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会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研究

时间:2022-08-26 02:18:10

应用型本科会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应用型本科会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目前,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针对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就业和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经济法课程要结合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考试模式,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会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

经济法课程是应用型本科会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责任意识及运用经济法基础理论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法律实务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应用型本科会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难以满足学生对专业领域经济法律知识的需求以及学生今后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经济法教学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因此,会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必须根据专业特点确定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考试模式,以便更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应用型本科会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法律基础欠缺

学生法律概念不清,法律基础薄弱是会计类经济法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难题,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尽管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大学一年级都开设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但其中涉及的法律知识面较窄,与经济法课程联系不大,加之该课程是一门考查课,多采取大班教学,教师和学生都不够重视,因此,学生了解和掌握的法律知识很少甚至可以说是严重不足,这就必然对经济法学习和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在经济法教学时,教师根据课程的需要在教学中不得不增补大量的法律常识。例如,在讲授企业法、公司法时涉及到法人概念及法人具备的条件,教材中没有提到,但这些知识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讲授合同法时要补充民事主体及民事行为能力等等。法律常识的欠缺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加大了教师授课的工作量,影响了教学进度。

(二)教材选用缺乏专业实用性

教材是教学之本,一本好的教材对于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根据任课教师的专业性,会计类专业经济法教材的选用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选用针对所有经济类专业所编写的教材。这类教材版本繁多,章节大同小异,内容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国际贸易、经济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专业所需要的各种法学知识,具有各专业普遍使用性。但这类教材没有充分考虑到会计类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其中有很多内容不适合学生专业培养以及学生未来就业需要。选用这类教材的大多是从事公共课教学的教师,由于缺乏对各专业教学要求的了解,在选用教材时忽略了各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另一类是选用全国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作为教材,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主编的经济法。这类用书所编排的内容切合会计专业的教学大纲以及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知识结构很有条理性、针对性,实用性也很强,但知识点过于详细、繁琐,重难点不明确,内容多达500余页,书中没有配套的案例分析,如果作为教材不仅学生从心理上很难接受,而且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讲完根本不可能。

(三)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类许多专业都要开设经济法课程,专业不同,培养目标和要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许多教师没有考虑专业培养的差异性,为了方便自己的教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按照同一教学大纲,同一授课计划,同一教学内容讲遍各专业。具体到会计类而言,经济法教材的有些内容会计类专业并不适用,例如,知识产权法、竞争法、环境法和自然资源法、信托法、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些内容与会计类专业其它课程交叉、重叠,如税收法律制度在税法这门课程已经学过,票据法律制度在其它课程也有涉及,但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对授课内容做出调整,结果浪费了大量教学时间。

(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缺乏多样性

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由于受课时的限制,经济法课程的任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大多数采用讲授法,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没有任何教学互动环节,课堂毫无生气,枯燥乏味,这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有些教师虽然也使用了案例教学,但仍是教师讲授、分析案例,学生很少参与讨论,并且所选取的案例要么专业性太强,过于复杂,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么选取的案例比较陈旧,与现实不接轨,缺乏吸引力,根本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手段上,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也仅仅是对制作的PPT课件的简单展示,实际上只起到课堂板书的作用,远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二、应用型本科会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教材选用、内容选取要有针对性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介于教师和同学之间实施教育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价值观念、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类经济法教材的选取,要依据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初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选取难度适中,实用性较强,符合学生专业需要,最好带有大量典型案例的教材。

教材选定后,任课教师要针对会计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需求合理安排和精心筛选讲授的内容。

首先,要依据会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目标安排授课内容。“会计类专业经济法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与会计行业有关的经济、民商法律的基本知识,理解各种法律制度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解决实际案例,注重考察的是学生的经济法综合素质能力,”所以,民法、商法的有关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其次,注意经济法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内容重复交叉。会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中的一些章节内容如会计法律制度、票据法律制度、税法法律制度等与其他专业课程有交叉,这些内容会计类专业完全可以不讲或者少讲,以节省教学时间。再次,教学内容的选取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1990年开始,我国实行会计从业资格准入制度,凡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必须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今后自身发展还有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这些资格考试都涉及到经济法的内容。因此,会计类专业的经济法教学内容应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中经济法内容相呼应,无缝对接。这样,不仅符合专业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就业及今后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综上所述,会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主要讲授以下内容:一是商法相关制度。内容包括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证券法、票据法等。二是民法相关制度。内容包括合同法、担保法、仲裁与民事诉讼法。

(二)注重案例教学法

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法学课程必然离不开案例教学,讲授经济法时案例教学尤为重要。会计类专业学生由于自身法律基本知识的欠缺以及经济法课程法律条文的枯燥,如果只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适时、合理的插入生动的案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枯燥、晦涩难懂的法律概念、理论简单化。运用案例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择的案例要有针对性、代表性,难易适度,贴近生活,与教学内容结合紧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好是从近几年会计资格经济法考试真题中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运用到课程教学中。第二、案例的呈现方式可以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在展示时,可以是一段文字或者一张图文并茂的材料,也可以是剪辑的一段视频录像等,但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案例的使用要适时、恰当。在讲授新课之前运用案例导入,留下悬念容易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在讲完概念、法规之后,通过案例“以案说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四、案例必须能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最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考试模式

改革、创新考试模式是今后高校将面临的重大课题。应用型本科会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是一门考试课,长期以来拘泥于传统的笔试。这种考试模式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以及会计等级考试严重脱轨。目前,无论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还是会计等级考试都是通过计算机实行考试(机考),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计算机上完成答题。机考是以系统自动组卷、自动阅卷、无纸化考试为特征的一种新型的考核方式,属于绿色考试,可以节约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保证考核方式的公平有效。经济法课程应采用机考,不仅可以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及会计等级考试接轨,使学生即早适应这种新型的考试模式,而且也可以避免传统考试学生抄袭及成绩认定过程中的人为因素等现象发生。

三、思考与建议

(一)在经济法课程开设之前,应用型本科会计类专业可以开设经济法基础这门课程。不仅为今后学习经济法这门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对于学生而言较为实用,因为学生在校期间都要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甚至初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基础是必考科目。而经济法是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这些只能工作后才可以参加。

(二)任课教师编写适合自己学生层次的讲义或教材供学生使用,配上一些典型的案例和多样化的习题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增加实践环节。一些教师课堂上也开展了教学实践,如模拟法庭、课堂讨论等,由于经济法课程教学课时有限,上课学生人数较多,利用教学时间开展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也不太现实。但会计类专业都安排有实训课,经济法的某些内容与其它课程有交叉,完全可以利用其他学科的实训课开展实践环节。如经济法中票据法、担保法,可以借助实训让学生练习票据内容的填写,票据如何背书,票据质押的款式、票据保证的款式书写要求等。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学课时,而且也让学生得到了实践。

参考文献:

[1]齐晋.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构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03):4752

[2]党淑蓉.浅议大学教材的选采问题[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3):5859

[3]荣远兰.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思路[J].法制与经济,2011(06):119120

[4]黄君若.关于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8):5254

[5]王素君.目前高校机考存在的优点、问题及改进建议[J].教育理论与研究,2014(30):162163

作者简介:

王志军(1970-),男,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经济法研究。

上一篇: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探究 下一篇:浅析企业文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