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蝇蛆病2例临床探讨

时间:2022-08-27 03:59:41

皮下蝇蛆病2例临床探讨

【摘要】人类蝇蛆病临床上十分罕见,国内外医学杂志极少报道,临床医学书籍及教科书亦未见记载。近年来,笔者诊治2例蝇蛆病患者,总结了点诊治体会,现就蝇蛆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皮下 蝇蛆病 临床表现 治疗 探讨

中图分类号:R757.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336-02

1 病案介绍

本组患者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0岁和76岁,平均年龄53岁。

案例1:李某,女,30岁,汉族,系岷县寺沟乡录沙村人,曾在新疆乌苏居住三月。患者自诉:两月前在新疆乌苏拾棉花期间颈部突然出现一约豌豆大小游走性疼痛结节,局部微痒,当时自服止痛、抗炎药(具体用药、用法不详)后疼痛减轻,结节逐渐消失。一月后回家,在胸背部脊柱右侧皮下处又出现疼痛性结节,急来我院就诊,查体:胸背(脊柱右侧第九胸肋关节)处皮肤有一红斑样改变,呈丘疹状隆起,隆起中央部可见乳白色分泌物覆盖,局部有发痒及疼痛感,抓破中央部表皮及分泌物后,即可见有一针尖样大的小孔,用双手挤隆起处,可挤出一活幼虫,虫形为长圆锥形,头部细尖,尾部齐平,色呈淡黄乳白色,虫体长0.8cm,直径0.3cm,呈软体状,幼虫出体后10min左右死亡,24h后虫体逐渐变硬略膨大、并逐渐变色呈暗褐色。挤出虫体后局部有少许脓血样分泌物流出。当时未用药物治疗。一周后又在躯干出虫处下约五厘米处、左髋关节处先后出现两个结节,挤出同样虫体。当时未作出诊断,急向省疾控中心陈生邦主任报告并进行咨询,给予明确诊断,建议可试用氯喹0.5,每天2次,共服2~3周;有继发感染者酌用抗生素;内服抗组胺剂或泼尼松止痒,止痛,减轻全身反应,局部用消炎止痒洗剂涂查; 中医局部治疗,可用竹刀刻破,以丝瓜叶挤汁搽之,蛆出尽愈,亦可局部点涂白降丹贴敷,待破溃后再用白降丹药捻入隧使蝇蛆死亡,压迫排除即可。笔者试用肠虫清15mg/kg/日,每日一次,晨起空腹或每晚临睡时服用,共服7次,炎症渐退,愈后留瘢痕,疗效满意,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案例2:扎某,女,76岁,藏族,系岷县麻子川乡麻子川村人,无异地居住史,患者家庭生活环境差,卫生状况差,发育正常,健康状况良好,无家族病史。有密切蝇类家畜接触史。患者自诉:发病时在颈部、耳后、肩胛部位出现游走性疼痛疙瘩,肿块逐渐增大,疼痒加剧,自觉有虫蠕动感,肿块常可移动,二、三天后,损害增大肿痛加剧。急来我院就诊,查体:左肩胛部有一约杏核大小,高出皮面的结节状、红色肿块,深达皮下,肿块中央出现紫红色血性小疱,用镊子夹破小疱后可挤出死幼虫(蛆)及少量黄色黏液和少许脓液。虫形均为长圆锥形,头部细尖,尾部齐平,色呈淡黄乳白色,虫体长0.6cm,直径0.2cm,呈软体状。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为皮下蝇蛆病。治疗方法用氯喹0.5,每天2次,经治疗两周,炎症渐退,愈后留瘢痕,疗效佳,随访一年半未见复发。

2 病案讨论

蝇蛆病是一种人与家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多寄生于家畜体内或体表,人类只是偶然受到感染而患病。本病与蝇类有密切关系,多见于卫生状况差、居住条件差的农牧区,因为蝇类幼虫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组织或器官内所致的疾病,由于蝇类幼虫进入人体的途径不同,所寄生部位的不同,从而有多种蝇蛆病的发生。

所讨论的2例蝇蛆病患者均为皮下蝇蛆,笔者认为,皮下蝇蛆病幼虫进入人体的途径以体表皮肤破损区或经耳、鼻、口腔进入可能性最大,多因皮肤破损区感染,蝇类成虫在皮肤破损感染区产卵孵化后幼虫钻入皮下所致;也可能为蝇类幼虫在家畜体表或腐烂食品中孵化后,幼虫通过体表皮肤破损区或耳、鼻、口腔钻入人体内致病。幼虫进入人体皮下后,经2~3个月的生长发育,成熟后穿破皮肤而出,幼虫数分钟死亡,出虫处皮肤炎症渐退,愈后留瘢痕。

蝇蛆病患者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是人体发生的变态反应,与幼虫在人体内摄取营养时释放的消化酶有关。蝇蛆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早期治疗措施,幼虫发育成熟后穿破皮肤或行切开取虫后给予常规处理即可。此病常此起彼伏,一处愈后,他处又复出现,故有游走性现象。

本病着重在预防,改善居住环境、注重个人卫生,经常洗澡,搞好牛棚马厩卫生,做好灭蛹灭蝇工作,消灭成熟幼虫,防止成蝇孳生。

氯喹属抗疟疾药,主要作用是干扰了寄生虫原虫裂殖体DNA复制与转录过程,从而使虫体由于缺乏氨基酸而死亡。肠虫清是高效广谱驱、杀虫最强的一种新药,主要通过抑制寄生虫肠壁细胞胞浆微管系统的聚合,阻断虫体对多种营养和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虫体糖原耗竭,同时抑制延胡索酸还原系统,阻碍ATP的产生,致使寄生虫无法生存和繁殖。故此两种药治疗本病均有较好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同时治疗皮肤破损,预防伤口感染也是极为重要的,它可有效地减少蝇蛆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叶如陵.实用高原医学.拉萨:人民出版社,1984,445-447.

[2]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十五版.

上一篇:食管癌与贲门癌同时双重癌1例 下一篇:呼铁局机车乘务员岗前和岗中职业健康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