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探究

时间:2022-08-27 10:08:25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探究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等,为后续学习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上面,给予学生英语学习的启蒙。而现实情况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特别是随着语言学习的深入及难度的增加,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学习兴趣日益下降。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一定要先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笔者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英语故事教学法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效率很有帮助。

一、运用故事教学法的优势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的认知阶段,对形象性、生动性及趣味性的事物非常敏感且易于接受。学生的这些思维发展特点,意味着他们有着非常大的想象发展空间,而故事教学法正好可以满足发展想象力的这一要求,它既能给英语教学增添生动性与趣味性,又能让学生在英语故事中掌握语言经验及相关的知识。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那些既有语言学习天赋又有较大的学习动力的学生是比较成功的学习者。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当兴趣被激发出来时,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c动力,才能做到自主积极地学习。小学生生性好动、思维想象力丰富、对未知的事物都非常好奇,并具有浓厚的兴趣,而故事教学法正好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故事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这些都是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的。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是教师讲授英语词汇与语法,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然后让学生做大量的题,为应试做准备。由于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听说训练,导致学生学到的都是“哑巴英语”。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采用故事教学法无疑是最佳途径。在教学中,教师用英语讲故事,能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输人大量的英语发音、音调等语音知识,这时,教师再适时地根据故事情节设计一些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实现语言的输出。另外,学生在听英语故事时,会结合上下文理解故事情节,会主动思考故事情节中的一些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在潜移默化地接受英语语言的输入,并逐渐地接受抽象的英语语言规则的过程,长时间下来就会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

二、实施故事教学法的策略

(一)选取合适的英语故事内容

教师在开展故事教学时,一定要科学合理地选取故事内容。一般而言,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故事内容的要求不同,小学高年级学生喜欢情节比较复杂且具有戏剧性与曲折性的故事,而低年级学生则更偏向于那些情节简单、故事主角是动物的故事。比如,如果教学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我们可以选取《不守承诺的狼》《铁匠与狗》《一枚硬币的旅程》等小故事。这些故事情节复杂且具有戏剧性,故事本身也蕴含着比较深刻的含义,符合高年级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选取故事内容时,还要注意与课文内容的主旨内涵相联系,从而更好地突出教学主题。以人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This is my day”一课为例,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询问别人周末经常干什么。根据课文主旨,教师可以选取《一枚硬币的旅程》这个故事来辅助教学。而如果教学对象是低年级学生,则应该选择故事情节简单且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如《老狮子与狐狸》《风和太阳》《披着羊皮的狼》等,这些故事较为简单,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上册“Hello!I am Kate”一课为例,这篇课文主要是讲授文明礼貌用语“怎样打招呼”。对此,教师可以与《风和太阳》这个故事结合起来,创设多种打招呼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掌握不同的打招呼方式。

当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故事故事内容之后,教师还应拟定故事教学的计划,明确故事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在讲故事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故事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语言现象,教师还要把握好节奏、体态语及语气等,并适当地简化语言现象,或者是向学生展示与故事相关的实物或图片,从而使故事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二)讲故事时注重互动教学

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讲授英语故事时,应该注意不要一个人唱“独角戏”,而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可以一边讲故事,一边引导学生参与到故事的讲述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故事前给学生发一些与故事内容有关的单词卡片,然后,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听到故事中的某个单词时,持有该单词卡片的就要举手表示卡片在其那儿。这也是间接测试学生是否听懂故事的手段之一。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可以停下来询问学生的感受、询问学生遇到故事中的情境时会怎样做,并让学生尽量用英语作答。比如,在讲《披着羊皮的狼》这个故事时,讲到狼的环节时,教师可以暂停下来,询问学生如果他们遇到“这只羊原来是一匹披着羊皮的狼”的问题时,会有什么反应和对策。这样的提问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而且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不自觉地就锻炼了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与听力能力。

(三)采用多种形式呈现故事

英语故事的讲解与呈现应该采取多种方法与形式,如可以采用最普通的陈述讲解法,教师讲完再让学生对故事进行复述;也可以在讲故事开头时采用多种方式来做开场白,或套用“Long,Long ago”,或套用“Once upon a time”等惯用语。有时候,教师还可以将与故事有关的一组图片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挑选其中一张并根据所选图片的内容,讲一讲图片的故事情节;也可以引导学生讲一讲对故事角色的理解与看法,或将自己对故事人物以及事物的看法用英语说出来……以此启发学生思考。教师也可以在讲完故事后,让学生表演故事内容。在表演过程中,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合理地丰富故事情节与细节,从而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又能让故事教学发挥最大作用。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推行英语故事教学法,既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与要求,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推广的。

上一篇:对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的探索 下一篇:在幼儿园创新壮族民间体育游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