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池塘微孔增氧新技术试验小结

时间:2022-08-27 03:52:13

河蟹池塘微孔增氧新技术试验小结

在2012年~2013年利用底层微孔曝气技术,开展了河蟹池塘养殖增氧研究,结果表明,河蟹规格和单产显著提高,疾病明显减少,死亡率明显降低,死亡率下降6~12个百分点,毛利比同期常规技术提高30%。

河蟹池塘微孔增氧技术是利用池塘微孔增氧养殖河蟹来提高池塘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2012年~2013年在城南镇汪家行生态园养殖塘口实现了亩产河蟹65~75千克,平均规格150克以上,回捕率达75%以上。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池塘选择:在生态园内大小规格一致的河蟹养殖池塘3口,每口塘东西向200m,南北向400m,面积12亩,水源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平均水深1.5米左右,坡比1:3,保证一定的浅滩区,浅滩区的最高水位0.5~0.8米,进排水方便,外河水质良好,种植适量的水草和水葫芦。

2、清塘消毒:清塘消毒一般要求在春节前完成,首先清除过多的淤泥,清淤后暴晒15~30天,促进底泥有机质分解,然后进水20厘米,用生石灰150~200千克/亩全池泼洒,也可结合使用茶粕除野,使用前将茶粕浸泡24小时,加1%食盐水,效果更佳,泼洒浓度为20~30克/米。

3、设置增氧设备:微孔增氧设备由增氧机、主管道、支管和底管组成。本试验增氧机采用浙江森森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增氧用三相异步电动机”,其型号为HG一1100(Y802-2),功率为1.1KW;主管道采用50mmPVC塑管,支管采用32mmPVC塑管,底管采用20mmPVC塑管,底管用6分钻打孔25cm,每口塘放底管15排,每排长30cm,底管、支管、主管和增氧机之间密封焊接,增氧机固定放置在池塘埂上。

4、放养前准备

①防逃设施:池塘四周内侧,用加厚薄膜、钙塑板、铝皮围起,入泥10~15厘米,高出埂面60厘米,每隔0.5~1米设一桩支撑,最好在其四周设置网片,高1米。②过滤设施:60目双层筛网过滤进排水。③选择蟹种:宜本地就近选购蟹种,要求规格基本均匀一致,足爪无损(包括爪尖无磨损),色泽光洁,清新无附着物,呈半透明状的长脚长江水系蟹种。④放养前处理:先用池水浸泡2分钟后提出片刻,再浸2分钟后提出,重复三次,后用10~20毫克/升高猛酸钾浸浴30分钟左右,或3%~4%的食盐水溶液浸洗3~5分钟,再至塘口暂养后放入池塘。

5、放养模式:河蟹放种时间11~12月或2~3月中旬,最迟不超过4月初,水温要求在5~10*C,可套养花白鲢、鳜鱼,具体放养情况、投放规格为160~200只/千克长江水系蟹种,每亩投放数量为700~800只,每亩投放5厘米以上鳜鱼种40~60尾,10厘米以上花白鲢100~150尾。

6、水草种植

①伊乐藻:在清塘消毒后移栽,数量10—15千克/亩。②轮叶黑藻:在谷雨前移栽,数量30千克/亩。③青萍:6月移入适量青萍,控制覆盖率5%左右。④活螺:在清明节前后投入活螺300千克/亩。

7、饲料投喂

①以3月中旬始至4月水温在10~12℃时,选择晴天,以新鲜小杂鱼煮熟后拌少量小麦粉团块状多点投喂开食日投一次,时间下午5时,投食量为蟹体重的2%~3%,最好投喂全价颗粒河蟹饲料,投食量稍减。②从5月开始,水温在15~18"C时每天投两次,上午8~9时,占日投量的30%,地点水深区,下午5~6时,占日投量的70%,地点浅滩区。至6月份,投食量从蟹总重的3%逐渐增加至7%,饲料以小杂鱼(蚌肉、螺肉也可)或全价颗粒料为主,配20%—30%豆粕、玉米、小麦等。③从7月开始到8月中旬,日投两次(方法同上),以玉米、小麦、南瓜、山芋、黄豆、蚕豆、水草、青萍等植物性饲料为主(其中玉米、小麦、黄豆、蚕豆煮熟较好),高温季节减少残饵污染,投颗粒料较佳,颗粒料日投量为3%~5%。④从8月下旬至11月上旬,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占60%,配植物性饲料40%,日投量为8%~10%,日投两次(方法同上)。⑤11月中下旬,以植物性饲料、玉米、小麦、豆粕等为主,日投一次,平均日投量2%~5%(晴天投喂),投饲原则注意检查,以2~3小时吃完为度,总体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5%~46%。

8、增氧设备使用情况:在增氧机关加装了自动定时开关,可随意调节开、关机时间间隔,在生产季节一般天气开20min停1h,阴雨天开1h停20min,具体开机和停机时间长短还要根据河蟹的活动情况和水质因素综合考虑。

9、水质调节

①透明度:5月前透明度为30厘米,5月后到夏季30~50厘米,原则上前期适当肥水,可防止青苔大量繁殖,中后期保持水质清瘦。②水位:从放种时0.5~0.6米即可,不需要增氧,随着气温升高,视水草长势,每10~15天加注新水10~15厘米。6~8月水位1~1.6米,9~11月水位1~1.2米左右,并坚持微孔增氧。③药物:生石灰在4~6月,每20天用一次,每次10千克/亩,兑水均匀泼洒;6~9月,每20~25天用一次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0.3克/米3,在加注新水后泼洒;7~9月cm生物制剂全池泼洒4次(最少3次),用量1千克/亩,光合细菌5~6千克/亩泼洒,或拌土底施,改善水质,促进有害物质氨氮、硫化氢等转化,提高河蟹抗病率。cm、光合细菌等在生石灰等消毒剂用后7~10天使用,使用后20~25天时可泼生石灰等消毒剂。

10、病害防治:4月底5月初0.3克/米3纤虫净(甲壳净或纤虫必克等)杀灭纤毛虫等,两天后换水;5~6月用一次溴氯海因0.3克/米3;6~9月用EM生物剂拌饵投喂,一般EM泼洒后即拌饵投喂,干料添加1%,新鲜料添加2%~3%,每次连服3天。

11、蜕壳期管理:掌握蜕壳规律,预测下一次蜕壳高峰期,外用药泼洒,施肥应避开蜕壳相对集中期,蜕壳高峰期前一周换水后消毒,投喂饲料时添加蜕壳素和磷酸二氢钙以及果寡糖、维生素c、三黄散等,蜕壳高峰期内减少投饵量,并注意保持环境相对安静。

二、小结与体会

1、减少病害发生,降低死亡率。由于是从底部增氧,因而有效地防止了池底厌氧层的产生,水底微生物的分解物迅速得以转化,降低池塘中氨氮、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使用增氧设备的塘口,河蟹、鱼类病害明显减少,死亡率大大降低,比往年降低6~12个百分点。

2、节约能源。池口同样的增氧效果,其微孔增氧设施配置的动力功率仅需传统增氧机的2/3,其微孔增氧机开机时间是传统增氧机的2/3,节能效果十分明显。

3、噪音小。能减少噪音对河蟹正常活动的干扰。

4、增产增收。使用微孔管道增氧后,河蟹摄食旺盛,饵料系数低,生长快,根据对比试验,使用微孔管道增氧可提高生长速度20~30%,降低饵料消耗30~50%,可增加效益30%以上。

5、对于微孔增氧设备的微孔管的维护与保养,PVC管子上的孔距与大小究竟如何最合理等等,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也真诚的渴望得到各位业内人士的指点、帮助,从而使该技术设备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上一篇:柞蚕幼虫期剪移次数对柞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