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量化分析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08-27 02:43:53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量化分析及发展对策

摘要:本文运用产业规模、水平、潜力、贡献、影响力等量化指标对北京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得出北京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门类,并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

关键词:量化分析 北京市 高新技术

一、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选择的基本原则

在世界产业发展呈现新趋势和北京迈向后工业化阶段的背景下,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选择应坚持以下主要原则:

一是应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主导产业,把北京建成国家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二是要符合世界产业发展生态化趋势,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三是要符合后工业化阶段大都市产业结构服务化趋势要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与周边城市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四是要选择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大力发展最能发挥北京比较优势的产业。五是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低消耗、零污染、劳动密集型的都市型产业,培育并形成若干税收、就业贡献率大的新支柱产业。

二、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选择的量化分析

本文运用产业规模、水平、潜力、贡献、影响力等五个量化指标对北京高新技术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以确定北京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门类,为政府进行高新技术的产业选择和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一)北京研发产业的量化分析

北京研发产业在全国具有绝对优势。从区位商来看,平均达4.6,这说明北京研发产业在全国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从研发经费支出来看,2010年的全国研发经费支出7062.6亿元中,北京支出额为821.8亿元,占全国的研发经费支出的11.64%。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来看,北京市的2010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5.82%,全国最高,远远高于全国的1.76%,是位列全国第二位的上海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的2倍多。从产值规模和技术市场交易量来看,北京在全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国际化程度很高。北京市研发产业的产值规模全国最大,技术市场的交易量最大,2009年北京技术成交额为1236.23亿元,占全国比例为40.68%。北京市向全国其它省市输出技术498.18亿元,从其它省市吸纳的技术365.7亿元,技术输出要远远多于对技术吸纳。从产值增长速度来看,近5年以来研发产业产值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年均增长速度达39.8%,这说明北京研发产业非常具有潜力。从税收弹性来看,近5年来税收弹性均高于1,平均达3.14,这说明发展研发产业非常有利于税收。从就业弹性来看,近5年来就业弹性平均达1.374,这说明发展研发产业也有利于就业。从对GDP贡献率、税收贡献率、就业贡献率来看,近5年来研发产业对GDP贡献率平均为8.6%,对税收贡献率平均为11.6%,对就业贡献率平均为18.2%。以上这些都说明北京研发产业具有实力(体现在区位商、产值规模和技术市场交易量上),也有潜力(体现在研发经费支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产值增长速度上),还有魅力(体现在其对GDP贡献率、税收贡献率、就业贡献率上),还有利于税收和就业(体现在税收弹性和就业弹性上),因而应继续大力发展。

(二)北京生物医药的量化分析

2010年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59.5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483.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8.6亿元,在全市36个工业领域中居第5位。同时,北京市还成功实现“北京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两个基地重大项目落地。从产值规模来看,以2009年的数据为例,北京生物制药产业产值为313.08亿元,而全国生物制药产业产值为9443.3亿元,北京生物制药产业产值仅占全国的3.3%,总量明显不足。从经济与社会效果来看,“十一五”时期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效益优势明显,医药流通销售利润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而作为全国重要的生物和医药研发中心及原始创新基地,每年全国有近1/10的新药在京产生。从区位商来看,平均为0.912,这说明北京生物制药产业在全国优势不明显。从产值增长速度来看,近5年以来生物制药产业产值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年均增长速度达23.4%,这说明北京生物制药产业非常具有潜力。从税收弹性来看,近5年来税收弹性均高于1,平均达1.852,这说明发展生物制药产业非常有利于税收。从就业弹性来看,近5年来就业弹性平均为0.584,这说明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对就业有贡献,但贡献不大。从对GDP贡献率、税收贡献率、就业贡献率来看,近5年来生物制药产业对GDP贡献率平均为1.6%,对税收贡献率平均为1.8%,对就业贡献率平均为1.4%。以上这些都说明生物制药产业实力不足(体现在产值规模、区位商及其对GDP贡献率、税收贡献率、就业贡献率上),但其具有潜力(体现在经济社会效果和产值增长速度上),利于税收和就业(体现在税收弹性和就业弹性上),因此应做大规模,继续大力发展。

(三)北京新能源产业的量化分析

“十一五”以来,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开发利用总量已由2005年的60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09年的188.3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近37%。同时,可再生能源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明显提高,2010年达到3.2%,比“十五”末提高2.3个百分点。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首都全面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迈进、加快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时期。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途径。

(四)北京环保产业的量化分析

北京节能环保产业起步早,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分工体系和较强的科研、生产、营销、设计与咨询、综合服务的实力,节能环保企业主要集中在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太阳能、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等领域,初步形成了产业聚集发展的格局,如中关村科技园聚集了1081家企业,以综合节能、污水处理和大气污染控制等行业为主;金桥科技产业园区聚集了企业103家,以固体废弃物处理行业为主;八达岭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太阳能和风能等行业为主。从量化指标来看:从产值规模来看,2010年北京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是55.19亿元,而全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达2.8万亿元,北京约占全国的0.197%,产值规模很小;从区位商来看,北京在节能环保产业方面也没有优势,近五年北京节能环保产业区位商最高的为0.18;从其对GDP贡献率、税收贡献率、就业贡献率来看,近5年来节能环保产业对GDP贡献率、对税收贡献率、对就业贡献率都很低,甚至个别年份出现负值;从就业弹性来看,近5年来就业弹性平均为0.45,这说明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就业有贡献,但贡献不大;从税收弹性来看,近5年来税收弹性平均达1.806,这说明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有利于税收;从产值增长速度来看,近5年以来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年均增长速度达24.8%,这说明北京节能环保产业非常具有潜力。以上这些都说明北京节能环保产业实力不足(体现在产值规模、区位商及其对GDP贡献率、税收贡献率、就业贡献率上),但其具有潜力(产值增长速度上),利于税收和就业(体现在税收弹性和就业弹性上),鉴于其符合当前世界科技的发展趋势,因此北京应做大规模、大力发展,重点应发展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交通节能、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等。

上一篇:民间投资前景可期 下一篇:新疆出口商品结构转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