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特色鲜明”背景下非外语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研究

时间:2022-08-26 11:03:41

“外语特色鲜明”背景下非外语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研究

摘 要 大一学生在专业学习上适应不良,将会影响他们在整个大学过程中的发展,也会影响他们未来人生的走向。浙江外国语学院的传统优势学科应用化学专业的招生情况近年来面临困境,尤其是在学校“外语特色鲜明”背景下增加了双语课程的设置,部分学生通过调剂进入该专业后未能很好地适应学习。为此,笔者通过调查和分析,寻找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因,并试图寻找可行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 专业 职业 外语特色 学习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4.027

Abstract Freshman students adapt to professional learning bad, will affect their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whole university, it will affect their future life.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of Zhejiang traditional advantages of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of Applied Chemistry, enrollment in recent years is facing difficulties, especially in schools "foreign language distinctive background increased the bilingual curriculum setting, the part of the students through the swap into the professional not well adapt to the learning. To this end, the author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o find the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the existence of reasons, and try to find a feasible solution.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areer; foreign language features; learning adaptability

当前对大一学生的适应性研究一般多集中在宿舍生活、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涉及到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也多集中在学习方法的研究一般也多集中在谈高中与大学的学习方法不同以及如何处理好学习与课外活动的关系等问题,却很少谈到大一学生对自己所要学习的专业本身的认识、态度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应学习、获得较好学习成果的问题。然而,大一学生在专业学习上适应不良,将会影响他们在整个大学过程中的发展,也会影响他们未来人生的走向。本文以笔者所在的浙江外国语学院科学技术学院2014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适应情况为例,研究在浙江外国语学院“外语特色鲜明 教育品质一流”建设愿景的背景下,非外语相关专业的学生如何解决学习适应的问题。

1 学校的发展愿景与应用化学专业的基本情况

浙江外国语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浙江教育学院,1994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201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制并更名。学校当前积极打造“多语种、跨学科、国际化”的学科建设特色,注重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融合,实施外语复语式、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专业核心课程全外语和双语教学。

学校开设有25个本科专业,其中有17个语言类或语言相关专业,另有8个是非外语相关专业,即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学教育、教育学、小学教育、音乐学、美术学。在这8个非外语相关专业中,只有应用化学专业是学校五个省级重点学科中的一个,它原本是学校具有较大优势的学科。但是在学校改制更名后,浙江外国语学院每年的投档分数逐年攀升,名次逐渐提前,但是应用化学专业的招生情况却反而面临困境。2014年,应用化学专业在浙江省内计划录取名额为64,省内第一次投档到浙江外国语学院的考生中,填报应用化学专业的情况如下:一志愿填报的有3人,二志愿填报的有5人,三志愿填报的有6人,四志愿填报的有14人,五志愿填报的有17人,六志愿填报的有38。省内第一次投档应用化学专业实际录取61人,其中一志愿录取的有3人、二志愿录取的有3人、三志愿录取的有2人、四志愿录取的有7人、五志愿录取的有5人、六志愿录取的有11人,没有将应用化学专业作为填报志愿但同意调剂录取的有30人,占据了实际录取的49.2%。另外,应用化学专业在省外招生16人(实际报到15人,其中有一人是省外补录),据了解,他们中大多数也并没有填报应用化学专业,87%的考生都是被调剂进入该专业的。

2 2014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适应情况分析

2014级应用化学专业实际报到79位新生,其中有64位浙江省内新生,另外有15位来自安徽、福建、甘肃、广西、河北、江苏、江西、山东、山西这九个省的新生。根据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在大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内,学生可以申请在全校范围内转专业,通过转专业面试并在原专业期末考试中成绩进入前30%的学生可以转专业。在2014年12月,2014级学生转专业报名结束时,79位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申请转专业的同学有20位,占了25.3%,其中有6个学生(全都是女生)转专业成功――有3位学生转入外语专业、1位学生转入外语类相关专业,还有两位学生转入师范教育专业。到了2015年5月,剩余的73位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报名申请转专业的有16位学生,占了21.9%,其中有7个学生(全都是女生)转专业成功――其中有1位降级转入外语专业,2位转入外语类相关专业,还有4位转入师范教育专业。

2015年4月,针对科技学院2014级学生中普遍存在专业与职业规划迷茫的情况,笔者进行了一次关于“专业与职业倾向”的调查。其中,面向2014级应用化学专业的73位学生发出问卷73份,收回问卷69份,其中有效问卷58份。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以下问题:(1)只有5.17%的学生对当前专业较为满意,86.2%的学生表示对当前专业不是很满意或者“一般”,另外有8.6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2)86.2%的学生对当前学校实行双语教学表示认可,其中有60%的学生认为并不是选用了英文版教材就变成了双语教学,任课老师在实行双语教学时应该更好地将英语教材和化学专业结合起来;另外有23.8%认为双语教学反而降低了应用化学的专业性,对部分英语较差的同学而言,双语教学变成了令人煎熬的翻译课。(3)有86.2%的学生表示转专业如果去除条件限制,将申请选择就读其他专业:其中48%的学生表示将选择就读外语专业,12%的学生表示将选择就读外语类相关专业,另外有40%的学生表示将选择就读师范教育专业。(4)有22.4%的学生表示未来不会在本专业范围内谋求职位,他们表示应用化学专业并非他们理想的专业,未来并不打算从事相关行业,虽然他们知道跨专业就业会有很多限制,但是他们仍然不愿意从事化学相关行业,其中有少部分同学表示希望通过跨专业考研的方式进入另一专业学习。(5)有20.1%的学生表示未来希望能够成为化学教师,虽然应用化学专业并非师范教育专业,但是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学考取教师资格证,从而能够进入中小学担任教师。(6)有22.4%的学生表示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了规划,另外有77.6%的同学表示对未来很迷茫,自己目前也并没有进行任何规划。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2014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中有较大部分的学生出现了学习适应不良的问题。

3 2014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学习适应不良原因分析

2014级应用化学学生在学习上适应不良的原因,既有所有大一学生的普遍性,也有该专业学生的特殊性。

3.1 普遍性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一学生出现学习适应不良的普遍性原因主要有:(1)从高考结束到大学入学,这中间常常间隔了大概三个来月的暑假,高中所学已经被他们抛诸脑后,而他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可能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了解甚少。(2)大一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因为多年来追求的大学梦实现,大学校园的放松状态与高三复习的紧张情况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这也使得本就不够成熟的大一学生对大学生活出现了较大的认知偏差,以为在大学校园里学习不再重要。(3)在大学里学多依靠学生自觉主动,而学校与学生的联系紧密度下降,不再有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时时监督,也不再有周考、月考这些检查措施,不少大一学生在大学环境里忘记了学业是大学里的重要任务。(4)由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学生还没有能够很好地将自己当前学习的专业与未来的就业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有不少人毕业之后可能无法找到专业相关专业,所以现在也不知道如何在专业上努力。

3.2 特殊性原因分析

结合浙江外国语学院2014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他们学习适应不良的特殊性原因主要有:(1)2014年9月报到入学的学生共有79位,其中18个男生,61个女生,男女生比例接近1:4。不少女生表示,化学专业并非她们喜爱的专业,她们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还是觉得在化学专业的学习上相当吃力。她们中的大多数表示,除了未来愿意担任化学教师,想不出来自己与化学的关联会是什么,并没有将化学专业作为自己未来的择业范围。(2)79位应用化学专业的报到学生中有43位学生并没有填报应用化学专业作为他们的志愿专业,他们都是被调剂进来的,而接受调剂的原因并不是喜欢这个专业,而是因为学校可供选择的专业不多,大学录取只能投档一次,如果不接受调剂,那就只能退档,想要上大学的话就只能去复读。他们不愿意复读,或者不认为自己复读之后可以选到自己心仪的专业。他们中有部分人了解到学校是有转专业政策的,所以希望通过在大一时好好学习转入自己心仪的专业学习。(3)部分填报了应用化学为专业志愿的学生表示,自己是很喜欢化学专业的,而且也愿意从事此类工作,可是没想到开始学习了之后,竟然化学是要上双语课的,英语本来就是他们的死穴,所以原来喜欢的化学课也就变得让人头疼了――虽然他们也知道双语教学的好处。(4)应用化学专业在大三的时候有两个分流方向:化学品贸易和质检方向,不少大一学生对化学质检方向有疑虑,担心会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而对化学品贸易方向虽然较感兴趣,但是如何将贸易和化学相结合现在还比较迷茫。

4 提高学生专业学习适应性的可行性探索

学校“鲜明的外语特色”可以通过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师的课堂安排直观地初步达成,可“一流的教育品质”的达成却需要学校、教师与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面对非外语相关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适应不良现象,学校和教师必须积极寻找方法,主动应对解决。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虽然大一学生专业学习上的适应问题是在入学之后才显现出来,但是解决问题的契机在他们入学之前就已经出现。一般来说,学校在新生入学之前就已经与他们有所联系,一般是通过互联网展开的:QQ群、微信群等,主要是为了促进新生之间的交流和提前让他们熟悉学校基本情况。笔者认为,这一平台可以加入该专业的老师和师兄师姐进入交流,让学生在入学前就对专业有初步的认识,这就把专业适应的问题解决提前,有利于学生入学以后更快适应专业学习。

(2)由于学校前身是教育学院,现在改制更名为外国语学院,总是不乏有一些学生就是为了学习教育师范专业或者语言及语言类相关专业而来的,他们接受调剂就是为了有机会转专业到他们心仪的专业去。面对这样的学生,学校应该做好服务,详细告知其学校关于转专业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以便于学生做好准备。假如学生转专业未能成功,学校应该做好疏导工作,帮助学生重新进行专业和职业的规划。

(3)学校在建设外语鲜明的特色时,设置双语课程虽然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双语课程的安排与外语教材的选择应该与专业本身结合得更加紧密,尤其是双语课程任课老师本身,应该对双语教学和双语教材有较强的掌控力,能够让学生真正从双语教学中获得语言和专业的双重提高,尤其是语言的提高服务于专业本身的提高。否则双语教学就可能拖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后腿,这就是得不偿失了。

(4)学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尤其是不同性别学生对专业以及职业的不同期待。一般来说,学校负责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的是思想政治辅导员,他们虽然能够结合专业特点提出一些相关建议,但是毕竟对专业本身并不精通,对该专业本身的把握不够,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应该加入更多的专业课老师。假如专业老师能够在专业学习中,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的思想渗透进去,学生将会受益匪浅。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外国语学院校级课题“‘外语特色鲜明’背景下非外语相关专业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为:浙江外国语学院2014N06)

上一篇:“金融学基础”教学改革与课程创新的思考 下一篇:《平凡的世界》中的三大女性角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