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胸膜炎144例疗效观察及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27 03:47:43

结核性胸膜炎144例疗效观察及临床分析

133400吉林省龙井市结核病防治所

摘 要 目的:探讨14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对龙井市结核病防治所登记治疗管理的144例结核性胸膜炎病人以2HREZ/4RH方案治疗后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44例患者早期经过积极抗结核治疗以及激素、抽胸水等治疗,治愈80例(55.6%),基本治愈57例(39.6%)好转6例(4.2%),恶化转变为脓胸1例(0.7%)。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早期合理规划治疗,积极采用“抗结核药+激素+积极抽水”的综合治疗方案降低发病率,防止后遗症发生,提高治愈率。但减少或减轻胸膜肥厚是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4.099

结核性胸膜炎为常见结核病之一,由结核杆菌或其代谢产物进入胸膜腔所引起的胸膜炎症【sup】[1]【/sup】。结核性胸腔积液经过治疗,胸水吸收后,易形成不同程度的胸膜肥厚,影响肺功能。如何尽快地排出胸腔积液,减轻和避免胸膜肥厚是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课题【sup】[2]【/sup】。为此,对2003~2008年本所接受治疗的14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和胸膜肥厚有关的因素。

资料与方法

144例患者,男84例(58.3%),女60例(41.7%),年龄15~64岁,平均36岁,21~39岁占61.2%。积液情况(见表1):少量积液34例(23.6%),X线胸片可见胸水在前4肋水平以下,中量以上110例(76.4%),X线胸片可见胸水在前4肋水平以上。

化疗方案:2HREZ/4RH,少量积液每周抽水1次,中量以上每周抽水2~3次,根据情况加用激素3~4周,强化期全程督导,继续期市结防所督导人员和乡镇督导人员,督导患者规则用药至疗程结束。

诊断依据:①咳嗽、发热、胸痛等结核中毒症状,伴有胸腔积液体征;②胸片上可见胸腔积液影像,B超检查提示液性暗区;③实验室检查:血沉增高,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胸水常规检查李凡他实验阳性、细胞数高、分类淋巴细胞80%以上。经抗结核药物治疗症状改善,胸液明显减少或吸收。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胸水吸收,胸片上无胸膜肥厚表现;②基本治愈:胸水吸收,胸片上有胸膜肥厚表现;③好转:胸水吸收2/3以上;④恶化:胸水增多或转变为脓胸。

结 果

144例患者经过抗结核药物治疗、加用激素、抽胸水等治疗,少量积液34例中,治愈30例(88.2%),基本治愈2例(5.9%),好转2例(5.9%)。中量以上110例中,治愈50例(45.5%),基本治愈55例(50%),好转4例(3.6%),恶化1例(0.9%)。胸膜肥厚共发生64例(44.5%)。见表1。

胸膜肥厚多发生就诊时间较迟者,就诊时间>3周者胸膜发生率达57.7%,明显高于早期就诊者。见表2。

讨 论

结核性胸膜炎常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主要发生在原发感染6个月内,原发灶多在同侧肺内,往往不能被发现。发病与患儿对结核菌高度敏感有关。临床上常分为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少见)3种类型。大多数结核性胸膜炎是急性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结核的全身中毒症状和胸腔积液所致的局部症状。结核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出汗、乏力、食欲不振、盗汗。局部症状有胸痛、干咳和呼吸困难。胸痛多位于胸廓呼吸运动幅度最大的腋前线或腋后线下方,呈锐痛,随深呼吸或咳嗽而加重。由于胸腔内积液逐渐增多,几天后胸痛逐渐减轻或消失。积液对胸膜的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干咳,转动时更为明显。积液量少时仅有胸闷、气促,大量积液压迫肺、心和纵隔,则可发生呼吸困难。积液产生和聚集越快、越多,呼吸困难越明显,甚至可有端坐呼吸和发绀。

体征与积液量和积聚部位有关。积液量少者或叶间胸膜积液的胸部体征不明显,或早期可听到胸膜摩擦音。积液中等量以上者患侧胸廓稍凸,肋间隙饱满,呼吸运动受限。气管、纵隔和心脏向健侧移位。患侧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叩诊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语音传导减弱。由于接近胸腔积液上界的肺被压缩,在该部听诊时可发现呼吸音不减弱反而增强。如有胸膜粘连与胸膜增厚时,可见患侧胸廓下陷,肋间隙变窄,呼吸运动受限,语音震颤增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

结核性胸膜炎除加强营养、卧床休息外,应按全国抗结核药标准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管理。在抗结核药物的保证下,及时足量应用激素,积极抽水。胸腔穿刺抽液不但有助于诊断,还可以解除肺及心脏、血管的受压,改善呼吸,更重要的是可防止纤维蛋白沉着和胸膜增厚,有助于改善肺功能。笔者认为,应在短时间内尽量消除胸水。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预后。患者的就诊时间与胸膜肥厚发生率有关,就诊时间晚的病人胸膜发生率高【sup】[3]【/sup】。病人治疗前延误就诊是影响疗效的不良因素之一,因此为了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的治愈率、减少或减轻胸膜肥厚的发生,应加强防痨宣传,提高人们对结核病的自我识别能力,应及早发现病人,使其接受合理的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及时应用激素、积极抽胸水也有助于胸水吸收,防止胸膜增厚、粘连,防止后遗症的发生。由此可以看出, 结核性胸膜炎归口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因此,我们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对结核性胸膜炎病人进行归口管理,并且积极采用“抗结核药+激素+积极抽胸水”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病人。

参考文献

1 彭卫生,王英年,肖成志.新编结核病学.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4:187.

2 魏利平.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进展.临床肺科杂志,2003,8(6):532-533.

3 辛茜,孙春天.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发生胸膜肥厚因素的探讨.新疆医学,1994:14-17.

表1 14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近期疗效(例)

表2 就诊时间与胸膜肥厚发生率关系

上一篇: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 下一篇:粘连缓解汤联合电针在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