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新报成“废品”

时间:2022-08-26 12:24:33

可怜新报成“废品”

哪儿都有废品收购站,因为哪儿都有废品。

废品收购站收购废品,是天经地义的事,若收购起崭新的成品来,就有点怪了:是改行做了成品批发站,还是成了窃贼的销赃窝点?

然而南京的一些废品收购站既未改作成品批发站,又并非销赃窝点,却在日日大量收购当天刚刚出厂的成品。《金陵晚报》报道说,每日清晨,那些废品收购站门前就排了一溜摩托车,车主正是报贩,在等待着将成捆的当天新报纸过磅售卖。据说,仅一个收购站一天就能收购重达两吨多的、尚未解开包装带的新报纸。谁能说得清,整个南京市究竟有多少万份当天的新报纸难逃“才下印刷机,就进废品站”的可悲厄运?

可以想见,为这些报纸的正常出版而辛勤忙碌着的记者、编辑乃至印刷工人们,若是知道了自己付出的辛劳和心血中,很大一部分竟是耗在了将整筒整筒的洁白新闻纸化作涂上油墨的崭新废纸,心中会是怎样的苍凉和酸楚。

纸质传媒虽然因为电视的空前普及与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早已退出一统天下的新闻霸主宝座,但是报纸仍然在亿万读者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由于有了高科技与高投入的坚实依托,今天报纸内容的丰富、新闻的快捷、图片的精美、版面的活泼,远非20年前所能比。因此,尽管报纸多被视为精神快餐,而不像书籍那样阅读之后还被收藏,却仍受大众欢迎。人们以一睹新报为快,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信息和无穷无尽的知识。将大量根本未与读者谋过面的合格的新鲜报纸塞进废品站,既是对众多报纸从业人员的莫大侮辱,也是对广大读者阅读需求的公然漠视。

如此有悖常理、有违公德的怪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记者为我们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南京报业竞争的激烈,使得一些报纸每日的版面达到六七十版,而报价却压低至不到二角,比废报纸的收购价还低。既然报贩直接将从报社发行处批来的成捆新报送进废品站即可轻松获利,又何必自讨苦吃、沿街叫卖呢?

多数报社自身的运转、生存和发展,已经不再依赖政府拨款,当然也不全靠报纸发行收入,而将广告收益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了。报价压低些,发行量增大些,自然有助于广告业务量和收入的增长。至于大量报纸根本无缘与读者见面、发行数中有几多水分,当事者似乎并不在意,广告客户也难以摸清底细。这类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极大浪费,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日复一日地演绎着,没有人震惊,没有人痛惜,在大肆糟蹋物质财富的同时,悄悄地污染着一些人的精神世界。

现在,终于有记者关注这一怪现象并挺身而出大声疾呼了。而且,有些报社的决策层已经重视并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了,例如《金陵晚报》就提高了报纸的批销价,用经济手段切断伸向报纸的“黑手”。

报纸发行应是一种经营活动。正常的经营活动应当提倡、保护;而非正常的经营活动,例如倾销活动,该不该受到制裁呢?回答应是肯定的。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轮椅上的“记者梦”等 下一篇:如何做好突发性事件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