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完全唇裂507例手术总结

时间:2022-08-27 05:12:29

单侧完全唇裂507例手术总结

摘 要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唇裂手术。方法:1999年9月~2007年12月收治单侧完全唇裂507例,随机采用上三角瓣法(Millard)和下三角瓣法(Tennison),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反应,手术效果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507例患者中,202例采用上三角瓣法(Millard),305例采用下三角瓣法(Tennison),其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反应等均无显著性差异。采用下三角瓣法(Tennison)的305例术后健侧唇峰点“3”下降均满意,采用上三角瓣法(Millard)的202例术后有20例健侧唇峰点“3”下降不满意。结论:单侧完全唇裂患侧唇峰点需明显下降者(下降高度大于3mm)应首选下三角瓣法(Tennison)。

关键词 单侧完全唇裂 上三角瓣法(Millard) 下三角瓣法(Tennison) 唇峰

1999年9月~2007年12月收治单侧完全唇裂患者507例,总结手术资料。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07例,男320例,女187例,年龄0.5~40岁,平均3.3岁。致畸原因,有明显遗传因素95例,有孕期可疑药物使用101例,无明显原因311例。临床症状,507例患者除了从红唇至患侧鼻底全层裂开外,全部伴有患侧鼻翼塌陷,鼻孔大而扁平,健侧上唇的唇峰和人中切迹在较高位置上,上唇两侧的连续性发生中断,两侧口轮匝肌不能在中线连接而附着在两侧鼻翼基底,牵拉鼻底外展。本组507例患者全部为单侧完全唇裂。

术式选择:本组507例患者均按全麻术前常规体检,无明显全麻禁忌和手术禁忌,后随机选取202例(39.8%)选用上三角瓣法(Millard),305例(60.2%)选用下三角瓣法(Tennison)。见表1。

手术方法:对单侧完全唇裂,202例选用上三角瓣法(Millard),即健侧唇峰定点“1”,人中切迹定点“2”,健侧裂隙缘定点“3”,使“1”-“2”“2”-“3”,患侧唇峰定点“4”,健侧鼻小柱根部定点“5”,健侧裂隙缘定点“6”,患侧裂隙缘定点“7”,患侧鼻翼下方定点“8”,连接“5”-“3”-“6”、“8”-“7”-“4”;305例(60.2%)选用下三角瓣法(Tennison),即健侧唇峰定点“1”,人中切迹定点“2”,健侧裂隙缘定点“3”,使“1”-“2”“2”-“3”,健侧鼻底定点”4”,健侧裂隙缘定点”5’,患侧裂隙缘定点“6”,从点“3”做一水平线至点心“7”,使“3”-“7”+“5”-“3”“4”-“1”,患侧唇峰定点“8”,“8”点外上方定点“9”,使“8”-“9”“3”-“7”,“6”-“9”“5”-“3”,患侧裂隙内上方定点“10”,使“8”-“10”“9”-“10”,连接“5”-“3”-“7”、“6”-“9”-“10”-“8”。

结 果

本组507例单侧完全唇裂,经Ⅰ期手术治疗,术后一年随访,伤口均Ⅰ期愈合,其中20例患侧唇峰下降不满意,均为采用上三角瓣法(Millard)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均无显著差异。

讨 论

唇裂俗称“兔唇”,指上唇有裂开者,是先天畸形的一种。唇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常与腭裂伴发。根据我国出生缺陷检测中心1996年~2000年所获得的结果显示,在全国31个省市的围产儿中,检出唇腭裂患者2265例,其患病率1.625:1000。上述资料表明,我国唇腭裂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与近期国外的报道相近似。据统计,唇腭裂患者男女性别之比1.5:1,男性多于女性。

手术指征:单侧完全唇裂,术前对患儿进行全面身体检查,了解患儿的全身情况。包括体重、营养状况、心肺情况,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史。如有明显发育不良或面部有湿疹、疔疮、皮肤病时,均应推迟手术。常规化验检查血红蛋白、白细胞、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胸透等。术前3天停止母乳或奶瓶喂养,改用汤匙或滴管以适应术后的需要。术前1日做局部皮肤准备,用肥皂水清洗上下唇及鼻部,并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

手术方法选择:唇裂整复术麻醉方法的选择应以安全和保证呼吸道通畅为原则,患儿均应在气管内插管后施行手术。单侧完全唇裂手术方法的选择无明显要求,但基本原则就以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反应轻,术后效果佳为准。其中患侧唇峰的下降对术后效果至关重要,往往由于患侧唇峰下降不足而致术后整体效果受到明显影响。唇裂手术目的除了重建上唇功能外,其中很重要有就是美容,而现代唇裂整形术均采用口轮匝肌重建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复裂少等均已基本解决,而惟一影响术后效果的就是患侧唇峰的下降。本组病例中采用下三角瓣法(Tennison)手术者患侧唇峰下降明显优于上三角瓣法(Millard)。因此术前应重点测量单侧完全唇裂患侧唇峰需下降的高度,且下三角瓣法(Tennison)对于患侧唇峰应设计而下降不足者,还可以在术中做以调整,对三角瓣的长度适当调整而达到所需下降高度。若患侧唇峰需明显下降者(下降高度>3mm),宜采用下三角瓣法(Tennison)。

术后处理:术后要保持伤口清洁,预防伤口感染。可配合医生应用 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保护伤口,严禁患儿将手指、异物放进口腔,抓挠唇部,采用勺或滴管喂奶、水等,按患儿月龄提供充足的营养,以保证伤口愈合。术后一般7天拆线,拍照留影出院。

参考文献

1 石冰.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石冰,邓典智,陈锦夕,等.用唇裂术后评价方法检测正常人面部生长发育的变化[J].口腔医学纵横,1994,10(1):4-6.

3 邓典智,李声伟,刘果生,等.上唇生长发育规律的探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88,4(1):17-19.

表1 手术方法及手术时间

上一篇: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原因与处置方法探讨 下一篇:玻璃纤维桩和全瓷冠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