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环境意识

时间:2022-08-26 10:35:10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环境意识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难题之一。人是环境问题的受害者,也是环境问题的制造者,更是环境问题的解决者,现今的人类,经常要处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关系,关系处理不好,就会成为环境问题的制造者。因此,提高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可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初中学生的环境意识:

一、开展探究式学习,增加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由于环境教育的教学信息具有开放性,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对环境信息的及时报道,使教师和学生获取有关信息几乎是同时的,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知识传授已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对这些新信息的特点分析、理解及看法则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初中地理教学可采用启发的探究式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投影、图片、录像等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表演科学小品等,让学习者在有先备智慧的基础下,透过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真实情境的问题,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态度和价值观,提高环保责任感。

二、巧妙运用问思教学法

问思教学法是由教师主导教学内涵,选择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呈现教材,使用不断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其过程包含:重视资料搜集整理与分析、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和价值判断与选择的流程。学生在其中根据资料整理分析、概念归纳作出价值判断,在获取环境知识与环保技能的同时使学生的环境意识得到提升。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要针对现实生活中突出的环境问题,结合教材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研究问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浓厚兴趣,教学应从大家身边的事例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地方特色,以学生身边能够感受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去。

三、利用户外教学,让学生在环境中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户外教育在教学中所占地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内,户外的任何场地皆可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脱离了过去教室内听课的方式,学生必须主动参与观察、探究和体验,不仅能提升学习的效果,也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通过户外活动,学生可以逐渐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并且在自然中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地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浓厚兴趣。活动过后,要求学生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一篇文章、一本游记或创作一则小品,这样就可以使同学们对此充满成就感,从而使他们对以后的活动充满期待。

四、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

社区环保教育活动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可结合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节庆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举办一次环保嘉年华活动,举行一场有奖知识问答比赛,举办一期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板报比赛,举办一场以“人类·环境·发展”为主题的学生论坛,举办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计算机网页竞赛,举行一次学生上门收集旧报纸、杂志服务,举办一场废物雕塑展览。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热爱社会公益事业的品质。建立社区环保宣传站,打破传统的发传单、读材料的旧模式,用新颖形式,实现学生和社区居民的互动,在宣传教育别人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环境意识。

上一篇:如何写好“这一个” 下一篇:浅谈数学卓越课堂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