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实效性

时间:2022-08-27 05:33:31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实效性

必要的作业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巩固,同时能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如何提高实效性呢?个人觉得,作业设计需要多元化,不局限于教材后面的练习和补充习题,还需要设计针对性的作业训练。比如,开放性的作业、操作性作业、趣味性训练等多种形式,不仅可以巩固所学习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设计操作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操作性强的问题,比如,做平行四边形纸片、正方体、折叠、剪拼等,通过这些操作性的作业,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起到及时巩固与提高。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学生亲身操作实践,总结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理解深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设计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小学教材中关于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占了很多课时,教师讲授起来也比较累。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合适的调查性作业,设计好调查报告,通过学生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数学活动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平均数,可以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并求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并与其他班级平均身高比较,给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趣味性的数学知识,比如介绍社会常识、生活常识、自然知识方面的内容,这些数学知识很有趣味性,通过上网查找或翻阅有关书籍,使学生更详细地认识了解和补充完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探究能力。教师设计此类作业时,要有针对性,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趣味性问题探究,提高探究的效果。

四、设计层次性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信起来

数学层次性作业遵循由易到难、逐渐加深的过程,鼓励低层次的学生能够参与练习。对低层次的学生采取“低起点,不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原则,对中层次的学生采取“有变化,多思考,多反馈”的原则,对高层次的学生采取“多变化,有总和,促能力”的原则。

作业设计还要体现多样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作业、练习、参考书等学习资料,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力求以学生为本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且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使学生在作业中释放潜能,体验学习的愉悦和自信,获得个性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滨海县正红镇第二中心小学)

上一篇:巧妙设置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下一篇: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