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孙中山与徐树铮的交往与合作

时间:2022-08-26 05:58:16

试论孙中山与徐树铮的交往与合作

摘 要: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的丰功伟绩可谓家喻户晓。孙中山曾经与徐树铮过往甚密,两人惺惺相惜,相互推崇,相处极为融洽,尤其是体现在建立“孙段联盟”中。两人从1919年下半年开始到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结束,交往达五年之久。

关键词:孙中山 徐树铮 交往

孙中山提倡“三民主义”,徐树铮却极力奉行“武力统一”政策;孙主张召开国会,民主选举,徐却任意践踏民权,非法组织了安福国会;孙要求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徐却妄图一举消灭之;孙提倡慎重借债,罢兵生产,徐却大借日资编练军队;很多方面两人格格不入,甚至是水火不容的政敌。但是在1919年以后,两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由于受国内外政治气候的影响,两人在一些问题上逐渐有了共识,开始相互致电,后来派人或者亲自会晤,交往日益密切,尤其在建立“孙段联盟”过程当中,配合默契。

从1919年下半年到直皖战争前,孙徐由对立到合作。在“护法运动”和南北议和期间,孙中山与段祺瑞、徐树铮处于根本对立的状态。但是到1919年下半年,在北洋各派实力的消长和南北军阀的争雄过程中,皖系逐渐处于不利的地位。此时,“长江三督唯曹锟马首是瞻,东三省则唯之命是从。” 1形成了直隶、江苏、湖北、江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七省的联盟,后来,河南督军赵倜也加入进去,形成了所谓的“八省反皖同盟”。大总统徐世昌与国务总理靳云鹏急欲除徐树铮而后快。战争前线的吴佩孚也撤防北归,布防在保定至高碑店的平汉铁路沿线,对皖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尽快摆脱这种不利的局面,皖系人士多方奔走,开始寻求与孙中山的联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为了摆脱和创造崭新的局面,双方已经在一些方面达成了政治谅解。1919年11月22日,徐树铮成功地取消了外蒙古自治,11月24日返回北京后,通电全国各地实力派,陈述撤治的经过及主要成果,其中就包括孙中山。这是两人之间的初次交往,在此之前,双方从未有书信往来。徐树铮通电孙,并不一定是示意拉拢讨好,只是一种政治姿态的表现,最多也是为了寻求政治上的谅解。徐树铮是段祺瑞的“智囊”,是皖系的得力干将。在“护法运动”中曾经极力镇压过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坚决地维护皖系的利益,是孙中山的死敌,两人之间几乎可以说是完全对立,不可调和。孙中山十分赞赏徐在收复外蒙当中的胆量和才华,充分地肯定了徐在外蒙古撤治中的历史功绩,对其给予公允的评价。通过这次的通电交往,双方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逐渐的由对立转向了缓和,为以后的合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不久之后,在直皖战争中皖系战败,孙、徐合作暂时告一段落。以段、徐为首的皖系虽然遭受到了惨败,甚至可以说一蹶不振,但是他们仍然不肯推出历史舞台,企图东山再起,没有断绝与孙中山的来往。1920年10月24日,徐树铮致函孙中山,提出合作计划,重新组织军政府。此时由于孙忙于应付其它事务,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作罢。

从直皖战争后到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孙、徐由密切合作到逐渐疏远。1920年7月14爆发的直皖之战,最终以直胜皖败而结束。段祺瑞被迫下野,边防军被解散或收编,徐树铮也被列为“十大祸首”之一,皖系仅存闽、浙、沪部分势力,可以说是元气大损,一蹶不振。作为胜利的直系势力则空前强大,势焰熏天,达到直系在北洋军阀时期的顶峰,这不得不引起奉系的不满,双方逐渐势同水火,由先前的同盟分化为潜在的对手。此时,孙中山已经打败了桂系,统一了两广,希望进而发动北伐,消灭军阀统治,实现自己苦苦探索和追求的革命事业。由于军事力量远远弱于其它军阀,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达到目的,为了首先消灭气焰嚣张的直系,必须联合其他力量来进行。孙中山主张建立政治上相互呼应、军事上攻守同盟的“孙段联盟”,希望能与段祺瑞的“智囊”徐树铮取得联系。皖系此时已是日落西山,出于联合孙中山共同反直的考虑,徐与孙的建立“孙段联盟”的政治立场基本上一致。1922年1月3日,徐树铮由陪同离开广州前往桂林,18日“徐树铮抵桂林谒先生。” 2两人一见如故,有相见恨晚之感。通过这次会晤,增进了两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直接地促进了孙、段联合倒直的进程。通过此次会晤,徐对孙极端赞赏,这在劝说段祺瑞联孙的函电中有所体现:“与中山及其副贰将佐长谈数日,推襟送抱,纵横天下,畅所欲言。……因知其屡蹶屡起,自有一种不可磨灭之真力在,与均座素所叹念甄取相合。又深叹谋国者欲统一区宇,如不能携挽此力,推诚相与偕之大道,徒以机心相驭,终无济也。” 3在徐的劝谏之下,段权衡再三,终于同意与孙联合倒直。“孙段联盟”初步建立后,就有了共同合作的可能。1922年6月16日,孙中山一手提拔起来的陈炯明叛变,8月13日孙脱险到达上海,21日徐代表段与孙会面,商议驱逐背皖向直的李厚基,夺取福建,继续策划反直同盟。这是“孙段联盟”以来的一次较有成效的军事合作。双方按照计划,经过周密的部署和相互的配合,在福建终于有了一席之地。孙方暂时摆脱了被东西夹击的危险,借机恢复和积蓄实力。段方以徐树铮为代表在取得初期的战果时候,10月2日通电宣布,在福建延平成立“建国军政制置府”,徐树铮拥戴孙、段共同为国家领导人,可以看出他对孙中山是相当推崇的,对其抱有很大的希望。只是由于福建各派势力鱼龙混杂,北京政府又横加干涉,徐的“制置府”很快便,所取得的成果也付之东流了,“孙段联盟”也由合作逐渐走向疏远。

孙中山与徐树铮之所以能在乱世中结识,并且相互推崇,促成“孙段联盟”的建立,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笔者通过分析主要概括为三点:第一、孙中山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巧妙地运用了“利用军阀打倒军阀”的策略,联合以段祺瑞、徐树铮为首的皖系便是其中的一例。第二、皖系也出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考虑,希望通过与孙中山的联合,打倒反皖势力。徐树铮早就主张和孙联合,他穿针引线,多次进言段祺瑞,在争取“孙段联盟”中功不可没。第三,孙中山在历史紧要关头能够捐弃前嫌,拥有宽广的革命胸怀。双方之间的交往原因除了受政治形势的影响之外,也可以从性格方面来考虑,一个恃才傲物张扬跋扈,一个温文尔雅、心胸宽广,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似有相合之处。

综上所述,孙中山与徐树铮交往的时间不长,他们之间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建立“孙段联盟”过程中。孙中山“利用军阀打倒军阀”的策略虽然备受批评和质疑,没有取得全局性的胜利,但是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二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至于孰是孰非,我们不能过于苛求前人。■

参考文献

1. 王彦民:《徐树铮传》,安徽,黄山书社1993年版,第219页。

2. 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第三卷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420页。

3. 杜春和、耿来金辑:《徐树铮与段祺瑞等人书》,《近代史资料》总76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79页。

作者简介:崔艳军(1980.10-),男,汉族,内蒙古鄂尔多斯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上一篇:探讨广西大新县三锰龙电解金属锰厂浸出渣综合... 下一篇:浅谈如何做好女生班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