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增强生理学教学效果

时间:2022-08-26 01:37:58

联系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增强生理学教学效果

摘 要: 生理学是医学的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抽象。生理学理论教学中多方面联系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如在绪论教学中、每节课导言中联系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生理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相互渗透,既可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又可培养学生运用生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生理学理论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理学教学 日常生活 临床知识

生理学是医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护士生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学好生理学,对后续的《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生理学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抽象等特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同时,生理学课程开课时间较早,学生在学习时大多认识不到生理学知识的重要性,也给生理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时,适时将生活中的实例及临床医学知识插入生理学教学过程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生理学的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生理学教学中进行了多方位与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相联系的实践探索,在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介绍我们在教学中多方位联系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的做法和体会。

一、重视“开场白”,以精彩的绪论章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绪论课,能使学生对《生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此,笔者把《生理学》绪论的教学作为一个重点对待。而一些教师对绪论认识不足,认为仅是开场白而已,无关紧要,因此出现不重视,草草而过的现象。笔者在绪论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清讲透绪论所要求的内容以外,还多查阅一些资料,特别尽可能地介绍一些有关生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令人敬仰的科学家(尤其是中国的生理学家)及其钻研精神,以及生理学每一新发现对医学的推动作用和生理学发展最新动态,等等,使学生对《生理学》有一个深刻的“第一印象”。另外,在讲授生理学的绪论课中,必须强调生理学与相关学科相互关系。如在绪论课中,就可以有目的地介绍《生理学》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的关系,强调临床医学主要是以《生理学》为基础的,通过说明基础―桥梁―临床的关系,阐明要想在临床上更好地护理病人,就要学好生理学,只有打好了这个基础,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护士。这样,多数学生对上《生理学》课就有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也就有了自觉学习的动力。

二、联系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导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生理学的内容的确比较枯燥,但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主动性的学生,如果教学过程中仅仅着重于讲授课本的理论知识,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使学生处于自身有目的、有意识的主动活动中,很难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每次课的教学过程中,以相关的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为引言,比如,在讲授循环系统的静脉回流时,以长时间下蹲后突然站立会头昏眼花为引言;在学习能量代谢与体温这一章节时,让学生回忆,发热的时候往往还会有冷的感觉,还会寒战;在介绍肾脏的排泄功能时,以肾炎病人往往出现水肿为引言。这样联系日常生活及临床知识后,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中导出理论知识,学生会感到这些知识点比较“亲切”,注意力就会更集中,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更高。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师的责任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善于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积极运用所获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便形成专门人才必备的技能和技巧,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为引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结束理论教学之后,抽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根据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分析相关的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中所涉及的机制。同时,在每个章节结束后,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同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自己思考相关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并尝试用书本上的知识点解释生活中的小常识。比如,在学习完消化生理后,让学生解释“饭后为何不应大量饮水”;在学习完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后,引导思考“望梅止渴”所涉及的机理;在讲授完能量代谢这一章后,让学生说出寒冷季节多吃牛、羊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御寒的原因。这样,简单的传授、灌输知识转化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启发,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多方面结合临床病例,培养学生学习临床知识的意识

笔者认为,生理学理论教学与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结合,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两者必须积极主动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方面联系临床病例。例如,对于内容简单的理论讲授,可以开门见山,提出临床病例,指出其相关症状体征,接着逐次展开生理学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内分泌章节中,讲解甲状腺激素生物学作用时,可先举出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例,提出其怕热、多食、消瘦、兴奋等相关症状体征。然后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体征呢?自然过渡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促进记忆。对于生理学知识复杂的内容,讲授时对基本内容、基本机能和基本理论单向直线描述讲授,待相关知识讲解完毕,举出一病例,针对其临床表现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如泌尿生理章节:肾脏泌尿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三个环节。先讲解其各个环节,讲解结束后,举出临床上的肾衰病例,选择一些表现如:贫血、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钾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释。这种讲授方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起到了复习知识加深理解的作用。

生理学理论教学中结合日常生活和临床知识合是一个较好的教学模式,与单纯理论教学模式相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1],与单纯理论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拘一格。在教学方法的尝试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总结,既要总结经验教训,又要避免矫枉过正,总之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必须反复探索,互相借鉴,才能创造出自己别具一格、切实可行的教学法。

参考文献:

[1]林晓晖,陈宁园,韦红华.浅谈如何提高高职专业的生理学课堂教学效果[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1):115-116.

上一篇:解题需要化归思想 下一篇:阅读,开阔英语教学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