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医院临床用血现状及改善对策

时间:2022-08-26 04:50:44

浅析基层医院临床用血现状及改善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临床用血存在的不合理因素,为我院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及持续改进提供可行性建议,使血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时也为我院输血科能达到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用血评审标准做准备。方法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用血评审标准,抽查2014年8月~2016年7月共900份归档输血病历,制定抽查输血病历模表。根据抽查结果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血原因,并将抽查结果下发临床各用血科室,共同制定临床用血管理改进方案使其逐渐完善。结果 通过抽查两年共900份归档输血病历发现,基层医院的临床用血管理现状离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用血标准仍有一定差距,亟待改进。结论 基层医院对于输血安全的重要性不够重视,输血全程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同时医院职能部门没有做到监督作用。要做到科学合理用血不能完全依靠输血科,需要院领导给予足够重视及各临床用血科室的积极配合。

关键词:基层医院;输血;改善

随着我国科学合理用血的健康发展,用血安全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输血科得以独立出来并承担着整个医院的用血管理工作。和其他临床医学学科不一样,输血工作中常规处理的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数量非常大,质量要求高,血型系统抗原抗体复杂多样[1],不允S有任何差错,因此,输血工作中必须强调质量管理。而用血管理涉及到医院的各个部门,譬如医院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就包括医疗管理、临床、输血、麻醉、护理、检验等专业人员,用血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及改进措施都要由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所有成员共同讨论完成。临床输血过程也是复杂多样,包括大过程和小过程,小过程又包含若干子过程,其中大过程包括:管理者执行输血的过程、医师执行输血的过程、输血科技术人员执行输血的过程、护士执行输血的过程[2],由此可见,完全依靠输血科是无法保证各个环节准确无误的,也无法根据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医院各相关部门共同管理可提高输血相关知识及制度的知晓率。笔者通过抽查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输血申请单300份、档案室抽查输血病历的住院病案目录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300份、电脑书写病历系统抽查输血电子病历300份共900例患者输血治疗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说明用血管理必须科学合理并需要医院各部门共同参与。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查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输血申请单300份、档案室抽查输血病历的住院病案目录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300份、电脑书写病历系统抽查输血电子病历300份,共900例患者输血相关资料,覆盖各个临床用血科室。

1.2方法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的有关规定,在输血科资料室抽查输血申请单300份,档案室抽查输血病历的住院病案目录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300份,电脑书写病历系统抽查输血电子病历300份,分别制定三种表格并统计各项不合格项份数占该项总不合格份数的百分比。三种抽查方式所抽取的病历可以为不同病历。

2 结果

抽查300份输血申请单,有178份不合格,共12项不合格项,各项不合格项份数占不合格申请单总份数的比例见表1;抽查300份输血病历的住院病案目录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有104份不合格,共16项不合格项,各项不合格项份数占不合格输血病历总份数的比例见表2;抽查300份输血电子病历,有82份不合格,共10项不合格项,各项不合格项份数占不合格电子病历总份数的比例。

3 讨论

通过抽查输血申请单300份、档案室抽查输血病历的住院病案目录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300份、电脑书写病历系统抽查输血电子病历300份,共900例患者输血相关资料,可以看出临床输血存在很多不符合规范的地方,分析其不和规范的原因:①临床医生不能很好地把握输血适应征,出现滥用血的情况。认为所有患者术前均应将血红蛋白提升到100 g/L以上,而不考虑患者自身的耐受条件;认为白蛋白降低或不能进食导致营养不良的患者均应输血浆补充营养增强体质;少数医生认为即使不贫血也可以通过输红细胞升血压或补充血容量。②部分临床医生过于谨慎,输血量达不到输血治疗的目的。当患者输血量不够时,患者不会获得预期的输血疗效,却要冒输血传播病毒和引起其他输血反应的风险。输血量不够主要体现在输注血小板,血小板的输注剂量取决于输血小板前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预期要达到的血小板数以及患者是否有出血或同种免疫等情况;同时,输入的血小板存活期约为5 d,故应2~3 d输1次。部分临床医生输注血小板后未评估CCI值,无法判断疗效,且单采血小板价格较贵,多数患者经济条件有限,故经常达不到输注量的要求。③部分医生对输血相关的法律意识淡薄。轻视输血相关医疗文书的规范书写在医疗纠纷中的影响,如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医师未签名或未签时间;输血前未检测传染性指标或患者拒绝检查而未签字等;少数医生认为输血后患者症状好转就行,输血结束后完全无输血相关记录或在日常病历书写中一句话带过。

科学合理安全的输血是对现代输血发展的基本要求,临床医生要做到只给真正需要输血的患者输血,坚决杜绝人情血、保险血。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输血,从而减少患者不必要地冒经输血感染病毒的风险[3]。一份完整合格的输血病历应包括输血知情同意书、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不良反应汇报单,并且按照要求准确无误的填写[4],因为一旦出现输血相关的医疗纠纷时,输血病历将作为最直接的责任认定的法律依据。针对此次抽查的输血病历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整改对策:①输血科应加强输血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对规范化输血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认识。②输血管理委员会对输血流程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督管理,并及时反馈沟通,做到检查、反馈、整改再检查的循环模式。③医院应加大对不规范输血的惩处力度,将医生合理用血的评价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

总而言之,基层医院输血科离三级综合医院的评审标准仍有一定的差距,临床科学合理化用血任重而道远,需要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共同完成。

参考文献:

[1]刘玉清,康熙雄.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541-546.

[2]田兆嵩,何子毅,刘仁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7-22.

[3]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16.

[4]唐锦辉,孟浦,成于珈,等.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6:216-217,330-333.编辑/杨倩

上一篇:DSA手术室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围手术... 下一篇: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