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剪短了天鹅的翅膀(上)

时间:2022-08-26 02:08:20

是谁剪短了天鹅的翅膀(上)

这是一次三年级期末调研试卷,题目要求以“大灰狼、兔子、猴子”展开想象,编写一个童话故事。命题者的意图是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原以为童话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文体,学生一定能够编出想象丰富、生动有趣的故事,但在教师的阅卷过程中却发现学生的想象力让人担忧,要么情节平淡,要么出现逻辑上的矛盾,好不容易发现一个写得精彩的,却是小时候就读过很多遍的翻版名著童话。现将学生习作归类如下:

一、习作再现

1.平淡如水

(1)小猴和小兔想骑自行车,它们就去找小马、小鸡、小狗,它们在公园里骑了一会儿自行车,就回家吃晚饭了。(2)大灰狼追兔子和猴子,兔子和猴子拼命奔跑,把大灰狼甩掉了。(3)猴子去摘桃子,回家发现兔宝宝被抱走了,就去大灰狼家里把兔子抱回了家。

2.逻辑不通

(1)大灰狼在后面追,前面有一条河,兔子和猴子跳了过去,大灰狼却掉到河里淹死了。(2)大灰狼追赶兔子和猴子,兔子和猴子往一块石头边一站,大灰狼在石头上撞死了。(3)小猴看见大灰狼欺侮兔子,拿了一根棍子就把大灰狼打死了。

3.套用名著

(1)兔子对大灰狼说,有个更厉害的狼要吃它,结果狼被带到河边,看着河里的倒影发狂,掉进河里淹死了。(2)趁大灰狼睡着的时候在它的脖子上划了一个洞,放进了石头,大灰狼醒来后一走路就死了。(3)送糖给大灰狼吃,结果把大灰狼的牙齿给吃坏了,再也咬不动小动物了。

二、原因分析

想象力,指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在记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构成形象或独立构思出新形象的能力。翻看学生的试卷,我曾一度反问自己,这难道是三年级学生正常的想象发展水平吗?在语文教研组会议上,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家都有着同样的感觉,这样的想象思维狭窄,受限明显。

我想起不久前在一篇文章中读到:孩子问妈妈为什么公园里的天鹅不能飞上天。妈妈告诉她那是因为人们剪短了天鹅的翅膀。孩子就像一只只美丽的天鹅,想象力就是孩子的翅膀,也是习作的翅膀,那又是谁剪短了孩子们的翅膀呢?经过调查,我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乏味的生活造成了平淡的情节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和客观现实制约着写作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表现,制约着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制约着写作主体写作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小猴和小兔想骑自行车,它们就去找小马、小鸡、小狗,它们在公园里骑了一会儿自行车,就回家吃晚饭了。”其实这样的情节正是很多学生真实生活的反映。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放学回家除了做作业,基本上没有什么活动,难得有机会出去玩玩,也只能约相熟的同学骑骑自行车,在小区里晃一会,就“回家吃晚饭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挤压着孩子的活动空间,邻里、同伴沟通少,在无形中就削弱了孩子的生活经历,因为交流和互动能为想象力、创造力提供较好的环境。各种各样的学习班也挤掉了学生的玩乐时间。前段时间,我在班里作了一个调查,全班42个学生,参加各类学习班的竟有40人,最多的双休日要参加5个培训班,从钢琴、舞蹈、绘画到英语、主持人,孩子一直在“赶场子”,哪里有时间去观察、体验生活,哪里有时间和空间让思想自由驰骋?因此说乏味的生活造成了平淡的情节。

2.无厘头的动画片影响了想象逻辑

打开电视,有专门的少儿频道、动漫频道,即使综合频道也有固定时段的动画片,但这些动画片的质量却是良莠不齐。夸张和想象是动画片的表现形式,但很多片子夸张过度,制作、表现手法粗糙,缺少了事物应有的内在逻辑。为了制造笑点而刻意夸张,缺少思维张力,使本应开发想象力的动画片反而影响了学生想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于是就出现了兔子和猴子能跳过去的河,大灰狼却掉进去淹死了的情节。

3.狭隘的童话阅读限制了思维拓展

学生的习作中出现了套用名著情节的现象,从《老虎拔牙》《狼和小羊》到《狼外婆》,情节是那样的熟悉。有人不禁要问,难道读名著不能启发想象力吗?回答是否定的。但如果反复听来听去,读来读去就那么几个故事,也会成为一个约束的框框。对童话的阅读引导,同样是《灰姑娘的故事》,中国孩子从家长、书本处得到的信息是:后妈都是坏人,有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灰姑娘就会成为漂亮的公主;而美国的老师和家长则要引导孩子从中学会守时、得到朋友的帮助、要学会爱自己、寻找故事中的破绽。可见我们对童话阅读的引导缺少开放式的阅读提问,这样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拓展。

4.太多的“规定”扼杀了想象空间

如今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寄托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孩子们在父母的关注下长大,在得到全方位照顾的同时,也要遵从各种各样的“规定”,没有思想的天马行空,何来创造力?很多时候,我们鼓励顺从听话,却不鼓励标新立异;鼓励中庸、随大流,却不鼓励竞争、冒尖;鼓励稳妥可靠,却不鼓励异想天开;鼓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却不鼓励个人的独特性;鼓励儿童把成人的兴趣当做自己的兴趣,却不保护和激发儿童天性中潜在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学校,我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要求的是“标准”答案,太多的“规定”扼杀了想象空间。

上一篇:课本剧,语文课堂的别样风景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班级有效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