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锡伯家庙在锡伯族文化复兴中的意义

时间:2022-08-27 03:31:59

刍议锡伯家庙在锡伯族文化复兴中的意义

【摘 要】 文章论述了沈阳锡伯家庙在锡伯族文化复兴中的重大意义及作用。锡伯家庙是锡伯族文化展演的舞台:呈现西迁历史,唤起民族记忆;保存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特色;展演节日仪式,维系民族情感。锡伯家庙承载的文化功能:保护与展示民族文化;建构民族认同感,加强民族凝聚力;双重认同统一的象征。

【关键词】 锡伯家庙;文化复兴;文化展演;文化功能

现今的锡伯族因历史原因大致形成东北和西北两地分居的格局,而锡伯族文化较多的保存于新疆锡伯族群体当中,沈阳地区的锡伯族却丧失了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大量民族文化特色。近十年来,沈阳当地政府及相关单位、沈阳锡伯族群体为传承发扬锡伯族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步加强努力,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存锡伯族文化的根源。

锡伯家庙不仅是锡伯族的宗教活动场所,更是锡伯族的民族象征、文化符号和锡伯族人的精神家园。在沈阳地区锡伯族文化复兴与建构的过程中,锡伯家庙作为文化展演的舞台,展示了锡伯族文化并承载了多元的文化功能。

一、锡伯家庙――锡伯族文化展演的舞台

锡伯家庙,又称太平寺。锡伯族南迁至盛京后不久,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自筹银两在盛京城外攘关门外(现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一段太平里21号)修建了锡伯家庙。锡伯家庙是一座喇嘛教寺庙,但是并不是纯粹的喇嘛教寺庙,庙内除供奉释迦摩尼等佛像外,还供奉关公、龙王、胡仙等偶像,反映了锡伯族多元的。

康熙、乾隆年间锡伯家庙又数次扩建,日臻完善。但解放前已遭到严重破坏,建国后又被学校、工厂等占据,直到1985年后,锡伯家庙开始重修。2004年5月底,建筑工程全部竣工,锡伯家庙的建筑得到了全面恢复。[1]

对于中国的少数民族来说,文化展演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普遍面临着日渐式微甚至濒临消失的危机,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是众多少数民族的当务之急。[2]在沈阳锡伯族文化的复兴中,文化展演发挥了重要作用,锡伯家庙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锡伯族文化保存的载体与文化展演的舞台。

1、呈现西迁历史,唤起民族记忆

1764年的西迁改写了锡伯族的历史与文化,是锡伯族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为了纪念西迁,锡伯族人把农历四月十八日定为自己的传统节日,称之为“西迁节”。

在家庙的正门前两旁立有两块石碑,分别以汉字和满文镌刻,记载了锡伯族的早期活动、南迁盛京的历史及家庙的修建缘起与过程。进入正门,迎面而来的便是西迁主题雕像,在雕像底座的主题为“西迁之路”的介绍牌上简要说明了锡伯族西迁的情况。在雕塑西侧的一面墙上以浮雕的形式展现了西迁路上的锡伯族群众,象征着锡伯族的西迁壮举。西迁象征着锡伯族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质和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是锡伯族引以为傲的民族符号,也是锡伯族文化艺术中的永恒主题。对西迁先辈的缅怀、对西迁节的纪念是锡伯族人建构民族认同的重要方式,锡伯家庙则是这段历史呈现的舞台。

2、保存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特色

民族文化展演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对外表述民族文化,突出文化差异,阐释和建构民族文化的独特意义。[3]锡伯家庙是锡伯族文化保存的实物载体,也是以锡伯族文化为主题的展览馆,展示了锡伯族的历史源流、风俗习惯、民间文艺、居住场景、传统婚俗等主要方面。我国的锡伯族人口较少而且两百多来分居于祖国两端,相距遥远,却保持着很高的民族认同感。究其原因,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情感的关键,而锡伯家庙作为一个建筑符号就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区分民族差异的标志。

3、展演节日仪式,维系民族情感

作为锡伯族各项主要仪式的展演舞台,锡伯家庙对锡伯族文化的复兴有着重要意义。农历四月十八的西迁节是锡伯族最重要的民族节日,也是锡伯族民族文化主要的象征符号,西迁节的纪念活动是锡伯族最重要的民族活动。自2009年以来,沈阳市民委、沈北新区人民政府与沈阳市锡伯族联谊会每年都会联合举办“西迁”纪念活动。这一天,有大量来自新疆及祖国其他地区的锡伯族人回到故乡沈阳,以及沈阳当地的锡伯族人在锡伯家庙共同进行祭祖仪式,追溯民族的历史与文化。锡伯家庙既是缅怀先辈的圣地,也是仪式展演的舞台。作为民族历史文化的建筑符号,锡伯家庙被赋予了锡伯族同根同源的象征意义,全国各地的锡伯族通过这一场域,增强了民族内部的情感交流,强化了民族的凝聚力。

二、锡伯家庙承载的文化功能

文化功能论在民族学、人类学的文化研究中应用广泛,起到了重要的范式作用。从文化功能论的视角来看,在锡伯族文化保存、传承、复兴与建构的过程中,锡伯家庙承载了多元的文化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保护与展示民族文化

清代,锡伯家庙修建之初是一所喇嘛教寺庙,但在家庙不断扩建的过程中,锡伯族的多种和本民族独有的民间信仰也被容纳进来,因此家庙的最初性质是锡伯族的宗教活动场所。家庙是锡伯族民族文化的实物载体,以建筑的形式保存着锡伯族的文化内涵、历史文物与古迹,因此家庙也是一所锡伯族文化博物馆。家庙还是锡伯族举行民族节日仪式的场所。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彰显着本民族的独特文化,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向心力。家庙是锡伯族举行仪式的场所,也是锡伯族文化的展示与发展的平台。从形式和功能上来说,锡伯家庙的三重性质本质上是一体的,都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展示。

2、建构民族认同感,加强民族凝聚力

家庙供奉着锡伯人的先祖,保存着锡伯族文化的源头,是锡伯族人的精神家园;是东北、新疆以及居住在祖国其他地区的锡伯族人都要来朝拜的圣地。在家庙举行的祭祀先祖、纪念西迁节等活动是各地锡伯族交流互动、维系民族情感的重要仪式。家庙是全国锡伯族人的“根”,是锡伯族民族向心力的核心,对建构认同感、加强凝聚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双重认同统一的象征

1764年,西迁的锡伯族群众在锡伯家庙举行出征仪式后,出发迁往新疆伊犁驻守边防,现今生活在新疆各地的锡伯族就是他们的后裔。西迁的锡伯族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安全与稳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西迁象征着锡伯族坚忍不拔的民族气质和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是锡伯族引以为傲的光荣历史。费孝通先生提出过“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祖国的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锡伯族忍受民族分离之痛,不远万里为祖国驻守边疆,正是代表了锡伯族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双重统一,锡伯家庙则是双重统一认同的象征。

三、结语

由于历史原因,现在的锡伯族大致形成了东北、新疆两地分居的居住格局。社会变迁的影响、多元文化的交融和现代化的发展使东北锡伯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辽宁沈阳既是锡伯族的故乡,也是锡伯族的主要聚居地,但是沈阳地区的锡伯族已丧失了包括锡伯语言文字在内的大量的民族特色,对本地区锡伯族文化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在沈阳锡伯族群众与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沈阳地区的锡伯族文化开启了复兴与建构的进程,锡伯家庙则在这一进程中起着核心与关键的作用。

一方面家庙是锡伯族文化展演的舞台;锡伯族在历史上谱写了西迁戍边的辉煌篇章,家庙呈现了这段历史,唤起了本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家庙保存了锡伯族重要的历史文物与古迹,展示了本民族的历史源流、风俗习惯、民间文艺、居住场景、传统婚俗等文化要素,阐释和建构了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意义。家庙还是西迁节纪念等民族节日仪式的展演舞台,是促进内部交流、维系民族情感的主要场域,承载着分居祖国各地的锡伯族人同根同源的象征意义。

另一方面家庙还承载着多元的文化功能;家庙是民族的宗教活动场所,是民族文化的博物馆,还是民族仪式的举行场所,保护与展示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家庙是锡伯族人追念祖先的圣地,建构了民族的认同感,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家庙同时还被赋予着西迁精神,象征着锡伯族的民族认同与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员的国家认同的双重统一。

【注 释】

[1]李云霞.锡伯家庙――太平寺的历史变迁[J].满族研究,2011(1).

[2]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02(2).

[3]王静.人类学视野中的仪式与文化展演[J].盐城师范学院院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6).

【参考文献】

[1] 《锡伯族简史》编写组编写,锡伯族简史(修订本)[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

[2] 赵志强、吴元丰.锡伯族历史探究[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

[3] (英)马林诺夫斯基,费孝通译.文化论[M].华夏出版社,2002.

[4] 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立足亚洲葡萄酒枢纽美捷汇潜力巨大 下一篇:大型企业行政管理创新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