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不优秀”的女孩

时间:2022-08-27 04:34:01

送给“不优秀”的女孩

“老师,我有点麻烦,想和你聊聊。”我闻声抬头一看,面带愁容的初中女孩小云(化名)站在我的身边,一副无助的样子。由于办公室人多,我便和她一起来到校园中一处安静的角落,开始与小云进行交流。

原来,最近小云和妈妈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两人一见面就吵,为此小云心里很烦。我知道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出现亲子矛盾或冲突也是很正常的,但肯定有导火索。于是我问:“你们为了什么事而争吵?”小云说:“我想自学日语,爸爸也同意了,可是妈妈却坚决反对。只要我一提这件事,妈妈就马上拒绝,没有一点儿缓和的余地。我觉得我现在既有时间,也有精力,记忆力又好,妈妈却不让我学日语,这简直是耽误我的前途!”听了小云这一番话,我意识到双方的冲突还是挺严重的,我也找到了双方冲突的起因是小云要自学日语。

我问:“现在应对初中的各门功课已经挺紧张了,为什么你想再学日语呢?听说很多人学日语可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的。”

小云说她也听说日语难学,可是觉得班里的很多同学都很优秀,他们不仅学习好,其他方面也是多才多艺。有的同学在自学第二门外语,如西班牙语、韩语等,有的钢琴过了八级甚至十级,有的会拉小提琴,有的会跳拉丁舞,有的会打乒乓球……而自己几乎就是一个书呆子;上幼儿园时曾学过拉手风琴,后来没坚持下去;上小学时曾心血来潮去学国画,学过一段时间,画得还不错,现在因为功课紧、作业多,已好长时间没画了;自己长得也不漂亮,真是一无是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时半会儿别的也学不了,考虑到我们学校有日语老师,可以随时请教,于是就决定自学日语。小云说:“我好不容易才抓到一根‘救命稻草’,可妈妈却坚决反对,你说我能不气愤吗?”

至此一切都清楚了。小云认为自己不够优秀,比不过周围的同学,所以想再学点什么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消除心中的焦虑,维持心理的平衡,至于学什么好像并不是很重要。当我把我的结论说出来的时候,小云点了点头。

确实,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日益增强。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特存在的个体的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与外界关系的认识和态度。自我包括物质自我(即人的身体、占有物、财产等)、心理自我(即人的需要、价值观、认知、情绪、意志品质等)、社会自我(即在与他人比较和交往时产生的角色形象、社会地位等)。

由于中学生对自己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的评价还未达到比较全面、深刻的水平,社会自我与心理自我时而趋向一致,时而背离分裂,所以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易出现以下两种倾向:一种为有利化倾向(即自我评价总是趋向于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在评价自己取得的成绩时,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其归功于自我的能力、素质和主观努力;而在评价自己的失误、错误时,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夸大客观的困难和障碍,为自己主观努力不够开脱,使自己问心无愧。在评价他人时,则存在一种与自我评价相反的倾向。另一种为高估或低估自我的倾向’。对自我高估者,一方面眼高手低,目中无人,固执己见;另一方面容易产生不公平感,牢骚满腹。对自我低估者,容易背上万事不如人的沉重包袱,对完成目标丧失信心和勇气,不论做什么事,总流露出自卑心理。小云就低估了自我,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虽然我们每天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自我评价,但要做到正确、客观、恰当却很难。所以说:“人生最难的问题是了解自己。”所谓正确的自我评价,即客观、全面地评价自我。为了正确评价自我,我们要做到:第一,学会区分现在自己的真实需求和过去由挫折所带来的失落感,以免出现以偏概全、自我否定的过低评价。第二,冷静地分析自己的特长、优势,以免出现“井底之蛙”般盲目乐观、自鸣得意的过高评价。第三,及时修正自己的目标,确定自己能做到的和不能做到的界限,以免出现不客观的自我评价。

面对小云目前的状况,我给她提出了以下建议:

1 客观地认识自我,看到自身优势,重塑自信。

其实小云是一个优秀的女孩:她的学习成绩很好,经常在年级(500人的年级)考前几名;她的作文写得很有深度,深得语文老师的好评;她的国画画得有模有样;她待人很真诚等。只不过小云总是拿自己的弱点、不足比别人的优点、长处,自然会越比越气短。听到我一连串说出她这么多的优点、长处,小云有点意外,并笑着问:“老师,我有那么优秀吗?”虽然嘴上这么问,但她脸上已经露出了笑容,背也悄悄挺直,一个自信的阳光女孩出现在我的面前。

2 选准目标,持之以恒。

我告诉小云,如果有精力,在不影响学习成绩的情况下,想发展特长就要选准目标。具体方法是:拿出一张白纸,在这张纸上先把自己想要发展的所有项目一一列举出来,如手风琴、国画、日语等,然后运用筛选法,每次只去掉其中的一项,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最后剩下一项或两项。一旦选定目标,你就能摆脱烦恼,轻装上阵,信心百倍,勇往直前。

3 及时主动地与父母交流沟通,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亲子矛盾的产生往往是因为缺乏理解和沟通。就像小云的妈妈,只是坚决反对小云学日语,却根本不去了解小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小云只是简单地告诉妈妈自己的要求,却没有主动与母亲进行真诚的沟通。于是,双方互不了解导致了彼此态度简单粗暴,彼此态度简单粗暴又导致了双方隔阂更深。因此,我建议小云以后要多与父母交流沟通,及时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与隔阂,特别是在科学合理地选择了发展方向后,更要学会冷静下来,理智地与父母商谈,取得父母的支持和理解。当面如不好沟通,可以给父母写信。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们该上课了。临走的时候,小云微笑着说:“老师,今天的谈话令我很开心,我已经知道我该怎么做了,再见!”

后记

一周以后,我和小云进行了第二次谈话。这时的小云,充满阳光和自信。小云告诉我,她已经和父母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双方的误解已经消除。根据父母的建议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她打算放弃自学日语,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课余如有时间再把国画、手风琴拾起来。我问:“你真的已经想好了吗?”“是的,老师,我已经想清楚了。”小云自信地回答道。

上一篇:贺丹从群体本身到群体背后的问题性 下一篇:CIO面前有两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