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分析

时间:2022-08-26 12:35:50

吉林市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分析

摘要 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以及随时间的变化,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对2014年10月末吉林市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分析表明:重污染时近地面层相对湿度较高,与AQI(空气污染指数)呈正位相;混合层高度和AQI呈反位相;近地面层逆温明显,易于形成重污染;重污染发生阶段合成场结果表现为高空为高度脊或暖脊控制,地面为高压控制。对寻求如何更好地预测大气污染的消散与持续时间,做好空气质量预报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重污染天气;过程分析;气象要素;吉林吉林

中图分类号 P458;X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231-02

大气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已经直接影响到了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的身体健康。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难题[1]。空气污染和空气质量预报都与大气环流状况息息相关,针对重度污染天气的发生状况,结合大气环流及天气要素状况,做好空气质量预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笔者从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2个方面,对2014年10月末吉林市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力图从中找到预测吉林市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

1 资料来源

本文所用污染物观测资料由吉林市市环境监测站提供,包括吉林市区6个观测站点(哈达湾、东局子、电力学院、化工学院、江南公园、九站)的空气污染资料。气象资料为同期吉林站的常规观测资料以及长春探空资料。

2 污染天气过程

天气实况见表1。2014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吉林市出现一次连续的重污染天气。AQI(空气污染指数)维持在200以上,最高的达889,环境监测已达到爆表的程度,如图1所示。

从10月28日开始污染物浓度开始呈上升趋势,28―30日首要污染物为PM2.5,10月31日至11月1日首要污染物为PM10。

在这5 d中空气质量等级均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5级,为重度污染,11月1日出现小幅降水,午后冷空气下沉,风力加大,污染下降到3级,结束了这次重污染的过程,这是吉林市在2014年最长的一次重污染过程。

3 气象要素分析

3.1 地面风

在气象条件中,静风是造成污染物高浓度最重要的气象条件之一。当风速很小时,不利于污染物水平输送,易造成污染物在局部浓度升高[2-3]。从表2可以看出,10月28日至11月1日吉林市的地面主导风向为南风,平均风力均在2级以下,风速最小只有1.0 m/s,表明大气水平扩散能力极弱。

3.2 相对湿度

综合评价就是要将多组不同的数据进行综合,因而可以借助于标准化法来消除数据量纲的影响。标准化公式为:

Yi=(Xi-X)/s

对相对湿度和AQI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从图2可以看出,相对湿度与AQI的位相相同,高的相对湿度对应着高污染。这与前人对湿度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湿度除了能够间接影响大气中的化学反应速度外,对空气污染的直接影响并不大,在同等污染浓度情况下,湿度通过影响气溶胶的吸湿增长而对能见度(污染的表观)产生重要影响[4]。

3.3 大气稳定度

大气污染程度取决于污染物排放量及污染物的扩散能力。而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气的稳定程度,当大气稳定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大气污染程度高,当大气不稳定时,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大气污染程度低[5]。用逆温来看大气的稳定度,从图3可以看出,31日污染最重是逆温,地面与850 hPa的温度差达2 ℃以上,从图4可以看出,从10月27日8:00至11月1日8:00始终为逆温,这说明吉林市产生重污染是低层逆温所致。

3.4 混合层高度

本文计算了2014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的逐日AQI和混合层高度,从图5可以看出,混合层高度持续低于800 m,大气湍流交换能力持续偏弱,导致重污染天气持续,混合层高度与污染呈反位相,即污染值越高,混合层高度越低。

混合层向上发展时,常受到位于边界层上边缘的逆温层底部的限制。与此同时也限制了混合层内污染物的再向上扩散。混合层高度越低越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式中,T为地面气温,Td为露点温度,单位为K;Uz为Z高度处的平均风速,单位为m/s;Z0为地面粗糙度,单位为m;f为柯氏参数,单位为s-1, f=2Ωsinφ,其中Ω为地转角速度,φ为地理纬度;P为帕斯圭尔稳定度级别(大气稳定度级别为A―F时,P值依次为1―6)。

3.5 天气形势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别作了10月28日至11月1日的500 hPa的高度和温度场的平均及地面气压场的5 d合成场如图6和图7所示。合成场结果显示:污染天气发生时高空处在高度脊和暖脊中,地面处在弱高压控制。

3.6 环境因素影响

本次重度污染过程发生在东北地区燃烧秸秆期间,并且部分地方已经开始取暖,使得大气中凝结核增多。

4 结语

发生重污染时近地面层相对湿度较高,大部分时间维持在80%以上,与AQI呈正位相。混合层高度和AQI呈反位相,污染越重混合层高度越低。大气层结稳定,近地面层逆温明显,易于形成重污染。重污染发生在稳定少变的大气环流背景下,合成场结果表现为高空为高度脊或暖脊控制,地面为高压控制。大气中凝结核增多易于重度污染的形成和维持[6]。

5 参考文献

[1] 罗森波,罗秋红,谢炯光,等.广州市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统计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6,22(6):567-573.

[2] 耿建生,丁爱萍,陈佩君.南通市一次连续空气污染过程的气象特征分析[J].广州环境科学,2006,21(3):18-21.

[3] 程丛兰,李青春,刘伟东,等.北京地区一次典型大雾天气的空气污染过程物理量分布特征[J].气象科技,2003,31(6):345-350.

[4] 蒋维楣.空气污染气象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 吴鱿.南宁市一次较高空气污染指数过程气象条件分析[J].广西气象,2004,25(1):40-43.

[6] 吴兑.灰霾天气的形成与演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162-166.

上一篇:三明市梅列区杉木与壳菜果混交林中壳菜果生长... 下一篇:天气预报方法及误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