰。

2005年金秋,在李竹教授的精心策划和八方奔走下,“第二届发展中国家出生缺陷和残疾国际大会”成功在北京召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将“9・12”定为“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李竹教授和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代表共同分享中国科学家的科技成果和实践经验。

上一篇:共同走出全球先心病患者治疗困境 下一篇:最美不过夕阳红 关注老年痴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