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沙见金 立体展示

时间:2022-08-27 11:34:53

《人大视野》版块是《浙江人大》宣传基层人大工作和代表风采的主要园地。创刊10年来,该版块通过各种形式,有效宣传基层人大的监督活动、制度创新,立体展示人大代表的履职风采,以及代表履职过程中的所思、所虑。

吹沙见金,在“规定动作”中发现“不寻常”

人大工作法律性、程序性强,强调民主集中制,可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不是很大。这些特点都决定了人大工作中“惊天动地”、“颠覆性”的创新之举不会太多,要想做一些抢人眼球的宣传报道难度很大。

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也是从事人大宣传报道工作时不可回避的一个规律。每年年初,杂志社都会召开一次笔会。在整理各地基层人大上报的报道线索时,发现大部分都是一些“规定性动作”,除了“三会”(人代会、常委会和主任会议),就是“三查(察)”(调查、检查和视察)。

作为一名责任编辑,必须做到“吹沙见金”,在“规定动作”中发现“不常规”,既可以是监督手段、形式“不常规”,也可以是监督力度“不常规”。

2008年4月25日,玉环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二次会议。同样是一次常委会,可这次的常委会会议多了一项议程,对该县政府关于打击赌博活动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进行审议,并由常委会组成人员就其报告内容进行投票表决。这在我省各基层人大是不多见的,它不仅体现了人大向监督要实效的决心,也能让大家掂出人大监督的分量。对此,我们在2008年第6期上编发了《票决的力量》一文,就玉环县人大的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票决制进行了详尽的报道,用事实诠释了我省基层人大在民主政治进程中所体现出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说起监督力度“不寻常”,同样就某一项政府工作开展监督,有些地方人大只要求“点到为止”,有些地方却是不见成效不撒手。我刊2010年第8期编发的《7年“长跑”终有结果》,讲的就是临安市人大为了一条在规划图纸上“沉睡”了7年的县道,竟连续7年展开持续监督,既没有因为政府的苦衷而网开一面,也没有因为换届影响监督的延续性,坚持做到“道路不通,监督不止”。该文生动地展示了我省基层人大在开展监督工作时,不见成效不撒手的“硬气”。

有血有肉,让人大监督更具真情实感

“市县巡礼”是《人大视野》版块的主要栏目,报道内容要求有一定的监督成效。可一般情况下,一项能见成效的监督活动,时间跨度上往往会有三五年之久。

投稿“市县巡礼”栏目,通讯员们反映最难的就是“还原现场”,有时候为此得打四五个来回。说句实话,对于写惯了工作报告的人大工作者来说,要让他们写一篇有现场、有细节的通讯,确实有难度,更何况要他们通过采访还原几年来的监督过程。

就像《“水缸”和“饭碗”一个都不能丢》一文,讲述的是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就如何平衡市区百姓喝水问题和库区百姓吃饭问题所展开的一系列监督活动。如果该文仅仅只是罗列那几年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就该议题开展了哪些工作,其间提出了哪些意见建议,以及目前政府落实后的系列数据变化,也能说明常委会工作的成效。但是,这样一来,既没了当地百姓身陷其中的无奈情境,也没了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亲赴现场的所见所闻,整篇文章犹如一具没血没肉的木乃伊,让读者看完导语就没了往下看的兴趣。

事实上,对我们编辑来说,这也是一项“自讨苦吃”的工作,如果可以降低门槛,工作报告、调研报告来稿照登,那我们也乐得轻松。可我想,各级人大开展的各项监督工作也不全尽是枯燥乏味、一板一眼的,调研现场有代表看到困难群众生活捉襟见肘时潸然泪下的,审议现场也有常委会组成人员为了某一项民生工程争得面红耳赤的。我们唯有做到让我们人大宣传报道有血有肉有感情,才能更全面地展示一个立体的、有真情实感的基层人大形象。

综观部分人大刊物那些报告式的报道方式,我想,正是因为我们没有畏难,妥协“将就”,始终坚持稿件“有人、有事、有画面”,才能让我们的报道有血有肉,让我省基层人大的监督工作更具真情实感,也让我们在同行中赢得很好的口碑。

上一篇:清新大气 简洁明快 下一篇:期待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