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生抗措能力

时间:2022-08-27 08:12:19

如何培养高中生抗措能力

【摘要】高中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时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在他们意志力薄弱,很容易受到挫折,遇到挫折时,往往不知所措,灰心丧气,有时甚至走极端。因此对高中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高中生遇到的各种挫折,遇到挫折后他们的反应方式,以及作为教师应当如何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阐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抗挫折焦虑冷漠战胜挫折自信

随着改革和信息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因此生活在今天的中学生是幸福的。然而,愈是生活在这种“温室”里的中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就越容易受到伤害,更容易感到挫折。高中生面临着更多的诸如升学竞争、就业竞争和岗位竞争等等,而且竞争日趋激烈。有竞争就有成败。面对成功,人们往往备受激励,更加努力去拼搏;而面对失败,人们往往伤心难以接受事实以至于堕落。由于面对种种压力,学生的思想压力也很大,出现了一些很难抗拒的心理压力,中学生培养自身抗挫折能力是当务之急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挫折会给人以身体和心理上的打击、压力 ,造成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 ,给生活道路造成曲折 ,这对承受挫折能力弱的人来说 ,无疑是一种灾难。但对承受挫折能力强的人来说 ,它可以催人振奋精神 ,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力量 ,变困难为顺利 ,变挫折为成功。可见 ,一个人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至关重要。下面就来谈谈如何培养高中生抗措的能力问题。

一、提高学生的抗措意识

要想解决学生的抗措心理,首先要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也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抗措意识。在挫折情境中许多不理智的反应、不正确的行动,都是源于缺乏对挫折的正确认识。所以,正视挫折的产生就要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让他们应该认识到挫折的存在,有它的普遍性与必然性。自然界、社会中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在曲折中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挫折是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任何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进一步深刻理解对正确的挫折观的认识,认识到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就能把挫折当作进步的阶石、成功的起点,从而不断取得进步。还要让学生懂得挫折的存在和它的双重性。大文豪巴尔扎克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困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挫折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认识到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坚强起来,并因此而成熟,并因此而增长知识和才干,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挫折向积极方向转化。

二、以欣赏教育提高抗措能力

很多老师对心理障碍的学生没有耐性,当学生不顺从自己的时候,就火冒三丈,大声学生,导致教育效果很差。其实,对学生发火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其变本加厉。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自尊心非常强、又好面子,尽管他们知道自己有错,但是也不会主动承认错误。人不可能不犯错误,因此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误,犯错误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方式。而这个时候,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就成为了首要问题。只要我们多一点耐心,采用欣赏教育的方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就能取得良好效果。所以,要采取欣赏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级论”告诉我们,尊重的需要是比较高层次的,比较难得到满足的。处在成长期的初中生心灵很敏感、很脆弱,希望得到尊重,因此不能忽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和自尊心,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犯错而侮辱他们的人格。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把所有老师的看法,都强加在学生的身上,因为老师也不可能永远都对。在不违反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尊重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的自由,对的就鼓励,错误的就引导改正。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好话就像春雨一样,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田,融化学生心中的冷漠,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所以对后进生的转化,老师往往要拿着“放大镜”去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唤起他们的自信,维护他们的自尊。但是对学生的欣赏教育不能变成“乱拍马屁”,不能对学生任何的行为都加以表扬,不然会误导学生的行为。

三、培养学生幸福感

训练主观幸福感能力旨在培养个人体验快乐、欢欣、知足、自豪、欣喜、感激等愉悦情绪的能力。虽然这些情感体验大多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但通过幸福感训练,人们可以强化对这些情感体验的强度和持久度。美国心理学家弗莱德逊发现,体验愉悦心情的人思考问题会更开阔。她指出:“感觉好远远不等同于没有威胁,它可使人们变得更好,更具有乐观精神和压弹能力,更与他人合得来。她还建议人们通过发现应激中的有意义的事情来提高个人的愉悦情绪体验。此外,幸福感训练还可降低对诸如内疚、耻辱、悲伤、气氛、嫉妒等不愉悦情绪体验的感受强度,以减少生活的应激状况。

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 高学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成熟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从而保持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学校应由心理健康教师和校医组建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一个宣泄郁闷、倾吐烦恼、寻求理解和慰藉的场所,以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并给予行为上的指导。同时,可以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全面测量学生的心理、性格、爱好、气质等,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早期预测、早期发现、早期咨询、早期娇治,防患于未然。同时,给学生反馈测试情况,及时给予心理建议;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自我,扬长避短,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克服自身存在的弱点,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总之,教育学生正确地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是一堂重要的人生之课。只有上好这堂课,才能使学生能够承受困难与挫折,提高抗挫能力,具备成功者的基本素质,具备生活勇士的坚强毅力,从而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合格者。

上一篇: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村经济组织关系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