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柏林城市类型人物”插画表现

时间:2022-08-27 02:00:33

“都柏林城市类型人物”插画表现

摘要:本文以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与爱尔兰都柏林印刷设计学院联合开展的跨国插画课题研究为背景,探讨“城市类型”插画主题研究的观察生活、人物形态表现、人物意向表现进阶;提出课题不同阶段的研究特征,强调了课题训练的技能训练和创意思维开拓双重目标。

关键词:“城市类型”;课题研究;形态表现;意象表现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与爱尔兰都柏林印刷设计学院联合开展插画课程教学,今年的主题是“城市类型”;上海学生到都柏林做了为期七天的采访,收集、比较城市文化的差异、市民的生活形态和职业特征,寻找城市类型人物,并以插画形式进行人物意象表现。

都柏林是一个历史悠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式都市。横跨利费伊河的10座桥梁把南北两岸连成一体,整个城市几乎没有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市中心教堂、纪念品商店、餐馆、旅馆林立,上海的学生对这座充满文化和艺术气息的城市充满了好奇。

对于寻找“城市类型”人物形象的上海学生来说,都柏林蜿蜒的街景不是一件只用来欣赏的作品;学生们需要通过视觉体验,将具有典型形象的城市人纳入到自己的“职业背景”中;城市的街道、房子、汽车、墙体以及人们生活的场所都与他们如影随形,他们随着城市的时间、空间变化变成了创造者。

都柏林是学生的认识对象,也是学生的审美对象;通过插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形成评价对象的价值,这种对审美对象的价值评定已经超越了个人的情感而进入理智的范畴。“城市类型”人物形象成为学生认识城市的载体,对于城市所形成的概念由视觉形象呈现,在插画的风格与形式上无拘无束、变化多端,但在创作内容上又要受到城市与人物的限制,“从诉求的信息中提取形象,思维的取向是与信息直接相关的形象,包括信息中所描述的形象的整体外貌和局部形态,以及可以看见的外形和看不见的内部情态。一旦信息内容明确,信息本身所包含的人物、动物、植物、场景、情节以及商品形象等,就是插画作者思维的切入点。” [1] 插画的这些融合性和独特性决定了它的表现形式必然十分丰富多彩。

学生在视线所及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的人物插画,它们作为传播信息、交流情感的媒介,传达着都柏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发展。

插画课程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课题既贯穿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全过程,也表现在一系列作业之中,以实验探索的方式展开创意活动。插画课程通过设计课题引导学生探索艺术设计的思维、语言、逻辑、形式,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独立开展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一、插画人物形态表现

人物形态是指插画中各元素的状态或表现形式。它包括形状与情态互为促进的关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态的表现形式无限多。就外在的概念而言,人物形态的元素不是形象本身,而是活跃在其中的内在张力;它是插画中抒感的重要元素,在当代艺术设计中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感受,丰富了插画的表现语言,体现出作者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在人类思想意识交流频繁的状态下,从现代主义的“形“到后现代主义的“态”,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域。在生活环境的基本形态中发现非常态,这种发现的意义激发着学生的开创性思维,由“形”入“态”去感悟艺术和演绎人生。

人物形态的表现形式及内在张力的实质是人物运动变化的存在状态,又是人们所能感知对象的心理体验,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它们在自然中以形态表现出来,在形成过程中,具有方向和速度。在艺术表现时,可以表现为形状、表现为方向、表现为力量、表现为运动速度、也可综合表现为某种情感。在组合中由于大小、繁简、虚实、主次、明度、色彩、肌理和排列位置等相互作用,在视觉中形成了有意味的画形。

学生通过对人物插画表现形态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得以从最简单、最朴实的生活形态中寻找到插画设计语言。

二、插画人物意象表现

在插画创意设计的初始,教师鼓励学生以都柏林城市生活为原始素材,敞开思路,共同讨论,探寻表现城市中人物情感的插画语言。学生在课题训练时要观察人物并加以思考,要求对现实中获得的形象做主观化的、情感化的处理;这时候,表现对象已经不单单是实际生活中的形象,而是依照设计者的创意所建立的个性化的画面。

在设计表现中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概括取舍能力,给他们较大的想象空间和表现上的自由,培养学生掌握将“人物”营造成“插画”的应变方法,掌握根据不同需求展开插画变化的手段和技能,使学生不仅获得基础技能训练,更得到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开发和培养。阿思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认为:“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的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观看世界的活动被证明是外部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与观看者的本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形象与形态之间的相互生发,互为转换的态势。” [2]

具有独创性的插画表现形式,才能引发观者的兴趣,令人感动,进而接受信息本身。 成功的插画作品是契合受众和设计者的共同认知与情感所引发的一种共鸣,艺术设计的情感体验是插画课的重要环节,学生尝试着将生活的感受设计转换成视觉语言,首先营造一个适合的语境,进而将视觉的基本元素按照设计要求整合成画面。

插画的意象表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新的组合关系,从事物发展中开掘想象获得的结果。创意表现既需要开辟新思维的空间,也要抛开旧观念的桎梏;于是,异国他乡“城市类型”中人物插画的表现形式便有了独特而丰富的新意。

[1]杨为渝 插画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8月

[2]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年3月

上一篇:室内装饰行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下一篇:美术馆的历史发展与当下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