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塘高密度套养鳜鱼养殖技术

时间:2022-10-18 11:29:52

河蟹塘高密度套养鳜鱼养殖技术

河蟹塘套养青虾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模式,只少量套养鳜鱼,主要是用于消灭野杂鱼,由于不是主养品种,平常养殖户在管理上并不太在意。但是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后塍华高水产养殖场的顾建明凭借其敏锐的市场嗅觉,改革放养模式,在不减少河蟹放养数量的基础上,在河蟹塘中大胆进行鳜鱼的高密度套养,2014年底河蟹和鳜鱼都取得了不俗的产量,经济效益可观,值得学习推广。现把河蟹塘高密度套养鳜鱼的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清淤消毒

1. 塘口整理。冬闲时使用机械挖除池塘内长年累积的过多淤泥,保持淤泥厚度约0.15米,并用挖泥机械推土整理成池形规则的6只塘口,堤宽增至4~5米,坡比约1∶2.5,有效蓄水深度2米,净面积为176亩。清淤整理于3月初全部完工。

2. 池塘消毒。整理完成后进水0.1米深,用生石灰80千克/亩清塘,清塘后第五天注水至0.5米深。

二、设施配备

1. 机电配置。①水泵和叶轮式增氧机。每只塘口配备水泵和叶轮式增氧机各2台,功率分别为3千瓦和2.5千瓦,呈对角线分布。安装水泵的目的是促进池水循环流动。②微孔增氧机。按0.3千瓦/亩的标准配备,并在塘中设置好条式曝气管。③投饵机。每只塘口安装1台,安装时间可稍晚,主要用于10月份后补充投喂草鱼饲料。

2. 防逃围栏。在每只塘口的四周坡面上侧用钙塑板设置高约0.5米的河蟹防逃围栏。

3. 隔离围网。每只塘口在距池边10米远的地方设置高约1.2米、长60米、宽60米的塑料围网4口,用于种植苦草。早期放养的河蟹则集中囤放于围网外侧,与苦草种植区域隔离开,避免其咬断苦草嫩芽,影响苦草的正常生长。

三、水草管理

1. 前期。3月20日在每只塘口内设置的网围外侧和“井”字形的浅沟里种植伊乐藻,呈“回”字形;5月初在网围内侧撒播苦草种子,每亩用种量为0.5千克;6月底、7月初待苦草生长旺盛后再撤除塘内围网。

2. 中期。6月初和7月初各施用1次生物有机肥,用量为4千克/次,用于肥水促进水草生长。

3. 后期。国庆节后,塘中水草覆盖率达70%,为减轻人工刈割水草的劳动强度和避免对河蟹正常生长造成影响,通过采取投放草鱼的手段来减少塘中水草的总量。10月底,塘中茂密的水草被草鱼全部吃光。

四、种苗放养

表1 苗种放养明细

五、饲料投喂

投喂河蟹的配合料为浙江宁波出产的“天邦”料,投喂饲料鱼采用的是江苏金坛产的常规鱼种料。冷冻冰鲜鱼总用量为72吨,蟹配合料总投喂量为10吨,饲料鱼常规料用量为20吨,每月投喂的饲料占比详见表2。在投喂时间上,一般是14时先投饲料鱼常规料,让饲料鱼先吃饱, 17时再投喂蟹配合料。

表2 饲料投喂月份占比明细

六、水质调控

1. 水位。考虑到池中鳜鱼和饲料鱼的生长需求,水位控制要比普通蟹塘要深,前期只加水不排水,一般每10天加1次水;中后期保持较高水位,保证混养鱼有足够的水体空间。具体的水位控制参考值见表3。

2. 调水。从6月份开始,每15天使用1次微生物制剂(自制EM菌),用于调节水体的水质。

3. 增氧。从6月份开始开动增氧设备,同时开动水泵,促使水体循环与流动。开动时间依据天气变化情况灵活掌握。每天增氧设备开动时间参考表4。

4. 水质检测。从6月份开始,每15天检测水质1次,根据检测结果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以确保水体中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不超标。

七、病害防治

5月底和9月底各用1次硫酸锌,用于预防纤毛虫病;8月中旬和9月下旬各用1次二氧化氯消毒剂;从6月份开始每隔15天内服三黄粉和板蓝根1次,3~5天为一疗程,每天用量为饲料量的1%。通过上述措施,全年未发生导致大量死鱼和死蟹的事故。

八、养殖效益

河蟹从9月25日开始试捕上市,其他鱼类干塘起捕,收获情况与效益分析详见表5至表7。

九、总结与分析

1. 效益分析。作为池塘中主养的河蟹和鳜鱼,扣除种苗和饲料成本,毛利润分别为96.224万元和33.34万元,从中可以看出,在保持河蟹毛利润的基础上,相比普通养蟹池塘增收约1/3,每亩增收1894.3元,效果相当显著。

2. 生产环节分析。①饵料鱼。从干塘时池中饵料鱼只剩部分鲢、鳙鱼,而没有鲫鱼来看,如果饵料鱼的数量始终保持充足,能够保证鳜鱼的摄食所需,且鳜鱼的放养数量还能适当增加,产量、规格也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相对效益也会随之提高。②增氧。从7月份水质检测的数据来看,水体中氧气的含量偏低,还需要进一步增加微孔增氧曝气管的数量,以确保池水氧气充足,为河蟹和鳜鱼营造更加适宜的水体环境。

3. 销售环节分析。①时间。河蟹销售从9月25日开始,11月为销售高峰期;鳜鱼则是干塘捕捉。②方式。河蟹销售批发市场占70%、上门现购占10%、网上销售占20%,可以看出批发市场销售占主要份额,但销售价格相对较低;鳜鱼则是集中销售到批发市场。

4. 有待改进环节。①水质调节。全部使用自制EM菌作为水质调节剂,较为单一,若适当混用一些芽孢杆菌,调水效果会更好。②围网撤除。5月初撒播苦草种子,当苦草长到10厘米高时就撤除了围网,结果幼嫩的苦草全被河蟹咬断,后期只能通过种植伊乐藻进行弥补。

总之,在蟹塘中高密度套养鳜鱼,只要保持池塘水体溶氧和饲料鱼充足,技术上是可行的,养殖效益大幅提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联系地址:陆 云 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农业服务中心 邮编:215600;杨正锋 张家港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邮编:215600)

上一篇:凝聚态物理场论讲义 下一篇:创业板IPO效应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