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满天飞,整理需有方

时间:2022-08-26 11:00:11

试卷满天飞,整理需有方

随着高考的脚步逼近,你的课桌上是否已堆满了各种试卷和习题册?要知道,这些复习试卷都是老师们根据不同复习阶段的规律精心挑选的,上面总结了历年高三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和我们的一些知识盲点。如果系统地整理试卷、归纳错题,将会对高考有很大的帮助。但是,面对着数不清的试卷和仅剩的短暂复习时间,也许你会有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觉。究竟应该把试卷锁进书柜里,视而不见,还是从容不迫地“变错为宝”呢?答案自然是后者。就让我们从整理试卷开始吧!

一、聊胜于无,轻松心态,从零做起

平时已注意总结错题的考生,此时可以做两件事情:把错题本从厚看薄和不断充实新错题。如果平时没有总结错题,此时也不用慌张,要轻松心态,让我们从零做起,只要方法得当,提高效率,触类旁通,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单选分类,卡片存档,随时复习

大家可以每天回顾5―10份试卷的单选题,将知识点不太清晰或做错的单选题用笔标注出来,然后打开语法书目录,在每道题目的旁边标注题干考查的语法章节,如冠词、形容词和副词、动词和短语、时态和语态、简单句与复合句等,并把类似的题目放在一起。准备一些卡片和文件夹,在文件夹的封面写上语法章节的名称。每张卡片的正面贴上3―5条类似的题目,然后在语法书的相关章节查阅具体的解题原理,并写在卡片的背面(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标注此内容在语法书中的具体页码和行数)。例如:

卡片正面

1. ―I stayed at a hotel in New York.

―Oh, did you? You with Barbara.

A. could have stayed B. could stay

C. would stay D. must have stayed

2. ―There were already five people in the car but they managed to take me as well.

―It a comfortable journey.

A. can’t be B. shouldn’t be

C. mustn’t have been D. couldn’t have been

3. I told Sally how to get here, but perhaps I for her.

A. had to write it out

B. must have written it out

C. should have written it out

D. ought to write it out

卡片背面

“情态动词+完成时”所表示的意义(见语法书P86)

大家也可以利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间记录题型和解题原理,尽量做到当天的试卷当天归档。每天利用零散的时间抽样进行自我检测,在复习过的题目旁边做适当的记号,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比如,看过一遍的题目用红色笔标注,看过第二遍的用橙色笔标注……直到看到类似的题目时能迅速想到解题原理,就可以将错题卡片放入另外的文件夹,留作以后参考。如果有些题型,如短语的比较、介词的应用、时态的对比等,实在难以在短时间内记牢,可以将相应的卡片收集在一起,整理成“考前必看50题”之类的文件夹。

三、完形阅读,两种分类,答案溯源

由于完形填空题和阅读理解题语篇较长,考生们往往不太愿意回顾。然而,我们发现,有些同学会集中在某种文体的文章中出错,或者在某些题型上容易出问题。所以对完形填空题和阅读理解题的整理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即按文体分类和按题型分类。

按文体分类比较简单,主要适用于对完形填空的整理。可以将文章按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夹叙夹议等体裁进行归类,在归类过程中观察容易产生错误的文章类型。根据笔者的观察和总结,就完形填空而言,说明文和夹叙夹议类的文章出错率较高,因为与记叙文相比,这两类文章的上下文线索不太明显。但是,近年来完形填空多选择以第一人称为主的夹叙夹议励志型材料,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和真切的现实意义。因此,在使用文体分类的方法时,要一边整理,一边重温语篇,并理解语境的逻辑关系和深层含义,理解文章的情景和作者的态度,这些都是解题的关键。

按题型分类的方法特别适用于阅读理解题。高考对阅读理解的考查主要分为五种题型:主旨大意型、推理判断型、猜测词义型、事实细节型和文脉逻辑型,而文脉逻辑型是重中之重。以下是各种题型的常见提问形式,可供同学们整理试卷时参考:

主旨大意题

事实上,老师讲解试卷的时候就是试卷整理的开始,应该边听老师分析,边做两件事情:一、追根溯源,将选错的或是没有把握的题目的每个选项在文中相应的位置标记出来,目的是进一步分析错误的原因(阅读理解题的选项通常来自文中,所以要分析为什么当时没有找到答案的根源,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答题时间内迅速锁定答案的源头);二、归纳题型,在题目的旁边及时标注题目类型(参考上文),更重要的是在整理的过程中总结哪种题型容易犯错,怎样可以避免错误,这样可以节省课后整理试卷的时间。

四、修改作文,研读范文,自建模板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高考前,大家不妨从写过的作文中按照不同文章题材相应挑选一到两篇进行修改。修改时注意以下几点:1. 人称和时态(注意人称的上下一致性和不同文体应采用的时态,增强文章的缜密性);2. 句式(注意句式的多样性,不要总是使用主谓宾结构和简单句,要适当地使用被动结构、倒装结构、复合句、独立主格结构等,增强文章的观赏性);3. 衔接(注意句与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推敲前句与后句、上文与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恰如其分地使用过渡词和过渡句,增强文章的连贯性);4. 用词(尽量使用地道的单词和词组表达意思,增强文章的档次感)。

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可以向老师讨教,获得修改的建议,也可以自己用范文进行比对,取长补短。世界上没有标准的作文模板,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在研究写作的过程中通过反复使用和推敲,可以针对不同的体裁整理自己的文章模板(即起承转合的套路),这样在高考中才能得心应手。

高考成功的秘诀不是不出错,而是不在过去栽跟头的地方再次倒下。在高考前多空出点时间整理试卷,回顾分析,总结归纳,能让我们对知识点的把握更系统,这往往比继续做新题效果更明显。另外,在关注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同时,我们要对过去考试过程中做题的节奏进行分析,使做题的时间分配更合理,确保万无一失。

(本文为江苏省第十期教研课题《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微观比较研究》中期成果)

上一篇:对企业实施六个标准管理体系整合的研究和体会 下一篇:新课标卷物理考纲的变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