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复苏的原因及其借鉴

时间:2022-08-27 11:56:46

美国经济复苏的原因及其借鉴

[摘要]美国为走出金融危机,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陆续制定了很多刺激政策,囊括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覆盖各行各业的产业政策和多项刺激贸易出口措施,2015年12月美国升息宣布经济率先走向复苏。中国要走出经济衰退泥潭,需要财政支持,需要降低利率,需要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需要优化的产业政策,需要科技进步和创新。也就是说,要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着手,平衡发展,形成合力,促使经济早日复苏。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需求;供给

[DOI]10.13939/ki.zgsc.2017.08.208

1背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各个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避免经济陷入衰退泥潭。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于2015年12月17日决定将基准利率上调至0.25%到0.5%的目标区间,加息表明美国经济率先走向复苏。而中国、欧盟等其他经济体则仍在泥潭中挣扎,这是为什么?美国做了什么?我从中学到什么?本文对美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经济政策进行了梳理,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然后指出了美国一系列政策对我国经济走出衰退的启示。

2美国经济政策梳理

美国为走出金融危机,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陆续制定了很多刺激政策,囊括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正是这些政策的综合作用使美国率先走出了经济衰退的泥潭。下面就美国所采取的政策作一梳理。

2.1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

2.1.1对金融机构救助

这次危机祸起金融机构,所以首先是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定,不出现连锁反应或后果更为严重的反应。美国财政部直接购买金融机构的股份和不良资产对其进行拯救,前者旨在保障投资者的信心,后者旨在以此改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状况。

2.1.2实施减税政策

为刺激经济美国政府推出了多项减税政策,主要体现在降低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方面,借以减轻居民和企业的税收负担。如2008年布什政府分别实施了总额约为1680亿美元的退税方案和总额约为1100亿美元面向企业和中等收入家庭的所得税减税方案。奥巴马政府经济刺激计划中的减税额为2880亿美元。

2.2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

2.2.1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

从危机爆发开始,美联储使用全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来增加金融市场流动性,把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0.25%。主要政策措施如下。

第一,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增加流动性,降低利率。美联储主要通过买入国债进行公开市场业务,增加市场的流动性,进而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第二,运用再贴现政策工具增加流动性。这一政策主要是由商业银行用政府债券作抵押向美联储借款。通过连续性的操作,再贴现率一再降低,时间一再延长。第三,对存款准备金付息。金融危机爆发前美联储对存款准备金实行的是零利率政策。金融危机发生后,存款机构为保障安全出现惜贷现象,降低了对超额存款准备金的需求,这样利率就会持续走低,进而导致利率工具的失效。如果对准备金存款付息,银行就会主动增加超额存款准备金,这会使准备金需求增加,从而达到稳定利率,起到对冲的效果。因此,美联储从2008年10月9日开始对存款机构在美联储的存款准备金付息。

2.2.2创新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随着危机的蔓延,银行纷纷收紧贷款,投资机构和个人大量抛售资产变现,导致市场资金流动性严重紧缺。美联储除了运用传统手段外,美联储又先后创设短期贷款拍卖、短期证券借贷、一级交易商融资便利、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商业票据融资、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资产抵押证券借贷工具等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非常规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当然在此期间最有名的是推出量化宽松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于2008年11月25日开始,2014年10月结束,共计6年时间。期间美联储购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中长期美国国债,通过此操作美联储降低了中长期利率,并向流通领域注入大量货币。

2.3产业政策

2.3.1农业

一是农业生产投入支持。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科技投入、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二是农场品价格支持。为防止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联邦政府成立了农产品信贷公司实施农业价格支持计划支持,采用直接收购和实施无追索权的贷款。三是农业保险支持。政府对参加农产品产量、价格、农业收入保险的农场提供以上的保费的50%补贴。四是金融支持。美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相对较为完善,能为农民和农业提供各种各样的金融扶持业务。五是立法支持。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以来,经过7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美国已在农产品价格、环保、农户收入保证、税收优惠、金融和保险扶持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法律支持体系来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

2.3.2工业

美国政府对工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低碳环保型行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对低碳环保型行业的支持方面,一是提高政府预算。比如美国可再生能源局在编制的预算中,2009年、2011年、2012年的预算分别为12.55亿美元、22亿美元、32亿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二是加大财政补贴。美国在应对危机过程中加大对低碳技术、绿色能源、新能源的补贴力度。如2010年,美国推出的预算中用于新能源的补贴有300亿美元左右。三是制定生态税收制度并实施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美国政府制定了一套完整生态税收制度,鼓励美国民众使用节能型汽车、减少能源消耗和汽车废弃物排放;对收益超过200万美元的法人按超过部分以0.12%税率征收环境收入税;实施对购买节能减排或消费节能减排的行为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四是政府采用低碳采购政策。美国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有义务购买国产绿色产品,并就政府机构的节能目标、职责、管理、采购等内容做出全面而详细的规定。

高新技术企业方面,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本土。页岩油、页岩气革命使美国能源自给率上升,提升了制造业成本优势。在3D打印、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引领全球创新浪潮。

2.3.3服务业

教育方面。一是基础教育,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危机冲击了美国的各行各业,教育业也在所难免。奥巴马将教育视作重建美国经济的措施之一,并在刺激经济法案中将教育放于优先地位。在2009年2月美国政府将刺激经济发展的7870亿美元中的1/7,直接拨给了基础教育系统。这是美国历史上一次性投向教育的最大一笔拨款。二是高等教育,在金融危机后期基于缓解经济危机导致的收入低下问题和其潜在的社会冲突,扩大人力资本储备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及保障教育公平的背景,美国政府在大学生资助政策上采取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战略举措,包括提高资助力度、扩大资助范围并提高资助效率,为危机后的繁荣进行了人力资本储备。

医疗方面。危机期间美国就医疗保险方面进行了改革:扩大公共医疗保险范围,提高对中低收入家庭的补助,对雇主支付职工医疗保险提供选择及补贴;建立新的国家保险市场,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督;加大对基础医疗设施投入,转变对医疗保健提供者的补偿机制。

文化产业方面。美国多数州政府在金融危机中对文化业是相当扶持的,如对电影、电视、游戏(及其他数码媒体)三大娱乐业板块5%至40%不等的税收减免政策;对音乐唱片业、数码媒体及游戏业、各类艺术剧院剧团给予25%的税收减免;还对非营利性的艺术机构与个人、博物馆、画廊以及各类相关院校与专业等教育产业进行基金扶持。

2.3.4贸易政策

危机期间,美国政府推出了“购买美国货”的贸易保护措施,出台了“出口倍增计划”“再工业化”等一系列刺激出口政策和措施,重塑在美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加速经济复苏并增加就业。围绕实现美国经济复苏和提升美国竞争力,调整并实施了相关对外经济政策:一是在更高标准。如劳工权益、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竞争中立、服务业市场准入等基础上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二是大幅提升投资在对外经济战略中的地位。三是对敏感技术进一步加强了出口管制。

3美国经济政策给我国走出经济衰退的启示

3.1需求和供给并重

一国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国民产出和价格总水平。按照经济学理论总需求来自四方面: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美国经济在复苏过程中采用的财政政策降低了税率、增加了财政补贴、加大了政府支出,货币政策降低市场利率增加了投资,贸易政策增加了出口。按照经济学理论决定总供给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源的数量和素质、自然资源的规模、资本投入的多寡、技术变革和创新。美国通过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扩大医疗保障的范围、降低个人所得税等措施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激励了劳动力的劳动量供给。对土地的保护、页岩油气的开发利用、环境的保护等保障了自然资源。同时支持高新技术的发展,激励创新和变革。

我国经济要复苏,既要重视需求也要重视供给,二者齐头并进形成合力。需求方面,要采取措施刺激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出口需求,同时要兼顾好各方的比例,不能顾此失彼,出现失衡。供给方面,纠正教育不公,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提供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统筹规划,既满足当前的需要,也要为子孙生存留条后路;加强对新能源的研发;加大创新力度,生产出高质量产品或创造出新产品来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需求。

3.2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3.2.1功能性财政和生产性财政的配合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倡导积极的财政政策,但财政政策生产性过强,功能性较弱。财政的生产性支出中,投向农村的又相对不足。货币政策短期内对经济有刺激作用,而财政政策能够在长期中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会对一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功能性财政在美国此轮经济复苏中很好地发挥了作用,而且有利于美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我国对基础设施、公共卫生、教育及农业的投资,财政部门责无旁贷。着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投资:增加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增加对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增加对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强民间资本介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吸引力。

3.2.2宽松货币政策并结合一定的创新

降低利率是经济复苏时普遍采用的传统货币政策。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三大货币政策把联邦基金利率下调到接近0的位置。为避免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又采用了量化宽松政策。之所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没有使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是因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个“计划”,即持续进行逆回购,这就会使得居民和企业形成关于未来利率会降低的预期,因此会增加消费和投资。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人民央行2009年到2011年两年间采用的是适度宽松政策,2011年至今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其目的一是保障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二是既防治通货紧缩又防治通膨胀两方面的要求。在具体执行时,可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对货币政策或扩张、或紧缩的操作。从对利率的操作上也可以看出:2008年后半年存款准备金率调低4次,2010年调高6次,2011年调高6次、降低1次,2012年调低3次,2014年局部(指定向降准)降低2次,2015年降低4次、局部降低2次。但中国十几亿人口,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而其中知道或掌握经济知识的人占比更低,而且经济形势千变万化。尽管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机动,但却丧失了人们对政策的预期,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

危机期间我国中央银行就货币政策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如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主要是中央和商业银行之间的操作。但随着脱媒现象的加剧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传统政策工具和创新工具效力都要大打折扣,所以要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还得进行不断的创新。

3.2.3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

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各有其不同的作用,应该齐头并进而不应当厚此薄彼。

农业方面,我国每年两会第一个文件都是针对三农问题的,但笔者认为农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边缘地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说操作层面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特别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这个问题日益加剧。多年发展的累积,农村目前面临的是年轻人进城后返乡的人凤毛麟角、学生在考上大学选专业时对农林专业嗤之以鼻、村里只剩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现状。同时致力于农村经济研究的专家为数并不多,吸引投资方面也较为薄弱,所以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农业是短板,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工业方面,靠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国政府因此制定了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加大对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的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央政府制定的长远规划无可厚非,但要实现目标还需要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大力配合。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在执行时不应怀疑其会有二心,但却要提防会不会存在过激的行为?同时还有数目众多的中小企业,也要让它们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政府决策者要进行很好的利益权衡,做长远的规划,不能朝令夕改,中小企业难以适从。

服务业方面,在14大服务类行业中,国际经验表明超过1/3主要由政府提供。我国金融危机以来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娱乐、金融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笔者认为,决策层在改革过程中有减轻自己所承担义务的嫌疑。纵然靠市场来解决问题是好的,但市场是存在失灵的,比如政府最近研究要把大学教育和医疗服务推向市场,笔者很担心带来的结果是“教育更贵,看病更难”,问题没有解决反而会更加严重。所以在服务业方面,政府要权衡自己和市场的角色,做长远的规划,审慎决策。

3.3必须更多地依靠市场力量复苏,激发全民创新创业活力

笔者采用各种政策来促使经济复苏和发展,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依赖市场力量上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规模减税、发展股权融资、打破服务业垄断等政府已经做了很多。但这几年家庭的消费能力在降低,企业的投资在减少,微观主体活力不足,问题出在哪里,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

3.4继续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60%,QE实质上使得全球分担了美国去杠杆的成本,这是其他货币所不具备的。从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看,财政政策起了很大的作用。金融机构面临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以及因业务关联性太复杂不能倒闭的道德风险会向实体经济蔓延,为降低影响最终带来的是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使其面临巨额的财政赤字。而要解决过多的债务和刚性支出方法就是印刷更多的美元,最后以通货膨胀形式向全球美元持有者释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加入SDR,但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仅为10.92%,难以撼动美元的霸主地位,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总之,要走出经济衰退,单靠几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奏效的。一定要群策群力,兼顾方方面面,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记住一是要走出经济衰退;二是要为走出衰退后经济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这样制定政策才会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希冀我国经济早日走出衰退泥潭,步入健康发展的正轨。

参考文献:

[1]经济政策协调研究课题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协调配合问题研究(上)[J].华北金融,2007(8):3-7.

[2]经济政策协调研究课题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协调配合问题研究(中)[J].华北金融,2007(9):18-22.

[3]经济政策协调研究课题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协调配合问题研究(下)[J].A北金融,2007(8):10-14.

[4]文文.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美国文化产业财税政策[J].税务研究,2010(2):93-94.

[5]孙黎.美国出口倍增计划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15(4):71-84.

[6]李玉.美国农业政策及金融支持的启示与思考[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1(11):92-94.

[7]谷文艳.美国金融危机下的产业政策调整[J].国际资料信息,2009(11):25-27.

[8]张健.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后经济表现及效果评价[J].社会纵横,2015,30(1):60-64.

[9]张丽娟.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的回顾与展望[J].经贸论坛,2011(6)35-46.

上一篇:基于增权测度的历史街区改造公众参与机制构建 下一篇:不同类型高校城市管理专业建设调研及建设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