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开发赏石资源

时间:2022-08-27 04:08:59

如何合理开发赏石资源

主持人:曾几何时,茫茫的戈壁滩上已经很难寻觅到戈壁石的芳踪,滔滔的红水河里也再难一睹大化石的倩影。不仅是这些享誉大江南北的优秀石种,就连新近发现的石种,也常常面临资源枯竭的窘境。于是,有人开始感叹:“赏石资源枯竭了,我们玩什么

任何一种自然资源,相对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而言永远是匮乏与稀缺的。当大自然的馈赠相对于人们掠夺式的开发而越来越显吝啬的时候,当我们越来越为赏石文化发展的明天而担忧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将这些类似“我们玩什么”的困惑转化为理性的思考:究竟如何合理地开发赏石资源,实现赏石经济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呢?本期的赏石茶馆,让我们共同进入这一话题――

刘 健(北京)

造成新老赏石资源枯竭的原因很多,如“群羊效应”、把有限的局部需求有意无意地扩大为无限的广泛需求等等。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观赏石事业的健康发展,固然与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与股票、房地产等纯粹的经济行为有着明显的区别。简单地说:一个是“找乐”、一个是“谋食”!需要强调的是,即便是“谋食”也应该“本土化”!有迹象表明,在观赏石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一批有素养的性情中人,已经从历史、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度重新审视本地的观赏石资源。那种将观赏石资源仅仅视为利益,由石商定规则的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谈到保护资源,福建省闽侯县寿山乡的做法值得借鉴:在素以出产“石帝”――田黄石著称的寿山乡芙蓉溪畔,有一块“子孙田”,这是当地村民把从未发掘过的田黄石原产地,作为珍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留给后世子孙的。据悉,这是首例以乡规民约的形式保护下来的文化遗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赏石界是不是更应该深刻反思呢?

刘先令(江苏昆山)

我认为,从字面上看“合理开发”,其实就意味着管理和有序,可是,目前的采石状况完全相反,大都处在无管理和无序之中。今年年初,安徽灵璧县在全国首先出台了管理措施,可以想象,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区域管理起来难度是多么的大,更不用说长江、黄河流域的“管理”了。其实,根本性的问题是,奇石资源不在国家法律和法规的控制之下,无法可依,只能是“信马由缰”。

说到底,造成奇石资源乱挖滥采的根源主要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尤其是天价奇石的出现,尔后又被一再地放大宣传,这无疑是在人们浮躁的心上泼油,最终使“奇石经济”之火越燃越旺。

我认为:(1)“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媒体在宣传上,应该只谈“奇石的艺术”,不谈奇石的经济价值,更不要去宣传所谓的天价奇石;(2)从正面引导奇石收藏者和奇石淘金者,理性对待奇石的收藏和经营;(3)宣传具有高层次的、有艺术品位的收藏者及其经历,使奇石的收藏逐步走向艺术化,从而提高奇石爱好者和收藏者的思想及艺术境界。

司 聪(安徽马鞍山)

我认为要想合理地开发赏石资源,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我们首先必须牢固地树立好“源头”意识,因为赏石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过度的开发,竭泽而渔的掠夺,迟早一天会出现赏石资源的枯竭。现在很多著名的赏石产地已出现空壳现象就是证明。如何去可持续的发展呢?我的思路是:有节制的开发,提升赏石文化的高附加值。如江苏的雨花石,南京人就是用现代的数码技术翻拍后制作成装饰画,再结合苏绣等多元化的元素,把它打造成全新的艺术形式,美轮美奂。既保护了赏石资源,又弘扬了赏石文化,还取得了经济利益,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二、管理升级。现在大部分石种产地基本上处于无管理,或者是无序管理状态。受利益的驱使,地方保护主义者把赏石资源当作自己的利益金库,上演了一幕幕“疯狂的石头”。这不仅对赏石文化的经济利益造成冲击(因为艺术品价值的规律就是“真、稀、精”,短期过量地上市必将影响它的价格体系),更重要的是它对我们弥足珍贵的自然资源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如河床的破坏、山体植被的破坏、溶洞的破坏……因此我建议,把赏石资源的开发权上挂到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为什么要这样?这样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拥有更大的宏观调控、专家评估开发力量及市场前瞻能力。我们不仿尝试一下。

赵大毅(湖北十堰)

我们十堰的赏石资源非常丰富,绿松石、神农石、汉江石、堵河石……老的资源玩其味久而弥醇,新的石种近年来更是大放异彩。

如何合理开发赏石资源?我认为,首先应该做好宣传工作,只有做好了宣传工作才会有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才会有开发的需求。比如绿松石,因为它的市场需求量大,因此它的开采需求很大。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开发后,现在资源地政府依据市场的需求,有序地、有组织地开发绿松石。

同样,对于新近发现的汉江石、堵河石而言,做好宣传工作更是合理开发的关键。首先,它们的知名度还不怎么高,必须依托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和专家、学者先将其优秀石种,如釉光青、汉江红、彩韵石、汉江梨皮石等宣传好,再依据其市场需求去开发。目前,这些石种的开发基本上是自发的、无序的,因为它们现在暂时还没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所以就没有价格来规范。

总之,我认为,目前最好的办法是用市场来规范开发行为。

朱戊扬(湖南长沙)

开发赏石资源,我认为必须将之作为政府行为,进行行政规划,有序的开采。

开发赏石资源,我认为可以给它们划分等级,高等级的直接作为“自然赏石”,供藏石者欣赏;低等级的根据它们的可塑性将其雕刻成工艺美术品,推向一般市场。

开发赏石资源,我认为还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对新石种进行广泛宣传,让好的石种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王新生(重庆)

重庆市万州区是长江奇石主产区之一,其奇石资源既有长江上游沿线的共性,又有三峡库区独特的个性,万州石友对奇石资源的认识和开发方式也许对全国的石友有借鉴意义。

万州区是长江沿线有名的港口城市,长江流经区内70多公里的江段,有20多个盛产长江奇石的碛坝,奇石资源不可谓不丰富。

万州碛坝基本都海拔110m 以下,平常年份也仅在冬春两季露出水面。2003年6月1日三峡大坝二期蓄水,届时这些碛坝将永沉江底。02年和03年春季,在70多公里长的江段上,上演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长江石抢救活动。万州碛坝到处都活跃着石友的身影。特别是双休日,大家成群结队地搭乘同一班船,如果到更远的碛坝就大家包船去捡石。终于,在二期蓄水前,石友们把碛坝表层有观赏价值的石头都抢救上来了。

二期蓄水距今整整四年了,万州石友并没有因为碛坝淹没而终止采石活动。除了少数人远赴数百公里的长江上游采石外,更多的石友开辟新的采石方式。旧城淹没,需要大规模建设新城,原来碛坝上带沙的卵石是上佳的建筑材料。经济建设的需要催生了新的采石方式,人们建造了马力强大的采石船,用直径1米的钢铁管臂把卵石从水下20―40米吸上来,再用专门的运输船运到砂石场,大型运输车又将之分送到各个建筑工地,众多的推土机、传送带把来自江底的卵石反复滚动和翻搅。从砂石场到工地的各个环节,都是石友寻找赏石的好地方。现在万州石友的精品藏石有很大部分就是从这些地方采到的。

现在一谈到赏石资源,很多人认为经济建设的大规模机械采石是在破坏和摧毁赏石资源,通过万州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大规模机械采石也是采撷赏石难得的机遇,因为它把堆积千万年的卵石层翻捡出来,更利于石友寻找。

采石和赏石必须服从当地的经济建设,合理开发赏石资源,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才能化弊为利。这就是万州石友们实实在在的体会。

李清斋(湖北武汉)

过去赏石资源很丰富,但是由于没有政府的规划管理,很多资源地都遭受到各地石友一窝蜂地去开采,无序开发加速了资源的枯竭。

新的形势下,赏石作为一种艺术品被社会大众广为接受,全国各地先后刮起一股股“赏石热”的浪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开发好赏石资源,是个重大问题。

我认为有两点十分可行:一是寻求政府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请他们合理规划开采的范围、方式及规模;二是设置有偿开发机制,这是一种经济限制,开采者要考虑赚或赔,这样就能防止乱采滥挖。另外,不仅是矿藏要纳入政府的管理,而且像沙滩、河流与山体都应纳入政府的管理范围之类。

主持人:读者朋友们,听了以上朋友的发言,一定有很多想法吧。请大家以后在采石时,从我做起,多注意保护赏石资源地的环境,并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密切配合,合理开发每一种赏石资源。赏石之可持续发展,需要各位“石道中人”的共同努力!

上一篇:首届中国盆景精品大奖赛 下一篇:2007张夷逸品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