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时间:2022-08-27 01:40:17

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1.了解、关心和信任学生,加强师生间感情的联系。语文老师可以从日记、作文中了解学生的想法或者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通过了解学生从而理解学生,加强师生互动。老师还要关心热爱学生,缩小师生间的感情距离,使学生乐意上语文课,愿意在教学中与教师配合。

2.“导入”诱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如能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提高整堂课的效果,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如名人名言导入、故事导入、设置悬念导入、对联导入等等。不同的文章可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比如教学《勾践灭吴》时,可用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忍不拔的意志而作的一副对联导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对联,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越王勾践是如何卧薪尝胆,实现心中理想的。运用对联,置疑导入,有新意,能够很快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3.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维持学生的兴趣。在课堂内,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或讲或辩,或议或练,或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整堂课有虚有实,有张有弛,让学生感到乐趣无穷。比如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将声、像、文融为一体,优美的配乐朗诵再配上影像,“蓊蓊郁郁”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学生很快就沉浸在这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之中。这种学习的愉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牵动学生的思维,使之受到熏陶。

4.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在于通过改编,学生可以耐心地揣摩课文,深刻地理解课文。比如教学《变色龙》,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各自的理解将课文改编为课本剧,特别是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变来变去的几种表现,一定要生动地编演出来。

二、指导学生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

自学指的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已获得的智能的调节下,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以及各种教学条件,进行个体学习的过程。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老师的指导启发作用非常重要。

1.老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训练。让学生学会如何预习一篇课文、一个单元的课文甚至一整册课文,这对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大有帮助。预习一篇课文,一般要求学生:(1)结合注释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初步扫除阅读障碍。(2)朗读课文数遍,了解课文内容,即知道记得什么事,写的什么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它的特征怎样;论述的是什么问题,作者的看法如何。(3)完成一定的练习。刚开始老师可针对课文提出一些问题和明确的要求,并给予指导、检查。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还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概括课文内容等多方面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老师要教会学生怎样使用工具书。首先老师就要训练学生学会熟练地查字典、词典。在课堂上利用十分钟的时间,全班一起查字典,找出查字典时适合自己的方法,看谁查的又快又好。其次老师还要适当的指导学生如何辨别、选用义项。比如“飞机从跑道升到空中,在头顶上盘旋。”“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盘旋而上。”“这件事在我脑海里盘旋了很久。”这三个句子中的“盘旋”该作何解释?查《现代汉语词典》,盘旋有两个义项:①环绕着飞或走;②徘徊。显然在词典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必须根据词语出处的环境来选择义项。第一个“盘旋”很简单,就取义项①“绕着圈地飞”,第二个也是义项①,但要稍加改动“环绕着行驶”,第三个就较难,可取义项②,由这个意义推出它是“比喻反复思考”。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含义是个难点,需要不断训练。

3.培养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鼓励学生积极质疑问难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善于“激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如教学《项链》一文,学生对玛蒂尔德的生活遭遇及其不幸容易了解。教师可进一步提问:为了还清债务玛蒂尔德苦熬了十年,人也变得粗俗不堪,为什么有时她还要回忆起当年那个舞会上出尽风头的情景呢?问题使学生疑问顿生,让学生进入进一步的思考,学会质疑,学会独立思考。

三、丰富语文教学途径,促进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

开展语文活动,大多数需要学生独自完成,这对于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以学生自己“最喜欢”为标准,充分体现学生个性,老师只做一个组织者、参谋者和推荐者。一是推荐一本杂志。向学生推荐内容丰富、人文性强、国内知名度和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读者》为日常读物。当然也可以选择《青年文摘》等。二是推荐一篇好文章,并进行课前5分钟阅读演讲。用课前5-8分钟时间要求学生把最近读到的、觉得有价值的名篇佳作以演讲的方式向同学做推荐介绍。每次演讲后,老师要做点评。这种同学间的交流是最直接的、较贴近的思想传递,情感碰撞,通过交流可以使一些人很快明白应该读什么,或应该怎样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和自读能力。三是定期开展师生交流活动。中学生的阅读个性是有差异的,有的喜欢读文学类的,有的读政治类的,有的学生喜欢追踪读流行类的,有的学生热衷读休闲类的……针对这些情况,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有侧重的分别指导。

2.开展课外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自写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培养中学生的自写能力,就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感受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办手抄报、办墙报等等。比如办手抄报,让学生几个人为一组,自己组稿,自己编排,自己抄写,办好后通过比赛评出优秀作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办法。老师帮助学生建立写作目标训练序列。写作贵在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同时要学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问题,善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善于表达与众不同的情感。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源于生活,同时语文为生活服务,是生活实践。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地运用语文为改造社会尽一分公民的责任。组织他们观察、思考、评论大到社会问题,例如连战一行来大陆;小到对招牌、标语和广告上的错别字、不规范字的查找和分析,都可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

四、强化学生自学行为,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一经形成习惯,这种行为方式就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倾向与需要。但是良好的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时时严格要求,做坚持不懈的努力。

1、要加强学生的自学意识,语文无处不在,随时都可学习语文,随时都可训练能力。教师要制定一个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计划,有目的地放手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也要制定一个自学的计划,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随时随地的有意识地自学。比如看电视,看报纸,甚至与人交谈,都在接触语文,都是对语文能力的训练。只要学生有自学的意识,在平时不断地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自学能力,还能形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2、在训练自学能力时,还要学会积累。学习语文,不仅要反复训练能力,还要在训练中不断积累,比如:写读书笔记、制作资料卡片、剪贴报刊、网上下载等。知识是能力的基础。随着知识的增多,自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学习效率将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中学语文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既解决了中学语文该如何教的问题,又能够使语文教学满足学生的需要,进而适应社会的发展。

上一篇:英语创新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