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姓毒,有人姓死

时间:2022-08-27 10:01:19

《百家姓》是什么时候的书?作者是谁?为什么以“赵钱孙李”开头?你听说过九个字的姓吗?这些奇怪的姓又是怎么来的呢?

凡是中华子孙,大概没有人不知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八个字的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大家张口就来。同时,估计也都知道,这八个字出自一本书——《百家姓》。

但是,大家到底是不是真的熟悉这本书呢?这就很难说了。因为,就算你知道“赵钱孙李”,知道“周吴郑王”,那么,请问接下来的内容是什么呢?很多人大概就会愣在那里了。这个情况和《三字经》是一样的,大家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起码前两句是张口就来。然而,接下来呢?很多人都会发愣了吧?确实如此,我们对《百家姓》仿佛很熟悉,熟悉到“周吴郑王”已经成了一个俗语,有一部电影叫《唐山大地震》,我非常喜爱的演员陈道明先生在里面就有一句台词,“你今儿干吗穿得周吴郑王啊?”可见,这都已经成俗语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百家姓》就真的熟悉。

面对浩瀚的传统文化,今天我们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貌似熟悉,实则陌生。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我们对祖宗的东西都很熟悉,恐怕不是的。若不服气,我们就先一起来回答几个问题试试。

六问《百家姓》

《百家姓》是什么时候的书?作者是谁?为什么以“赵钱孙李”开头?在众多讲解姓氏的典籍中,为什么偏偏《百家姓》脱颖而出?原来,这其中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故事。

第一,《百家姓》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它究竟有什么用?

答:《百家姓》和《三字经》《千字文》一样,都是童蒙读物,而且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最为流行的童蒙读物,所以并列号称“三百千”。《百家姓》将中华姓氏排列成四字一句,辅以韵律,供孩子们认字用。合辙押韵,琅琅上口。

第二,在《百家姓》出现之前,有没有类似的书?为什么偏偏是这本《百家姓》最为流行呢?

答:有,不仅有,而且有的是。在这本《百家姓》以前,有关姓氏的文字记载,在甲骨文里就有。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一本叫做《世本》的书,专门记载了从黄帝到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和居邑等。世系就是你爹是谁、你爷爷是谁、你曾祖父是谁;居邑,也就是你住在哪里。《世本》记载的这些信息非常珍贵。可惜,大概到了宋朝,《世本》就不存在了,散佚了。

中华民族历来重姓氏,历史上有很多这种书,有些还传到了今天。比如,有一本叫《皇明千家姓》,大家可以想一下,明朝的“百家姓”肯定不会以“赵钱孙李”开头了,以谁开头?当然是皇姓“朱”嘛。还有一本,康熙年间的,叫《御制百家姓》,康熙皇帝亲自编纂指导的,它以什么开头呢?孔、孟。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清朝的皇帝要表达自己对汉族传统儒家文化的尊崇,所以用“孔、孟”开始。另外,还有一些兄弟民族文字的“百家姓”,比如《蒙古字目百家姓》,用蒙古语;还有《女真字目百家姓》,用女真文。然而,这些都不能说是童蒙读物,没有成为孩子们的童蒙课本,所以也就没能流行起来。

第三,《百家姓》是什么时候的书?

答:最晚在宋朝。著名诗人陆游有一首诗叫做《秋日郊居》,在这首诗后面他做了一段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什么意思呢?到了农历十月,没有什么农活好干了,农家子弟就该读书了,这就叫“冬学”,就好比咱们现在冬季的学期。在这个冬季学期里读什么书呢?一本叫《杂字》,都是一个个字,杂的,认字用的;还有一本叫《百家姓》。“谓之村书”——乡村里很流行,不是很高雅,入不了大雅之堂,不是国子监里读的,是农村里读的。可见,在南宋陆游生活的时代之前,《百家姓》已经成为村书了,农村里都找得着了,非常流行了。所以我们说,《百家姓》最晚宋朝就有了,这应该没问题。

第四,最难的问题来了,《百家姓》是谁写的?

答:我们了解一本书,总得知道作者吧。很多人一听这个问题都是一脸茫然,这不奇怪,因为确实是不容易知道。当然,这个不容易知道,不是绝对不知道,是可以推测的。

宋朝有个人叫王明清,他在一部叫《玉照新志》的书里讲,《百家姓》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什么意思呢?作者应该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一个小民。钱氏吴越国,也就是我们钱家建立过的唯一一个国家。这个小民呢,肯定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人。当然,这个作者肯定还是个读书人,不然不认字嘛。

我们可以仔细思考一下:大家看,“赵、钱、孙、李”,为什么不把“周吴郑王”搁前头,为什么不找别的姓呢?“刘、张、徐、黄”,不都可以吗?作者这么做,当然是有他的道理的。

因为,当时“赵”是宋朝的国姓,所以“赵”排第一位是理所当然的。至于“钱”嘛,是吴越国的国姓,吴越王钱镠,也就是我们这一支钱姓的始祖,很了不起。当年,他可是割据一方、拥有自己的军队的,不然怎么建立吴越国呢?但是他跟别人不太一样,不太喜欢打仗,打下两浙这块富裕的地方以后,就有点小富即安、上进心不强的意思了。他告诫子孙说,将来如果有可以奉为正朔的人,也就是如果有一个了不起的“王者”出现,就纳土归降好了。所以,到了末代吴越王钱俶的时候,就直接向宋朝纳土归降了。因为没打仗,就没让这片富饶之地变成一片焦土,所以江浙一带的人,都很感念钱家。在《百家姓》里,“钱”就给放在了第二位。现在杭州有座塔叫宝俶塔,大家一定知道,就是为了纪念钱俶而造的。不过,我得提醒大家,鲁迅先生对我们这一支钱姓的始祖钱镠是很不以为然的。

至于第三位为什么是“孙”,也很简单,“孙”是吴越王钱俶的皇后的姓。由此可见,《百家姓》的作者把吴越国看得很重。这毕竟是他自己的家乡或者“属国”嘛。

第四位为什么是李呢?当时和吴越国毗邻的一个国家是哪个呢?南唐。南唐谁最有名啊?李后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就是这位李后主写的。

所以,《百家姓》的作者把北方宋朝的国姓赵、自己生活的地方吴越国的国姓钱、钱俶皇后家的姓氏孙,以及离自己最近的国家南唐的国姓李依次排列,便构成了《百家姓》的开篇“赵钱孙李”。根据这个,我们就可以推断,作者是吴越国的人,而且他肯定是吴越国纳土归宋之后的人,不然不会把赵姓排在第一。

第五,《百家姓》和《三字经》《千字文》有什么不同?

答:《三字经》和《千字文》里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说是一篇有内在含义的文章。比如,《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千字文》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都有意思。《百家姓》则不一样,它只是把一个一个的姓搁一块而已,除了读起来合辙押韵,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含义。《百家姓》不像《三字经》那样有什么微言大义:我教育你,人不学,怎么怎么样;幼不学,怎么怎么样。没有这层意思,它仅仅是一种排列而已。

第六,问题又来了,既然如此,为什么《百家姓》会被选做蒙学课本,道理在哪里?为什么那么流行?

答:确实,如果只是为了认字,可选的书,多了去了。但是,《百家姓》汇聚的可不是一般的汉字,而是做姓氏用的汉字,这就大不一样了。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分别亲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信仰。对不对?在传统中国,姓比名重要。比如,我姓钱,如果我做了一件好事,有人问:“这件事情谁干的?”旁边人回答:“钱家人干的”。如果你干了一件坏事,就会有人这样批评你:“你对得起你这个姓吗?别忘了你姓什么!”对不对?所以姓对于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而且,在古代识字先认《百家姓》还有一个礼节方面的考虑。比如咱们今天见面:“您贵姓啊?”“免贵姓钱。”你要是再接着问人家:“怎么写啊?”这一下子就显着你没文化了,而且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你问我姓什么我告诉你了,你居然不知道怎么写!所以,出于礼仪的考虑,小孩子要尽早把别人的姓给记住。因此,《百家姓》也就成为了童蒙读物。

“五千年前才是一家”

“五百年前是一家”,这话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沿着历史追溯上去,原来我们绝大多数的姓氏都有着共同的祖先——三皇五帝。那么,最初的几个姓是怎么分化成现在这成千上万的姓的呢?

我要强调一点,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有些兄弟民族是不用姓的。比如,维吾尔族,一般是没有姓的;再比如藏族,严格意义上也是不用姓的。虽然有些民族并不用姓,但是绝大多数还是用的。姓氏强调的是归属感、认同感,和一种清晰的自我定位,表明你是哪家的人,当然非常重要。

那么,问题在于,我们对姓氏文化又了解多少?在讲《百家姓》具体的姓氏以前,请先允许我努力用最简单的方法、最通俗的语言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中国的姓氏文化。

中华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那个时候没有文字记载,我们只能在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里去摸索。凡事总有一个起源。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起源,离不开三皇五帝。中华民族有56个民族,其中的很多民族都以三皇五帝为祖先。我们要注意,哪三皇,哪五帝,是没有固定说法的。比如三皇,造房子的有巢氏大概可以排进去,这是构筑而居的祖先,教我们后代有个屋可以住,有个屋顶可以遮风避雨;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捕鱼狩猎;神农氏,播种五谷;女娲氏,补天造人。这些应该都是对文明的起始、人群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过根本性贡献的先民。五帝也是说法不一,《史记》的记载比较清楚: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在这五帝当中,黄帝排第一,影响最大,所以现在我们每年要祭黄帝陵。黄帝姓什么?姓姬,这是中国古老的说法。我们今天讲自己是什么子孙?炎黄子孙。请大家注意,炎帝虽然排在黄帝前面,但是却不在《史记》记载的五帝里面。当然,这些都是传说。至于这是不是历史事实,恐怕很难确定,其实也没必要太较真。总之,中华姓氏,特别是比较古老的姓氏,都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

姓氏非常复杂,不像我们今天讲的姓名那么简单。上古有姓、有氏,今天我们讲姓氏,其实就是讲姓而已。如果我说“钱就是我的姓氏”,对不对?错了。按照最传统的说法,钱是我的“氏”,而不是“姓”。我们现在对传统文化有好多认识误区,比如我们平时问人家哪里人,文雅点的说法是“您府上是哪里啊?”大家都知道,这是在问人的籍贯。如果回答说“我的籍贯是江苏无锡,祖籍浙江临安”。这么说对吗?不对。按照传统说法,“籍”和“贯”是两回事。你老家在哪里,是你的“贯”,不是你的“籍”。那么,“籍”是什么?是身份,也就是士农工商等等。士籍,读书人;兵籍,当兵的。按照中国传统,籍是不能改的,贯是可以改的。改籍要报礼部、户部批准,麻烦大了去了。所以说“籍”和“贯”是两回事,但是现在我们搞混了,不去区分了。

姓氏也是两回事。常有人问:你是什么姓氏?说明姓在前面,姓是族号,表示的是血统,最早来自部落图腾。什么是图腾?图腾就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比如,地球上有一些民族用熊做图腾,熊便是他们的保护神。因此,在中国的姓氏当中,用动植物名称作姓的比较多,这种姓氏也都比较古老,例如姓熊、姓虎,都很古老。还有,姓华,通“花”,佛经《妙法莲华经》其实是《妙法莲花经》。

接下来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什么姓比较古老?女字旁的姓特别老。比如姬,我在前面说过,黄帝就是姓姬。还有更老的,姚,女字旁吧?姜,我们都叫“美女姜”,有女字吧?嬴,我们平常说“亡口月女凡”,也有女字。这些都是很古老的姓。

那么,姓有了,什么是氏呢?随着历史的推移,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越来越多了,同一个姓的子孙不断繁衍,可这个地方就这么多地,能养活几个人啊?人越来越多,待不下了,于是就分出很多支系,迁到别的地方。迁走的这个就叫氏。所以,先有姓,后有氏。

到了周代,宗法制度非常严明,只有贵族可以有姓氏,老百姓没姓氏。最早的时候,平民无姓无氏;贵族女子有姓,没有氏;贵族男子,有姓有氏。为什么贵族女子要用姓呢?因为同姓的人是有血缘关系的,而同氏的都是亲戚。姓只有一个,氏可以很多。所以说姓是用来区别血缘关系的。在古代,同姓、同血缘的不能通婚,这是人类认识的一个巨大进步。养宠物的人都知道,好多狗狗近亲繁殖,虽然保证了血统的纯正,智力却低了,身体也容易生病。相反,那些串出来的混血狗,身体好,也很聪明,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同姓不能结婚。当然,到了今天,大家没那么严格了,要是赵、王、李、张这种大姓,同姓的不让结婚,那剩男剩女不知道得多出多少。像李姓的都快超过一个亿了,你让姓李的都不许和姓李的结婚,这显然不行。

贵族女子,姓比氏重要,到了后来,女子的地位一直不高。传统上,待嫁的女子往往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伯、仲、叔、季的排行,就可以了。比如有个女子叫伯姬,你别以为这是她的大名,“伯姬”是说她是姬家的大闺女;同理,一个女子叫仲子,就是子家二闺女。女子出嫁以后,冠上配偶的姓或封地的名字就行了,比如齐姜,就是本姓姜,嫁给了一个姓齐的人或者嫁到了一个以齐为氏的地方;再比方说秦姬,就是姓姬的女子嫁到秦国去了。在传统中国,女子的闺名,只有自己丈夫和父母才可以知道,生前连子女都不知道。现在我们没有谁不知道妈妈的名字吧?可在传统中国社会,你太早知道了才是不孝。当然,老人家远行的时候,子女会知道,但是平时是不知道的。

贵族男子称氏,不称姓。因为姓可以区别血缘,而氏可以分别贵贱。你是哪个太太生的?你这一支迁到哪里了?是不是迁到一个比较好的地方?从氏当中可以看出很多信息,比如诸侯,以封国为氏。郑文公郑捷,郑是氏,不是姓;齐灵公齐环,齐是氏,环是名。卿大夫,比诸侯小一点,一般以居住地来作为自己的氏。比如屈完,姓屈,别人一听,哦,你是封在屈这个地方;比如解狐,就住在解;东门襄仲,很明显,他家就在城东门,一看他的氏就知道了;南宫敬叔,家在宫的南边。这是以地名为氏,还有的人以官名为氏,比如司马。

还有的人以专业技能为氏,比如姓巫,可见其祖先就是做巫师的;姓陶,做陶器的;姓龙,什么技能?我说了估计姓龙的朋友不高兴了,屠龙、杀龙,多威风啊!可是,大家又会说:“龙都没有,你怎么杀呢?”其实就是厨师。姓龙的祖先是做厨师的,善于烹调。看到这儿,姓龙的朋友别不高兴,做厨师非常好,我做梦都想有一手烹调技艺,可惜没学到。

战国以后,大家开始以氏为姓,逐渐就姓氏不分了。汉魏以后,姓氏合一,平民百姓也开始普遍用姓,这才有了姓名之说——原来姓一样,用氏分,现在姓都有了,怎么办?用名来分,所以叫姓名。

有人姓毒,有人姓死

原来世上有那么多的姓,多到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数字。这其中,有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个字的单姓,还有两三个字的复姓,但是你听说过九个字的姓吗?这些奇怪的姓又是怎么来的呢?

中国传统姓氏文化还有一些要点,比如:

第一,中华姓氏源远流长,每个姓都包括非常独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开枝散叶,生生不息,孕育出优秀的中华儿女。每一姓都有它的代表人物,当然,每一姓也都有不肖子孙。姓的出现有早有晚,比如姬姓、妫姓、姚姓,都非常古老。每个姓底下的人口数也有天壤之别,大姓一个亿,小姓几万。但姓与姓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个大家千万要搞清楚。

第二,我们讲的是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不仅仅是汉族的姓氏文化。所以我们关注的是用汉字写下来的姓,那就当然包括兄弟民族的姓,无论这些民族今天是否还存在。比如鲜卑族、女真族,都是为中国文化作出过重大贡献的。

还有一点很要紧:《百家姓》是不是记录了所有的姓呢?如果不是,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个姓呢?我用的是最通行版本的《百家姓》,四字一句,一共142句,568个字,是“三百千”里面字数最少的一部。里边讲到的姓504个,单姓444个,复姓60个。可在中华姓氏的大海里边,这是沧海一粟。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姓啊?老实说,估计没人说得清楚,尽管现在调查手段已经非常先进。明朝有个人统计过,当时有3625个姓。1978年,改革开放刚开始时,通过公安户籍系统对姓氏做过一个统计,统计了全国七个大城市,当时的姓氏2587个:北京有2250个姓,上海比较少,1640个姓;沈阳更少,1270个姓;武汉1574个姓;重庆1245个姓;成都1631个姓;广州1802个姓。这也都是约数。1984年,又有学者去搜集,搜集到5730个姓。当时还有个台湾学者,搜集到7720个姓,但这些都不是确切的数字。

我手头有比较新的数字,在1996年的时候,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有11969个,而且民间肯定还有很多姓没有包括在内。有些姓匪夷所思。比如姓“毒”,这个蛮瘆人的——您贵姓啊?我姓毒。在陕西,“蹦”也是姓。还有用“死”作姓的。死这个姓在台湾,而且只有一家人,这一家现在很恐慌,因为没有孩子。于是便专门为这事开会讨论,“为死而生”。因为他们只有有了孩子,这个姓才可以延续下去,不然这个姓就没了。有意思的是,这个节目播出以后,有位观众和我联系,他家乡那里竟然就有姓“死”的,而且人数还不少呢!这是一些极特殊的姓。

常见的姓是一个字,复姓是两个字,那么还有没有字数更多的呢?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有三字姓、四字姓、五字姓、六字姓、七字姓、八字姓,最高九字姓。三字姓很多,随便举几个吧,扈地干、树若干、独孤浑、奚什卢、破六韩、破多兰、普六茹、壹斗春,很明显,这些都是兄弟民族的姓。四个字的姓,也有不少,爱新觉罗、叶赫那拉,这些大家都知道。五字姓,忽神忙兀歹,这一听就是蒙古族兄弟的姓。最牛的是九字姓,迄今为止发现一个,这个姓怎么念呢?“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想象一下,有两个人路上碰上了:“您贵姓啊?”“我姓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对方肯定晕了。或者你碰到这么一个朋友,喊他“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还没叫完,人家早走远了,都没听着。所以,姓文化真是非常的复杂和有趣。

在讲中华姓氏文化的时候,有两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第一,所有的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第二,汉族主要是靠文化来认同,这一点无比重要。汉族的血缘实在复杂,我们大概还找不到绝对确定只属于汉族的姓,每个姓里面都有其他兄弟民族的血缘。当然,有些血缘非常遥远,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

还有一点,请大家务必注意,在读别人姓的时候,要千万小心。汉字最容易读错的就是别人的姓。比如,区作姓时可念ōu,你千万别叫人家qū先生;比如黑,作为姓读hè,不读hēi;再比如,还有一个最常读错的姓,盖作姓时这个字念gě,不念gài;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查,不能念chá;比如教,作姓氏的时候,一定读jiào;比如任,作姓的时候一定读rén,不读rèn;比如缪,在作姓的时候读miào,不能读móu;单,单雄信,你可千万别读成dān、应该读shàn。比如乐,作姓的时候读yuè;还有一个姓,员,在作姓的时候要读成yùn;仇,作姓的时候读qiú,这些都是不能乱读的,所以要非常非常小心。这些还是比较常见的,还有更怪的。日本还保留着这么一个习惯,如果自己的姓读法特别,一般要在名片上印出来。两个人见面,问对方的姓怎么念,不仅不失礼,还是有礼貌的表现呢。

姓氏文化十分复杂。只要一个个姓去深入研究,你就会知道中国的姓氏文化有多么奇妙精深。

摘自《钱文忠解读百家姓》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上一篇:浙江平湖方言中的“来”字句 下一篇:连云港方言中同素逆序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