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事后比较”的窍门

时间:2022-08-27 12:25:12

细心的记者,会通过“知己知彼”的“事后比较”,在业务上不断进步和提高。而“坐井观天”,会使自己看不到差距,找不到改进的方向,自己的新闻业务水平也难以提高。

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记者如何采写“非独家新闻”的文章,因为一直觉得这是个该做的事情。对不少记者来说,常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几个新闻单位的同行同时面对同一事件、同一会议、同一人物、同一份统计资料,大家争先恐后地都写出了有关报道。这当然是一种新闻竞争,不论是谁,如果慢一拍,别人见了报,自己还没写出来,就无法交待了。现在要探讨的,是在大家都按时写出了报道这个前提下,记者自己如何“同中求异”、“同中求优”。“异”,就是特色、特点;“优”,就是写作质量和报道水平上乘。要做到“同中求异”、“同中求优”,没有一定的基本功是不行的。而要练就一定的基本功,方法之一,是学会“事后比较”。

“事后比较”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记者自己在各报的同一内容报道都见报之后,将同行的作品收集起来,进行认真的比较,看一看自己的报道在哪些地方比人强,哪些地方比人差,重点是学习别人的长处,找到“同中求异”、“同中求优”的诀窍,以便把今后的报道工作做得更好。

之所以为“事后比较”专写一篇文章,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相当一些记者在自己的报道见报后,不注意“回头看”,不注意进行必要的自我检讨,以为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不知道总结的益处。第二,一些记者忽视“同稿”的写作,认为反正是大家都写同一内容,写不出什么花样,不会出什么彩,不拿这类报道当回事。正是这样两个原因,使有的记者不仅不会分析自己报道的优劣长短,还无法学到别人的方法和经验。

一个记者,要努力采写“独家新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众多同行同时一起采访同一主题报道的机会也是常常碰到的。站在读者的角度,“独家新闻”有读者,“非独家新闻”也有读者。如果是件读者关心的事,他就不会关心这条新闻是不是哪家的“独家新闻”,而关心最早到手边的报纸上有没有这个报道,报道写得怎么样,说明白了没有,读着有没有味道。

“同稿”里面是有学问的。细心的记者,会通过“知己知彼”的“事后比较”,在业务上不断进步和提高。而“坐井观天”,会使自己看不到差距,找不到改进的方向,自己的新闻业务水平也难以提高。“同稿”实际上是不尽相同的,不仅是刊出的报纸不同,作者不同,主要是写作方法、写作水平、写作特色不同。同一件事,不同的记者去写,新闻作品的质量高低往往差别甚大。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别?道理也不复杂,就是记者的素质是有差别的。这个素质,包括了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也包括了勤勉程度方面的素质。“同”中来看“异”,“同”中来比“优”,学问是很大的。

上一篇:未成稿时题为梁 下一篇:“正如”、“就像”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