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素氮丁三醇在有高危出血母素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7 07:39:30

卡前列素氮丁三醇在有高危出血母素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氮丁三醇用于剖宫产者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6例,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U,静脉注射卡前列素氮丁三醇250μg。对照组40例,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U,静脉注射缩宫素20U。观察两组术中、术后2小时内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242±46ml,与对照组368±53ml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使用缩宫素的同时,采用术中静滴卡前列素氮丁三醇,预防有高危出血因素的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临床效果较好,且用药方便、安全。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氮丁三醇 宫产术 产后出血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11

近10多年来,剖宫产率正逐年增加,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发生比阴道分娩多。因此,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备受关注,特别是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对46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者在常规使用缩宫素的同时,采用静滴卡前列素氮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根据产后出血可能性判断及产后出血防治评分标准[1],2009年1月~12月收治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患者68例,均无卡前列素氮丁三醇禁忌证,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6例,年龄20~39岁,平均26±1.55岁;孕周32~42周,平均37±2.53周;孕产次:初产妇22例,孕产次≥2次14例。对照组40例,年龄20~38岁,平均26±1.35岁;孕周32~42周,平均37±1.93周;孕产次:初产妇18例,孕产次≥2次,14例。两组年龄、孕周、孕产次及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方法:麻醉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操作同常规方法。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20U再静脉注射卡前列素氮丁三醇250μg。对照组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U,再静脉注射缩宫素20U。

产后2小时出血量的统计:①术中出血量,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严格测量出血量。即术中吸净羊水后记录收集瓶中的羊水量,手术后收集瓶中液体量减去前面记录的羊水量,为收集瓶中的羊水量。并用称重法称浸湿血后下敷料所增加的重量,按1.05g相当于1ml血液,推算出敷料上的血液量,两组相加为术中出血量。②术后2小时阴道出血量,采用专用纸收集称重法,按上所述,得出术后2小时阴道流血量。最后累计即为产后2小时出血量。

不良反应:观察有无面色潮红、腹泻、体温上升、胃肠道反应以及对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影响。严重反应对症处理24小时可缓解。

统计学处理:用t检验及X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产后出血情况:观察组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242±46ml,与对照组产后中2小时平均出血量368±53ml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7.34,P<0.01)。观察组有1例(2.17%)患者发生产后出血,对照组有5例(12.50%)患者发生产后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4,P<0.05)。

第3产程情况:观察组应用欣母沛后第3产程明显缩短,胎盘在3分钟内娩出35例(76.08%),对照组胎盘在3分钟内娩出22例(5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7,P<0.05)。

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有恶心2例,面色潮红1例;对照组恶心1例,均未特殊处理,自然恢复正常。应用欣母沛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平均值112±10mmHg VS 71±7mmHg、113±9mmHg VS 71±8mmHg,血氧饱和度平均值0.98±0.02 VS 0.98±0.2,心率72±5/分VS 72±6/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卡前列素氮丁三醇是天然前列腺素F2的甲基衍生物的氨丁三醇盐溶液,与传统的前列腺素类物质比较,卡前列素氮丁三醇的羟基用甲基取代后,可对抗羟脱氢酶对它的灭活作用,使半衰期延长,生物活性增强,欣母沛是安全而高效的宫缩剂,但对胎盘、胎膜残留,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异常所致的产后出血是无效的,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卡前列素氮丁三醇惟一的禁忌证是过敏,当患者有哮喘时不能使用,最大用药剂量2mg。综上所述,卡前列素氮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具有高效、安全、迅速、便捷等优点,虽然由于价格原母无法常规用药,但对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因素存在或已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应及时使用卡前列素氮丁三醇,以免延误病情。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安全系数加大,剖宫产率也随之上升,但剖宫产术后的出血量较阴道分娩为多的难题尚未妥善解决,特别是产后出血风险率较高的产妇更易发生产后出血。产后2小时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阶段,而产后出血的四大因素中,子宫乏力性出血占首位[2],约占产后出血的2/3。以往常规采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但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与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对其敏感性个体差异较大。且其半衰期仅3~4分钟,作用时间短[4],因而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差异较大。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在常规使用缩宫素的同时,采用术中静滴欣母沛,缩宫素的作用未消失前,欣母沛道首次用药已起效,使子宫保持收缩状态,缩短第3产程,作用持续时间长,有效地解决了产后2小时内子宫出血问题是,达到预防产后出血的目的。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产妇清醒,采用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避免了羊水栓塞和宫缩增强引起的胎儿窘迫的发生。

观察发现,使用欣母沛后,观察组用药过程中出现恶心2例,面色潮约1例;对照组恶心1例,均未特殊处理,治愈。同时,观察组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母此,使用欣母沛后,产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不明显。另外,患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产妇,因子宫动脉变性、坏死,硬化易发生产后出血。对此类患者以往仅用缩宫素加强子宫收缩,由于缩宫素个体敏感性差异较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使用效果不理想,而麦角新碱又有升压作用而不能使用。本组有7例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使用欣母沛后,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较好,且对产妇的血压无明显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的剖宫产者,术中联合使用欣母沛比仅有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欣母沛具有应用简单,容易掌握、安全、药物不良反应小的特点,用药范围广泛,适用于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减少输血用量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建华.如何正确估计剖宫产的产后出血量[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5):260.

2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3 黄云霞.催产素在剖宫产中静推对产后出血的防治[J].贵州医药,2004,28(6):517.

4 蒋秀.米索前列腺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46-1747.

5 盖铭英.高级妇产科生命支持[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79.

6 潘学田.中国进口药物手册[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29.

上一篇:普通分娩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一篇: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