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讲多写,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

时间:2022-08-27 04:45:16

少讲多写,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

【摘要】习作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的难题,习作课“老师怕上,学生怕写”的现象比较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和发展。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习写作对于小学生是一个高大的台阶,小学生只能是学习写作――习作。习作就是习作,是学生自己学习写作、练习写作,是“我手写我说,我手写我心”。 在这一过程中只要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想到的、动手做到的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能让人看明白所写的意思,就是一篇成功的作文。本文就新课标背景下如何突破传统习作教学的思维定势,减少束缚,把课堂习作空间还给 ,让学生快乐、自由习作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少讲多写 课堂 空间 学生

由于受传统文化和传统大纲教学的影响,目前我们的习作教学还存在着“教师帮助学生审题、构思,指导学生立意,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规则和要求进行写作”的现象,怕学生写这个不行,写那个不对,当心学生不会写、不会说的思想依然占据教师的心理,以致习作课“老师怕上,学生怕写”的现象比较突出,难怪老师们经常会发出“习作课怕上,习作课难上”的感言。

如何抓好新课标小学生习作教学呢?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要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想到的、动手做到的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能让人看明白所写的意思,就是一篇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告诉我们:“习作教学不能从教师角度出发,以教师的愿景要求和规则指导学生。习作就是习作,是学生自己学习习作、练习习作,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学生把自己心里边想的、嘴里想说的话的意思写清楚,从中感受到习作的快乐就达到了习作教学的目的。”从几年的课标语文教学中我总结出的习作教学课的步骤是:导入激趣,揭示话题――自主构思,交流话题――拟题起草习作――评议修改草稿――誊写习作。得到更深的体会是:减少束缚、排除干扰,让学生按自己的思维想象自由、快乐的习作,不仅能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突出习作内容生活性,还能激发和鼓励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效率。所以课标习作教学关键是要突出教师的“放”和学生的“乐”,把习作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情浓浓,乐融融”的课堂里自由、尽情地表达、习作。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动学生表达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的表达和与人交流。”要让学生进行自我的表达,就必须从内心唤起表达的愿望和兴趣。虽然,习作课上老师们会经常注意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尽量让学生消除紧张、畏惧的心理,使之能轻松、愉快的习作。但一提起习作,学生还是会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畏惧心理,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即使是习作比较好的学生也会很不自愿习作,这会直接影响习作效果。所以,习作教学课如何消除学生这种心理,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和欲望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激发了学生习作兴趣,学生习作一定会更好。

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老师们经常用的也不少,具体我不再多举,但教学中始终要做好让学生“习作前激发起兴趣,习作中保持兴趣,习作后增强兴趣。”课标习作一般都不是以命题作文形式呈现习作内容,而是以“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习作内容,在教学中我多以教师的谈话来导入、揭示习作话题,在导入这一环节中,教师以富有悬疑和启发的语言谈话导入,以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起有话要说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对习作话题进行表达、交流的兴趣。在教学六年级上册《习作6》时,这样导入:同学们,通过几年的学习我们在语文课文中认识了很多名人,他们的事迹让我们感动、信服,催人奋进。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名人,他们有的是“种田能手”,有的是“养鸭大王”,有的是“技术标兵”等等,这些人虽然算不上是全国有名,但也称得上是我们地方上的大名人了。那么,这样的名人我们家乡有没有呢?(学生说:有)谁能把你知道的家乡名人说一说?(这样的设问唤醒了学生回忆,调动学生生活积累)你们想了解家乡的这些名人吗?(学生说: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家乡的这些名人,说说他们的事迹。通过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有兴趣地进入习作课堂。

学生带着兴趣进入习作,教师始终要注意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学生,以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让他们始终保持兴趣习作。学生的习作信心主要还是来自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次尝试都渴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所以,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摆好“导”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生活资源,尊重和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多说,给学生创建自主、自由的时空平台,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兴趣,快乐地习作、交流。

教师不以自己的规则和要求,强求学生习作质量,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适时的肯定和表扬学生习作,不仅能保持学生的习作兴趣,树立他们习作信心,还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进取心。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兴趣得到了增强和培养。

二、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大胆习作

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关系,就像影视剧团里“导演”与“影员”的关系。主角和主体是学生或影员,而不应是老师或导演。在当前的习作教学课中,很多老师导入习作后就忙着引导分析,给学生指导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写作,写作中还怕学生这样不会写,那样写不对,总是要帮学生指导、分析,以达老师的意愿,使课堂成了教师讲解的阵地,教师讲的多,学生说思的少。这样做,学生的自主习作、创作的思维被老师严重束缚,教师的写作指导脱离学生写作愿景,长期以往,学生就会畏惧写作,以致写不好作文。县语文教研员杨华峰老师说过:“教师讲的是抽象出来的写作规则,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讲的与自己要写的实际内容有很大差距,教师的指导没有作用。”这就告诉我们,小学生习作课,教师应大胆放手,减少束缚,不要作过多的讲解指导,把说、写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有话就说,想写啥就写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使他们从束缚、定势和依附中解脱出来。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习作7》时,导入揭示习作话题后,他就不再作过多的指导和讲解,把时间还给学生、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自由的想象,并通过同桌互动、小组互动,让学生把自己看到和想到的互相交流、交流,然后再鼓励不同的学生把自己看到和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听。当学生都有了话说,都得到了说后,教师就让学生把自己说到的、想到的拟一个题目,用草稿本大胆地写下来。学生习作时,教师大胆放手,无所顾忌,不管主题是否鲜明、立意是否好,从不干扰、不束缚,让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尽情、自由地表达。因为教师放手,不干扰、不束缚,学生乐写,写自己心里想写的,写起来很积极,所以不到20分钟,大部分学生就写好了,而且写出了自己的愿景,写得还很动听、感人。这一习作课上出了新课改的习作理念,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习作兴趣,训练了学生习作能力,极大地提高了习作效果。

三、重视习作课堂评价,及时抓好习作的评议修改

课标习作,要重视课堂批改评议,让学生的习作能得到及时的评议修改和反馈。学生习作不能放到课后批改,因为课后才来批改,离学生习作意境时间已经远了,对习作过程学生也开始遗忘了,热饭变成了冷饭,即使教师批改讲评得再精彩,对学生的帮助都不会大。所以,习作的评议修改要趁热打铁,要及时,要在课堂上当堂进行。小学生习作的质量和水平,不能以字数多少来量定,只要学生把自己想要写的内容写出来了就算完成了。当大部分学生完成了习作草稿后,就应该对学生草稿进行评议修改,让不同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读后鼓励学生进行评价交流,对于学生习作和学生的评价,教师多以鼓励、表扬为主,对写得精彩的、评得漂亮的地方应给以闪亮的表扬和肯定,切莫要用“我认为可以这样”或“我认为可以那样”方式来评议修改学生习作,因为学生的习作是“我手写我说,我手写我心”,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流露。师生评议后,教师还应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再进行自我评价和互动评价,使他们充分应用伙伴语言和同龄特点优势取长补短。习作草稿评议修改好后,就可让学生誊写在作文本上。这样,学生在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完成了习作内容,习得了习作方法。

总之,小学习作教学课要突出教师的“放”和学生的“乐”,教师应大胆放手,减少干扰、减少束缚,充分尊重学生,把习作权利还给学生,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习作氛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优势,大胆、自由的表达。真正让学生在习作中得到快乐,在习作中得到成长。

上一篇:独立学院兼职教师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与负压引流治疗褥疮围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