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职院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为

时间:2022-08-27 06:10:57

艺术类高职院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为

[摘 要] 文化创意产业和艺术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和学校自身发展等方面两者具有天然的联系。艺术类高职院校应以培养艺术设计类人才为目的,实现对接产业、产学的结合,利用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提品研发、设计创意等社会服务。

[关键词]传统文化 文化创意产业 人才培养

一、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

全球经济进入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蓬勃兴起,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创意产业以10%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了世界GDP的增长速度,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亮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湖南省根据本省实情提出了文化强省的战略。目前,全省营业收入过亿元文化企业达110家,利润逾千万元的企业达235家,上市文化企业4家,电广传媒、中南传媒、拓维信息先后进入全国文化企业30强。

二、 艺术类高职院校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天然联系

艺术类高职院校和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天然的联系。一个优秀艺术设计类人才应该有广博的文化内涵,理解人们的需求和审美观,能利用现代设计技术来展现自己的创意设计理念。艺术类高职院校以培养艺术设计类人才为目的,自身的发展要求和创意人才的要求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可以说艺术类高职院校就是培养创意人才的摇篮,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会大大促进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发展。

三、 湖南工艺美术学院的探索和创新

(一) 建立联合创新平台,成立湖南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集团。2008年,在省城镇工业联社和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由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牵头组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集团,在自愿、互惠、共赢的原则。集团的旨在探索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约发展的有效途径,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成为湖南省特色优势产业和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的驱动力量和智力保障。集团的目标是通过大力推进行业企业与院校在教学实训、就业培训、人才供应、产品开发等多方面相互合作,真正实现对接产业、产学结合,使工艺美术职业教育更贴近企业、贴近市场,为工艺美术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持,促进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激发湖南区域经济活力。

(二) 加强服务地方经济,大力推动湖南(益阳)工艺美术创业设计园的建设。近年来当地政府树立了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推动了湖南(益阳)工艺美术创业设计园的建立。园区以“地方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学院引领”政校企共建方式,成立园区管委会,由政府整合资源,探索园区管委会管理体制。学院负责组织整体策划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园,履行管理园区的职责,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利用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提品研发、设计创意等社会服务。

(三)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专业+项目+工作室”新机制。学院通过开展市场调研同时结合各专业特点,初步形成了“专业+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真实项目或仿真项目为载体,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按照企业要求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和职业培训,增强了产学结合的针对性和学生的适岗能力。

(四) 大力培养创意意识,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学院优先重点支持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从2006年就开办了湘绣专业,到2011年成立湘绣学院,为一度后继乏人的湘绣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进一步整合资源,由校内的美术教师、湘绣刺绣大师、服装专业教师、雕塑专业教师、工业设计专业教师、纤维艺术专家等人员组成的创新研发团队,在传统湘绣的基础上对技法工艺和题材上进行创新。

通过对湖南工艺美术学院在培养工艺美术人才、整合内外部资源、传承湖湘文化和对接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自己别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即依托市场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对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创意产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小平,何清湖.我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方法研究——以湖南为例[J].学术论坛,2012(12):131-135.

[2]张金根,张煜.艺术类高职院校服务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84-85.

[3]叶国丰.构建“工作室制”教学平台,培养创意产业高技能人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2):108-111.

[4]王飞.以“刘爱云大师工作室”为平台的湘绣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2(47):162-163.

上一篇:高师钢琴教学多样拓展的思考 下一篇:中老年钢琴教学与保健漫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