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撑起孩子成长的天空

时间:2022-08-27 01:36:25

用爱心撑起孩子成长的天空

摘要: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老师的耐心、关心和爱心。工作中做到勤于跟班,从小处着手;细致教育,从规范入手;留心观察,从表扬入手;密切家校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关键词:培养;好习惯;耐心;关心;爱心;撑起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23-01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年龄小,行为习惯正处于形成时期,可以改变的空间有很大。所以作为班主任就应该从小就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的养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老师的耐心、关心和爱心。

1.勤于跟班,从小处着手

在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时,由于孩子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凡事都处在第一次的阶段。比如怎样正确背书包,怎样学扫地,怎样削铅笔,怎样摆放学习用具,怎样收发作业本等等,都离不开班主任的耐心指导,类似这样的事情不止手把手教一遍,甚至好多遍,孩子们才能操作熟练。在此过程中,足以磨练老师的耐心。工作中做到了有耐心,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慢慢培养了。

2.细致教育,从规范入手

培养学生从点滴做起,俗语说得好:孩子无小事。学生的事情就是大事情,需要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有爱心。从学生的一言一行做起,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坐端正,懂规矩,守纪律;还要求学生做事要有条理;为了养成整洁卫生的习惯,我还指导孩子们把教室的桌凳摆放成一条线。每天早晚教他们拖地擦桌子;每位同学要净化自己脚下的一块地方,保持自己座位下的清洁。人人从我做起,人人从小处做起。别看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但是他们深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心,也努力让自己成长的快一些,减轻老师的负担,算是对老师的辛勤付出的回报。所以,爱心足以点亮孩子们幼稚的心灵,引导他们长成参天大树。

3.留心观察,从表扬入手

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要多^察,多走动,多思考,多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时时处处关心他们,用关心温暖孩子的心灵。用真心真情与孩子互动,使教育的种子在学生心底生根、发芽、开花、结出累累硕果。班里有位小男孩,刚到我班学习习惯差,胆子小,写字速度特别慢,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自然很差。针对这种情况,我把足够的耐心,爱心倾注到他身上,经常找他谈心,单独给他查缺补漏,经常给他布置个性化的作业,哪怕发现他一点点的进步,我都会不吝言辞表扬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四年的付出换来他对我深深的信任。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在成长,现在竟然跟上班级的队伍,性格也变得开朗乐观了。从他的身上我品尝到了尊重学生,讲求沟通技巧的甜头,品尝到了为人师的那份喜悦和自豪。

4.密切家校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俗话说:家庭是学生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孩子习惯的老师。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长的一举一动随时随地影响孩子的言行。有些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可是一回家就会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困难。这时候也需要班主任有奉献精神,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利用校讯通、家长微信群、家访和家长进行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具体表现,同时实事求是的反映孩子在班级的表现。甚至对问题孩子的家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自己对学生的真诚去感化家长,使他们明白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出发点和他们的意愿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着想,为孩子的未来着想。更重要的是为家长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如:督促孩子回家读书要专心,不能边玩边写作业,也不能边吃零食边写作业;写完作业要认真检查;认真整理学习用品,做到不丢三落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有了这些具体方法的指导,家长们教育孩子避免了盲目性,做到有法可寻,操作起来方便,处处落实到位,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慢慢得到了矫正,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态势。有了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会事半功倍。教育真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完成。

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说过:“人生幸福在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就肩负着这一历史重任。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习惯的人,是一项细致、长期、复杂而又具体的工作,需要有爱心做基石,耐心做船桨,关心做舵手,为孩子的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上一篇:浅谈职高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一些教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