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借贷平台风险与控制研究

时间:2022-08-27 05:41:41

P2P借贷平台风险与控制研究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P2P借贷逐渐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的新风向标。我国P2P借贷行业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诸多风险因素给管理当局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此,针对P2P借贷平台的风险及风险控制问题,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思考与研究,从监管、信用评估、贷前审核和大数据四个方面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P2P借贷;风险;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1.047

1引言

近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而且这一进程仍在加速,互联网逐渐渗透入生活的角角落落,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社交理念等诸多方面。在这场信息革命中,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的里程碑,成为了这几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P2P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代表性行业,发展迅速,全球最大的P2P借贷平台Lending Club于2014年底以大约90亿美元的市值成功登陆纽交所,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多方关注。但是P2P借贷在快速成长的同时,也凸显出一些棘手的问题:跑路事件、平台诈骗层出不穷,风险控制、刚性兑付的争论不绝于耳。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统计,截止2016年11月底,P2P借贷存在跑路、歇业、倒闭和涉嫌诈骗的平台共有2838家,其中,停业类型的平台数量占比为42.81%,问题平台的平台数量占比为57.19%。在这些问题平台中,主要以跑路问题为主,占比超过60%。速度与风险揭示了我国P2P借贷行业已经走到了重要的十字路口,可见,对P2P借贷平台的风险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P2P借贷平台的相关研究

马运全(2012)认为P2P借贷公司存在资金安全缺乏保障、信息泄露和非法集资等隐患,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借贷市场,提出必须通过加强立法和监督管理等措施,对P2P借贷进行规范和矫正。

苗晓宇(2012)以“人人贷”为例,从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和政策五个方面对P2P借贷平台进行了风险分析,并从国家层面和监管层面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

叶湘榕(2014)认为P2P借贷作为一种新型金融组织形式,是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具体分析了P2P借贷的共性风险和特性风险,从监管的基本原则、制定监管方案和加强行业自律三个方面提出监管措施。

禹海慧(2014)认为我国P2P借贷平台呈现出无序发展和不断异化的状态,隐含巨大的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提出我国应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主导,通过业务活动监管、市场准入监管、资金和利率监管等措施来规范P2P借贷平台的发展。

3P2P借贷平台风险的现状

3.1信用风险

2015年前后,大量P2P借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平台中大多数都不具备贷后管理能力和信用评估能力,再加上行业竞争加剧、资产多元化和增信能力弱化等情况的叠加,两种信用风险凸显。一是重复借贷风险,P2P借贷平台中的各公司交流甚少,没有形成信息共享机制,这使一部分人群同时在多家网站注册并贷款,筹集资金。他们可以通过不断吸收新的存款来偿还之前借款的本金和利息,最终形成“庞氏骗局”。二是人员流动风险,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人才争夺战频频发生,不同平台之间互挖风控人员和销管人员,业内人员的流动性大幅攀升,难免会存在短暂的职位空缺,此时就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最终导致信用风险和刚性兑付风险。

3.2市场风险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是产出下降,使得企业的利润率降低,故而降低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再加上市场上货币供给不足,企业很难通过银行借贷获得融资,所以企业便会转向P2P借贷,这无疑造成了P2P借贷环境的恶化。当然,也有部分平台为应对此现象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担保业务,但此举似乎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使得部分风险从贷款人转移至借贷平台。大多数P2P借贷平台的注册资本在3000万左右,虽然设有一定数额的风险金,但是这与平台的交易量并不在一个数量级,一旦出现大量违约或坏账率攀升的情况就有可能导致平台崩塌。

3.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系统不完善或者有漏洞造成损失的风险,主要分为两类: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一方面,在P2P借贷行业发展初期,借款额度相对较低,审贷人员仅凭个人授权就能审核贷款,这为审贷人员进行技术骗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后来大额贷款盛行后,更加增强了审贷人员技术骗贷的动力,甚至出F了多名审贷人员合作骗贷的现象。另一方面,P2P借贷平台的安全技术并不成熟,许多P2P借贷软件是委托第三方中小型软件公司进行开发,这些公司以较低的成本快马加鞭完成开发,其安全性与稳定性可想而知,难免会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最终造成巨大的损失。

4健全P2P借贷平台风险控制措施的建议

4.1完善信用评估制度

信用评估在P2P借贷平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决定了借款人的借款额度、借款利率和还款期限,还为放贷人对借款人的评估提供了一个比较客观的标准,所以一个完善的信用评估制度必不可少。首先,应该尽可能多的去获取客户信用记录,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借贷信息和信用卡的使用信息等。其次,制定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并建立“不良信用客户”系统,对那些不诚信的客户进行限入措施。最后,对客户的评价结果进行实时更新,及时调整新增问题客户的评价结果,并将相关信息与银行、电信以及人才中心等有关机构共享。

4.2健全监管制度

当下互联网的安全隐患频现,P2P借贷平台中的客户信息很容易被不良分子盗取,所以监管部门应尽快完善P2P借贷平台风险控制方面的规定。当然,在监管的同时,还要为行业的发展留下一定的空间。在监管方式上更多的向有经验的国家学习,除了风险控制红线等硬性指标外,在不违背审慎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同时,在P2P行业落实实名制原则,明确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划定行业的进入门槛,对从业人员设置相应的资质要求,充分披露信息,既要披露自身和运营信息,也要进行风险提示。加强行业自律组织的建设,推动行业的标准化发展,增强信息共享意识,严厉打击伪P2P借贷平台。

4.3加强贷前审核

P2P借贷平台的贷前审核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的贷前审核,传统的商业银行侧重于对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偿债能力、信用等级等方面的审核,以降低坏账发生的可能性,而P2P借贷平台除了上述审核外,还要对放贷人及其资金来源进行审核。P2P借贷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网络的高速发展,但是网络也大大降低了借贷双方的信息透明度,使伪造相关资料更为便利,以至于借贷双方间产生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所以必须要加强P2P借贷平台的贷前审核。

4.4巧用大数据

未来是大数据的时代,大数据时代的经济模式是一种着重用数据提升企业效率、增加企业价值的新型商业模式,它具有产业价值链短、运营成本低和渗透性强等特点。美国P2P公司大多利用大数据来进行风险控制,但是在中国却寥寥无几,或许阿里集团算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如果想用大数据进行风险控制,必须要获得两类数据:一是客户风险定价的数据,二是客户的还款意愿。美国的征信体系相对完善,想获取上述数据并不困难,但是在中国,数据本身并不完整,而且没有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惩罚机制也不明确,所以难以有效的实施大数据风险控制。阿里集团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大数据风险控制,主要原因在于它自身就是一个商业生态圈,掌握了所有客户的交易数据,并用“差评”机制替代了惩罚机制。所以,大数据风控将会是P2P风控领域中前景广阔的一块版图。

参考文献

[1]马运全.P2P网络借贷的发展,风险与行为矫正[J].新金融,2012,(2):4649.

[2]苗晓宇.网络P2P信贷风险与防范[J].甘肃金融,2012,(2):2023.

[3]叶湘榕.P2P借贷的模式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3):7182.

[4]禹海慧.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弊端及管理[J].中国流通经济,2014,(2):212127.

上一篇: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故障诊断研究 下一篇: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