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关于铁路安全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2-08-26 02:15:54

新形势下关于铁路安全管理的思考

摘 要: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使得铁路运输市场之间竞争也变得更加艰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铁路新建工作的开展,增大了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提升对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解决铁路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才能确保铁路运输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

关键词:铁路;安全管理;措施

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承担着国民经济发展运输的重要任务。运输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铁路自身的运输效能和经济效率,而且关系着所有乘客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强烈反响。

1 铁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运输设备老化,技术装备缺失。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交通运输事业的重视,国家对铁路建设的投入也在不断扩大,各地方、各铁路局纷纷加大了对基层铁路设施的建设力度。然而,企业虽然对铁路的基础设施投入较多,但是在设备的维护工作上有所欠缺,维修资金无法落实到位,既有设备的质量每况愈下,失修、报废的情况也较为严重。此外,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铁路企业的安全措施做的也不到位,例如,铁路方面,仅有一些基本的安全保护装置和无线调车灯显设备,红外线轴温探测器等装置在铁路方面使用率较低,铁路还停留在依靠人盯人的陈旧管理方式,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无法从设备和根本上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在铁路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基础设备的维护工作,保证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

1.2 组织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运输市场的主力军,铁路货运主要以大型企业服务为主,体现企业发展的意志,因此,也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目前我国铁路正处于转型期,但依然实行传统企业的管理方式,而忽视了铁路自身的管理特色,没有建立铁路有效的运输管理机制,更没有对铁路职工现场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整体队伍经常出现纪律松弛、工作散漫现象,违规违章操作屡见不鲜。此外,由于铁路运输行业自身考核监督和激励制度的不健全,没有对铁路职工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职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高,非常不利于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特别是伴随着铁路部门的调整、改革、新建,原来的铁路法规和规章制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现代铁路运输安全的需求了。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对铁路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改,但是还不能满足铁路变化的需求,导致职工作业无所适从。

1.3 员工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薄弱。我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相应的,我国的铁路运输业具有点多、线长的特点。在全国庞大的铁路网中,有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在来回穿梭的列车上兢兢业业的工作,更有不计其数的员工为各铁路站段服务。要保障铁路安全,首先就要从铁路的工作人员着手,抓好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他们的安全教育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任职的铁路职工大部分正值中壮年,占据着铁路运输一线的重要工作岗位,他们中大部分已经形成思维定式,缺乏求知、创新意识,甚至部门职工对待工作消极、懈怠,在铁路安全管理中隐藏了巨大的危机。

此外,铁路企业的行车工种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企业内部招工、调配或复转军人,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加之铁路内部的技术交流较少,员工总体上知识技能不足,安全意识不强,预知、防范危险和伤害的能力不够。多年来,各铁路企业,特别是各铁路行车、运用单位严格控制正式用工数量,在此背景下,作为企业辅助单位的铁路运营部门很难争取到足够的人才引进指标,造成铁路运输人员和技术力量断档。

2 加强铁路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加大企业投入,完善铁路基础设施。针对目前我国铁路企业发展的现状和铁路企业自身拥有的特点进行安全计量检测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对讲机等各种作业设施配备,能够确保设备配备符合铁路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够确保铁路企业设备配备的更加完整,从而进一步提升铁路运输过程中的效率和安全性。另外就是要进一步完善与铁路相关的作业流程和交接制度,强化铁路运输信息的管理工作,做好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统计分析工作,同时还要结合铁路运输企业作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应急预案方案的科学制定,强化对铁路运输企业标准化管理和建设工作,例如,需要铁路运输企业的车站行车班组能够严格按照国家铁路总公司的需求进行作业,同时要做好对《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车站管理细则》的执行工作,对铁路运输组织开展标准化的管理,采用对讲机等较为先进的工具,确保联控效应,进一步确保设备的安全,提升铁路现场管理和控制工作。同时就是在进行线共用、运输协议的签订时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对于铁路中明显存在安全隐患和铁路运行效率较低的不给予签订,同时还需要做好与其他路企的协商工作,共同制定出现场运输组织作业的标准,全面提升对现场操作的控制水平。

2.2 强化员工培训,做好人员配置优化。在整个企业铁路运输组织管理中,第一步就是要加强对铁路职工培训和学习工作,提升铁路职工对运输组织管理工作的认识,从而保证铁路生产活动正常运行,通过强化对铁路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企业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运输组织管理工作需要铁路内部车、机、工、电、辆等各专业进行协调工作,这就需要更高素质的、专业的员工,从而提升企业经营活动的工作效率。但是如何有效培训员工,就需要建立一支更专业、更高素质的复合型铁路职工队伍,然后结合目前铁路企业的需求,组织那些特种作业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到国外相关学校进行学习和培训,对于那些考试达标和合格的人员,需要他们持证上岗。另外就是铁路车站要加大对全员的岗位操作流程和岗位职责的培训力度,进行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培养,实现铁路员工队伍、铁路机车司机、养路工等技术岗位的年轻化,铁路员工队伍年轻化对于推动铁路运输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非常有益。此外还需要做好铁路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的培养工作,进一步提升铁路企业运输生产工作效率。强化对铁路职工的监督和管理力度,纠正他们在工作中的消极思想和不良作风,对于那些在工作中违法违纪的行为进行严惩,从而保证铁路现场工作秩序的维持。

2.3 做好铁路运输检查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实际的铁路运输工作中,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对日常工作和工作现场的检查工作,这样能够及时全面的了解铁路运输现场作业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采用目前先进的通讯信息技术建立联控机制,强化对铁路现场工作的监管,及时做好相关设备的维修和更新工作,提升设备运行安全。此外就是建立一个定期评比制度,强化铁路安全管理工作,对于铁路运输过程中出现的违规作业,要进行严肃的处理,同时对于那些工作效率低下的作业就行合理的调整。

2.4 完善铁路运行的外部环境。铁路的运行安全受到客观环境因素的制约。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或许无法控制它的来临,但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危害降到最低。因此,要加大对铁路建设事业的科技投入,提高铁路应对劣势环境的能力,就是要利用科技手段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测,把我国的气象灾害预警和预报体系与铁路的指挥控制系统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国家气象局下属的地面气象站、天气雷达以及高空探测站组成的气象监测与预报网络的数据信息与铁路信息系统结合起来,使铁路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权威、准确和及时的气象资料,对于由气象灾害造成的列车安全事故有着极强的预防作用,对于建立有效的铁路气象灾害监测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因暴风雪、冰雹灾害而产生的铁路安全事故。

3 小结

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扩大了经济发展的范围,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随着社会趋势和外部环境的整体变化,铁路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铁路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一定要从铁路的基础设施、人员培训、监督检查和客观环境控制等四方面着手,加强对铁路安全的管理,降低铁路运输的安全风险,提高火车运行和职工工作的安全性,从而确保铁路运输能够在一个安全、平稳的情况下运行,从而进一步促进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提高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红.论铁路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J].科学时代,2013(11).

[2]王晓俊.新时期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18):77-77.

[3]李宁.贯彻落实《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深化推进铁路安全风险管理[J].法制博览,2015(5):144-144,143.

上一篇:突破中学课程改革的瓶颈靠什么 下一篇: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