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

时间:2022-08-26 09:26:56

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

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能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课堂授课和听课效率得以大大提高。

导入需要教师深挖教材内涵,从本堂课的重难点、知识的内在结构联系,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多方面进行思考设计,以较短的引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一、深挖细掘课本资源

新版牛津英语教材,每个单元中的每个课时都能找到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材料,这些背景知识和材料,给学生提供更深层次理解课文、文中人物的契机,也能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还可以利用文中插图,通过问答、讨论的形式进行导入。新版牛津英语教材图文并茂,几乎每一篇阅读课文均配有与该材料有密切联系的插图,有的是为了印证教材观点,有的是为教材重点服务,还有很多是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此画的描述、问答和教师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的导语,逐步引入本课的话题,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的内容,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利用文中的插图导入新课,能激活学生的认知图式,并使其对本课教学内容产生了解掌握的愿望,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铺平道路。如教学7B Unit2 Grammar (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时,笔者利用课本第32页的插图,让学生区分哪些物品(食品)是可数名词,哪些是不可数名词。接着进一步利用图片表达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some milk, some beef, some bread, some eggs, some potatoes,等等,引导学生明白可数名词有复数s形式。然后利用图片教学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量的表达:sixteen eggs, six tomatoes, four cartons of milk, fifteen loaves of bread,等等,让学生观察理解它们的表达规律,最后再利用图片进行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运用表达。此时,引入就算成功结束。打开课本,继续进行本课的深入学习。

二、巧妙利用教学媒体

充分利用直观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等手段导入教学,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直观的手段要比言语描述更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如通过实物图片创设交际情境,快速引入本课主题,还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查找课文相关信息,并以此引入课堂教学。如教学牛津版7B Unit4 Amazing things第一课时Welcome to the unit 时,利用互联网事先收集很多学生感兴趣的amazing things, 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问:Do you like amazing things?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m? Now here are some amazing things(呈现图片),please watch them and express your ideas.学生的听课热情高涨,迅速进入本课主题,热烈参与,并自然运用了Isn't that interesting? Yes, it is.,等等。

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直接让学生欣赏有关音乐、歌曲,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轻松自然地进入课堂教学。 如教学牛津7B Unit5 Abilities第二课时reading时,播放“爱的奉献”,让学生感受助人为乐的美好。接着引出:To help others is very good and pleasant. If we always help others, the world will get better. Did you or your friend help others? Can you tell us what happened? 学生运用英语表述一件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继续引出:Now we will know a brave young man. He helped an old woman out of a fire and hurt himself.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happened to him on that day? Please read the text quickly. 此时就算成功导入课文教学了。

三、学生为主体的导入

充分利用学生喜好表演、有强烈的成功欲望等特点,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free-talk)、演讲(speech)和表演(act)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既能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既锻炼学生的口语,又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和组织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日常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各自发表看法;也可分组汇报,或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内容不限,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新闻话题、社会热点,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奥运会、足球赛等。教师充分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地引入主题。

教师还可以确定相关学生的演说主题,把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口语能力同时作为一节课的导入。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使班上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陶醉于英语学习,流畅自然地进入课堂教学的主题。

四、教师为主体的导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除了借助插图、各种媒体、学生的言谈、表演外,更多的时候需要利用教师的言语导入。教师的导入是重要的,而且形式多样。

教师可以根据本堂课的重难点进行提问,使用问题导入法。如笔者教学牛津版7B P85的感叹句时,一上课就直接呈现一个极具震撼力的地震救灾现场的图片,学生自然会惊讶地发出:How terrible!(到处断垣残壁,哀鸿遍野,生灵涂炭),What a brave man!(冒着余震和随时塌陷的房屋的危险展开生死营救),发感叹是学生心灵震撼的自然表达,而这两句恰恰也是前面阅读课文中学生非常熟悉的句子。借助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句子发出内心的感叹:How sad!What brave soldiers!What an unhappy day!等。然后归纳总结,回归课本进行感叹句的深入教学。

教师可根据上节课中学生表现出的典型错误和误区进行以旧带新的导入,或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式导入, 还可通过简洁的口笔头练习,充分暴露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和学生个体的认知误区,适时回到课本,引入本课教学,并在课堂教学中重点突破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巩固落实。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手段,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减少焦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导入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导入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而知新,更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形成悬念,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上一篇:例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下一篇:新目标英语七下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