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城市建设应避开三陷阱

时间:2022-09-06 04:19:52

智能城市建设应避开三陷阱

2008年,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把智慧城市融入到IT公司利益中去,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比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电网等等,形成了最初的Smart City的原型。在IBM提出智慧城市以前,全世界已经有很多国家和城市在开展建设智慧城市的行动,比如伦敦、东京、新加坡、马来西亚、纽约等。中国最早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是宁波,2010年宁波市政府出台了政策,随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都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思路。到现在中国大概有超过10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智慧城市。

发展的方向

智慧城市概念到了中国以后,中国对它进行了深入思考,最后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0年,宁波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是以IT技术为核心,对城市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出相应决策。2011年5月又提出了新的概念,已经把人的智慧、信息的智慧和管理的智慧聚集在一起,互联互动互通,最后形成城市经济、信息活动最优化的发展。

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外国有很大的差异。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这个问题要深入研究。去年,中国工程院决定列一个重大项目――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的战略研究,当时,中国工程院的信息电子学部的主要领导提出,因为我们很多概念和IBM公司不一样,因此建议不要用Smart City,他们认为Smart City只是一个迷你系统,而城市发展是一件深思熟虑的事,很多情况不需要迅速作出反应,而需要作出有远见的决策,因此建议把它改为智能城市,就是在数据的基础上作出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反应,当然会包含很多Smart City。所以我们建议中文叫“智能城市”。“智慧城市”和“智能城市”在中文没有多大差异,但是在英文里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的城市发展要走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所以中国工程院提出的概念还是比较符合中国的发展方向的。

防止城市化陷阱

中国工程院认为智能城市主要包括城市建设的智能化发展、城市信息的智能化发展、城市产业的智能化发展以及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发展。

我们现在看看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大家知道,中国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它正处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近15年来,中国城镇化每年提高1.34%,这两年还在以这个趋势进行发展,这意味着每年增加1800万城镇人口,这是个很大的数字。而且在今后15年中将有2亿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这意味着城市还将进行大规模建设。所以摆在中国政府、中国市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防止城市化陷阱。

城市化包含三个陷阱,第一个是城市如何不出现贫民?这是中国正在深刻思考的问题。

第二个陷阱是大量造房子就可以解决贫民窟问题。南非在约翰内斯堡城里建了大量的经济适用房,免费分给农民。但却出现了问题,农民进城以后有房子住却没有工作,又或者有工作却不稳定,最后约翰内斯堡就出现了大家白天不敢在街上行走,以免被抢的状况。所以解决贫民窟问题并不是造房子就可以解决的。

第三个陷阱,很多城市经历过伦敦、日本的危机――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如果一个城市信息化很发达,但是这个城市污染严重、道路拥挤,这可以叫Smart City吗?显然是不行的。

摆在中国面前的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我们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上一代留给我们的城市已经基本拆完,我们已经建设了大批现代化的城市。问题是30年后,我们的子孙会不会把我们现在的城市再一次拆掉。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100年以后,我们有多少城市可以经得起考验?如果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的民族没有一批城市成为世界著名的历史名城,这就太可悲了。

这就是对现在中国城市发展的巨大挑战,这件事情外国人有时候看得比我们还清楚,一位加拿大的教授Bell,他在中国住了几个月,去年写了一篇文章,他讲“中国城市先经历了30年苏联式现代化,随后又经过30年美国式现代化,从建筑学角度看,这两种方式或许是最糟糕的。”他讲得很简练又很靠谱,他建议“中国城市应该花费时间、金钱和心思去保护其独特的精神,以抗衡全球化的同质性倾向。”全球化有很大功劳,但是Bell教授指出在城市建设中,全球化是有害的,这是对中国智能城市建设的很好的建议。

同时,他说“像波特兰、杭州这样为自己的环保精神感到自豪的城市,可以做得远远超过国家标准。”因此中国工程院在智能城市重点建设内容中,列出了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管理、规划等问题。中国现在要进行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它对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管理和规划之间应该有新的关系,也就是说中国今后建设出来的城市,肯定和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有完全不同之处。

第二个是城市空间组织模式、智能交通与物流,城市在这样的形式下,空间应该是怎样的?交通如何设置?现在的交通对城市依赖有什么变化?

第三个是城市的建筑和家居,它包含了城市管理方面的智能化,包括城市环境和城市安全。

城市产业应智能化发展

中国现在最主要的责任之一是把城市经济搞好。中国市场现在在想什么?第一个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我国的主流产业建竣。

中国的出口产品中,有一些产品占了全世界很大的份额,例如机电产品、纺织产品、金属产品、家具玩具就占到了全世界出口量的30%,但是这些产品的档次和利润都很低。所以中国现在要研究如何创造名牌。这个问题已经十分尖锐的放在中国市场面前了。

第二个问题,中国要研究如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已经规定,有12个领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有人提出异议,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不在产业,而在技术,有院士还提出说需要颠覆性的技术。还有人进一步提出异议,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产品。

第三个问题,如何理解新技术的兴起。第三次技术革命变革的内容有三方面,包括智能制造、3D打印、无线网络。现在看起来,中国产业要成功升级需要在四个方面研究: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科技创新;服务业创新。

所以,工程院在城市产业智能化发展中设了三个课题:智能制造、智能电网与智能商务,分别有一批院士负责。

第四个问题,城市信息基础的智能化发展。大家知道中国信息化发展很快,但是信息化要深入发展有三项基础性工作,第一项是感知城市,对道路、消防、安全、环境保护、水、电热等进行智能化。第二项是下一代互联网,我们认为宽带网对今后一个城市的变化将产生巨大影响。当然,更重大的影响是大数据和知识服务。我们既要把数据聚集起来,也要在数据中间凝聚我们的知识。各个学科的发展都将建立在大数据这一知识高度上。

因此,中国工程院在这部分内容中也有三个课题,第一是信息网络,包括通信、网络方面的建设;第二是智能测量与认知;第三是知识中心与信息处理。

我们认识到中国智能城市的发展,和国外确实有相当大的差异。差异的根本是因为,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之后,再完成信息化建设,而中国的城市建设要同时完成这三方面的工作,而这个特点也决定了中国的智能城市建设的空间能够更大。

智能城市对中国十分重要。因为它恰好处于中国现在面临的最重要的形势,即四化之交集上,处于各种IT新技术浪潮的交集上,同时,智能城市与中国的行政管理结构也相吻合。因此,智能城市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是中国发展的绝妙抓手。

当前,从东部地区开始,中国的大批城市已自发吹响了建设智能城市的号角,这将是一项宏伟而广阔的工程,其影响不可估量。中国的城市将因此而发生剧变,世界也将因此而真实。

(以上内容系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在“第156次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一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系统国际论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上一篇:片名:三顾茅庐歪传 下一篇:贺丹从群体本身到群体背后的问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