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8-26 12:27:19

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以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征, 治疗以转移性右下腹痛的手术为主。护理急性阑尾炎病人,术前应做好急症手术准备,术后护理预防切口感染、腹腔残余,鼓励早期活动,应严密观察,防治内出血、 脓肿等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86-02

1 病因

急性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多为肠道内各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除全身抵抗力下降外,发病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胃肠功能紊乱:如肠炎引起的反射性痉挛,导致阑尾腔狭窄,管壁血运障碍,则促使阑尾炎的发生。(2)阑尾梗阻:阑尾壁狭窄,如有粪块、寄生虫等堵塞时,其远端死腔内的寄生菌大量繁殖,成为发病的关键。阑尾壁上的淋巴组织肿大、阑尾肿瘤等也可引起阑尾梗阻。(3)粪石压迫:停滞于阑尾腔内的粪块,水分被吸收后成为了粪石,可使受压处的阑尾黏膜缺血坏死,细菌入侵,从而导致急性阑尾炎的发生。

2 临床表现

1转移性右下腹痛,疼痛多开始于上腹部或脐周,位置不固定,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呈持续性,80%的患者有转移性腹痛。2 胃肠功能障碍恶心、呕吐出现较早,但程度较轻,盆位阑尾炎时炎症刺激直肠和膀胱,可引起里急后重和排尿疼痛症状;弥散性腹膜炎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3 全身症状早期有乏力、头痛等。单纯性阑尾炎,体温仅轻度升高;明显发热、发生寒战、中毒症状较重,多为阑尾化脓、坏死;高热、黄疸,则可能为化脓性门静脉炎。

3 护理措施

非手术治疗(包括术前)的护理:①做好心理准备,给予心理支持。主动热情服务于患者,带患者至病房,熟悉病区环境,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及医院规章制度,减轻焦虑。对需要手术的患者向其解释手术的目的,手术前准备的方法及术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打消患者顾虑,取得合作。②卧床休息,取半卧位。疼痛时可教患者将双腿屈曲,以减轻疼痛。③饮食和补液。轻者可进流食,重者应禁食,禁食禁食期间静脉补液以维持能量及水、电解质平衡。④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⑤保守治疗期间,在疾病确诊的情况下可是但应用解痉剂,但禁止应用强力止痛剂,如吗啡、哌替啶等,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同时禁服泻药及灌肠,以免肠蠕动加快,肠内压力增高,导致阑尾穿孔或炎症扩散。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和腹部症状、体征的变化。如果患者腹痛加剧,体温升高,脉率、呼吸加快及局部有腹膜炎体征,说明病情加重;如果患者腹痛减轻,体温下降,是病情好转的表现,可继续保守治疗;如出现寒战、高热、黄疸应考虑为门静脉炎的可能。⑦术前准备:做好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及主要脏器功能的检查,做好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并记录。嘱患者术前6h禁食水,对以有腹膜刺激征的患者术前置胃管,根据医嘱给予术前用药,按手术要求准备麻醉床、氧气等用物。

术后护理:①:患者因麻醉而意识不清时, 应有专人守护 防止坠床,并帮助患者翻身。 要加强患者口腔护理及皮肤清洁工作,并协助其饮水、 进食、排便等, 老年患者术后注意保暖, 经常叩背 帮助咳嗽, 预防坠积性肺炎。 患者回病房后,按其不同的麻醉方法给予适当卧位,患者全身麻醉未清醒时,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分泌物流 出,避免误吸引起窒息。腰椎麻醉患者应去枕平卧6h~12h,防止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可低枕平卧。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后 12h,或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如置有引流管, 待血压平稳后应改为半卧或低姿半卧位,可减轻切口肿胀及疼痛, 并有利于愈合,以利于引流和防止炎性渗出液流入腹腔。 ②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生命体征,每1h 测量血压、脉搏 1 次,连续测量3 次至平稳。如脉搏加快或血压下降,则考虑有出血,应及时观察伤口,采取必要措施。腰麻、硬膜外麻醉,去枕平卧6小时后给予半卧位;全麻,需患者清醒、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③饮食: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手术当天禁食,术后第1天进流质饮食,第2天进软食,在正常情况下,胃肠功能逐渐恢复,第3~4 天可进普通食物,并逐渐增加食量和次数,如果不适,再次改为半流食。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补液。化脓、坏疽性阑尾炎或穿孔的患者要在胃肠功能恢复,排气后 方可进食,但勿进甜食或牛奶,以免引起腹胀。④早期活动:轻症患者术后6h可下床活动;重症患者及老年人可在床上多翻身,活动四肢,待病情平稳后应及早下床活动。术后24h 可适当活动,有助于全身血液循环,防止发生肠粘连,促进伤口愈合,预防并发症。 ⑤做好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发生。按医嘱给予抗菌、补液、止血治疗。注意伤口情况,避免弄湿,并且在咳嗽或大笑时,均需按压伤口或以腹带包扎,以免引起疼痛或造成伤口裂开,伤口疼痛时,可按医嘱给予 止痛药,做好心理护理,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⑥伤口换药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并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疼痛及脓性分泌物等感 染迹象,如有红肿可给予伤口理疗。⑦心理护理: 术后一定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腹痛急性阑尾炎最早出现的症状是腹痛,大部分解释病因,分析病情,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给予他们更多的理 解、关怀和体贴,使患者在精神上、心理上得到安慰和鼓励,减轻思想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争取早日康复。

4 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4.1 预防感染:术后 3d~5d 体温持续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患者感觉伤口疼痛,切口周围皮肤有红肿触痛, 则提示有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多因手术操作时污染,坏疽或落,患者表现面色苍白,伴腹痛、腹胀、脉速、出冷汗,有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必须立即平卧,镇静,氧气吸入,静脉输液,同时抽血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准备手术止血。

4.2 腹胀处理: 因胃肠功能抑制,咽下空气及肠内容物引起病常为阵发性脐周或上腹隐痛,然后逐渐加重, 数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80%的患者有转移性腹痛。腹痛突然减轻,并不一定是好现象,可能是阑尾梗阻解除或阑尾穿孔[1]。

4.3 术后疼痛:正常术后疼痛于麻醉作用消失后最严重,随后逐渐减轻。若疼痛较重,影响睡眠休息,可遵医嘱酌情给予一般止痛药,如果术后第3天仍疼痛较重,必须查明原因,观察是否切口感染, 并妥善处理。

4.4 腹腔残余脓肿:患者表现术后持续高热,感觉腹痛、腹胀,有里急后重感,进而出现中毒症状。应注意采取半卧位引流,使分泌物或脓液流入盆腔,减轻中毒现象,同时加强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者建议做引流手术。

4.5 粪瘘: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手术时误伤肠管等, 均可导致粪瘘。粪瘘通常为结肠瘘,形成时感染一般局限在盲肠周围,无弥散性腹膜炎的威胁,体温不很高,营养缺失亦不严重,

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大多能自愈。阑尾动脉出血均因阑尾系膜结扎线脱也可导致腹腔内出血,要做好检查。

4.6 健康教育:保持良好饮食,卫生和生活习惯,餐后不剧烈运动,尤其跳跃,奔跑等。及时治疗胃肠道疾病,防止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自我监测,发生腹痛或不适及时就诊。阑尾炎周围脓肿者,出院时应告知病人3个月后再次住院行阑尾炎切除术。

参考文献

[1] 吕树森.外科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256.穿孔性阑尾炎尤易发生

上一篇:尸体样本血醇分析一例 下一篇: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灌注治疗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