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学业处境不利儿童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环境

时间:2022-08-26 05:03:29

如何为学业处境不利儿童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环境

摘要 如何转化学业处境不利儿童是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造成小学生处境不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课堂环境是影响学业处境不利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业处境不利儿童的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充分的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从而使学业处境不利儿童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

关键词 小学儿童 处境不利 数学课堂环境 创设

学业处境不利儿童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学业处境不利又称学习困难,是指个体在一般智力、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等方面和其他个体没有差异,也没有明显的视觉、听力、神经系统等障碍,但其成绩明显低于相应年龄或相应年级的应有水平。学业处境不利儿童的形成,分为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内部原因是学业处境不利儿童自身特点,如身心发展水平、知识经验、个性特征等,外部原因是学业处境不利儿童所处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一般认为,相比家庭环境而言,课堂环境对于儿童的学业影响要更大。

所谓课堂环境,主要指课堂社会心理环境,是作为一个社会集体的班集体中的气氛。课堂环境对发生于课堂中的教与学的行为产生潜在的影响,是决定学生发展的潜在因素。缺乏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影响学业处境不利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为学业处境不利儿童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帮助学业处境不利儿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业处境不利儿童之所以成绩差,学习习惯不好,是因为他们没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业处境不利儿童往往性格沉静内向,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习惯给学生百分制或是等级制的评价,而这种作法无疑会给学生带来负担。树立学业处境不利儿童的自信,首先要转变教师“朽木不可雕”的观念。“百炼才能成钢”,其意义正在于此,考虑到他们极端的自卑感,不妨先攻其极强的自尊心。当受到同学、家长、老师的斥责时,学业处境不利儿童感到自尊受到伤害,往往表现出暴躁和攻击,于是他们产生“我不论怎么努力都不行”,“我是学校多余、家里不要的人”。所以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体验成功 ,在成就感中树立自信。

例如,当提问一名学业处境不利儿童后,教师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时,教师不能完全否定他,不然学业处境不利儿童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教师要肯定这名学生可取的地方,就算是夸他声音响亮,也能激励他学习。然后,再请其他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进行补充,这样就能达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转差促优的效果。

2 营造有利于学业处境不利儿童发展的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学业处境不利儿童常常认为教师只重视成绩优良的学生,而忽视他们,让他们觉得在数学课堂上,他们与其他人地位不平等,从而对数学学习消极应对。数学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民主的“伙伴”关系,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而成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而充实,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和师生的精神面貌,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效果。

2.1 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人都有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别人赞赏与尊重的愿望,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表扬性语言,就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学习上来,使他们积极、自觉、愉快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数学课上,一位从来都不会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举手了,无论他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要关注到他身上的闪光点,表扬他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让他尝到成功的甘甜,增强他的自信心,促进他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但是也不可滥用表扬性语言,语言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表扬性要适时、适度。

2.2 给学生说话的权利

学业处境不利儿童在课上发言,即便是一时答不出来,老师应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千万不要冷嘲热讽,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自主的,他能和同学、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等。所以,老师要经常给予学业处境不利儿童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3 多接触学生,加深师生情感

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有意识地多接触学生,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增加彼此的喜欢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兴趣,以实现学生积极学习的目的。

有个别学业处境不利儿童在数学课上开小差,不认真听讲,课后,老师往往会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心。这时教师应注意要以一种平等的地位与学生进行谈心,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在交谈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为学生设身处地着想,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亲近感,从而问清楚他为什么不愿意认真听讲,找到问题的源头。还有,教师要善于倾听。教师与学生谈心要有耐心,不要还没等学生说完就加以评论,这样只会挫伤学生与教师进一步交谈的积极性。教师要仔细听完学生的诉说,然后综合分析,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给予建议,而不是强制性的要求或批评。

另外,数学教师要教育全体学生,告诉他们不能去歧视学业处境不利儿童,学业处境不利儿童也是我们集体的一分子;并且组织学业优良的学生主动去帮助学业处境不利儿童,当他们的“小老师”,可以在生活或学习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生生互动就更加密切了,数学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和谐。

3 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为突破口,鼓励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全面参与对创建良好的数学课堂环境则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认知、情感与行为的全面参与则是课堂环境的重要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情况开展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3.1 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学业处境不利儿童之所以对数学学习兴趣不大,是觉得数学学习很枯燥。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情境源于生活,就算是学业处境不利儿童,他们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发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的动力,为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做铺垫。

如,一位数学教师给二年级学生上《认识分米、毫米》这一节课时,运用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中《西游记》里的人物孙悟空的兵器“金箍棒”作为本节课的一条线索展开教学,不管是对旧知“米和厘米”的复习,还是对新知“分米和毫米”的学习,整节课下来,学生的思维活跃,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与态度。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炼出问题。

3.2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这种问题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针对性的、有趣的。

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知识点,人人都吃过蛋糕,那么如何能让两人分得的蛋糕同样多呢?一般学生都会说出一人一半,而这里的一半正是我们要学习的二分之一。老师就可以组织学业处境不利儿童来帮大家分蛋糕,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3.3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种方式,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措施。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内容要具有挑战性、具有合作的价值,学生独立解决起来比较困难,而合作能帮助他们完成任务。这样,学业处境不利儿童和学业优良儿童的互动次数、内容才会丰富,学业处境不利儿童的价值才能体现。

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点时,一平方米要求几位同学合作才能展示出一平方米的大小,学业处境不利儿童和学业优良儿童、学业中等儿童就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就加强了生生互动,学业处境不利儿童也得到了表现的机会。

4 针对学业处境不利儿童的个性差异,助其改变不良学习习惯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的教育理念,数学教师做到:尊重个体差异及其生命价值;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教学方法,采用不同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提倡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所表现出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激励学生个体在数学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生命的价值得到应有的尊重。

学业处境不利儿童的数学学习基础没有学业优良儿童的扎实,这样,教师就更要关注学业处境不利儿童的个别需要,在课上做练习时,对学业处境不利儿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补习,他们会觉得老师的重视是给予的极大帮助,学习数学的动力才会更强大。

总之,数学教师要以致力于促进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想方设法为每一位处境不利孩子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上一篇:引导学生通过感悟获得知识 下一篇:基于OpenMP的并行求和算法的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