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教学的信息化改革

时间:2022-08-26 10:22:49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的信息化改革

摘要: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其集文字、图像、图形、音频等一体化的优势在当今社会叱咤风云,而高中历史课程包罗万象,源远流长,资料丰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改中最主要的议题。

关键词:创新;现代信息技术;历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竞争的实质已经归根结底到人才的竞争。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成为各国为了在国际竞争当中抢占先机而争先恐后做出的重大抉择。那么,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实现教师和学生观念的转变,如何应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教学手段,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其教学模式的整合就势在必行。

1、高中历史教学课改的实质

随着当前我国课程教改的深入,关于其整合的内涵,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本文提倡的所谓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就是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过去抽象的历史事实,通过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历史信息,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历史进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反思历史、运用历史的能力。

2、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缺乏直观、生动、真实的历史资料辅助,其主要以教师课堂讲述为主,学生很难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而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使得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成为了师生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不仅仅辅助教师教课,更主要的是它们逐渐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我们借助这一工具,最终能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从而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

3、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信息技术的改革

从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入手,紧密联系教学实际,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研究,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必须做到以下三个转变:

3.1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当前,教师一直是知识的讲授者而不是学生的指导者,创设有利于学生民主参与课堂的和谐氛围就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合作者,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使命。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学习资源,学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网络操作技能和资料检索能力,就可以通过各种网上搜索引擎,方便快捷地获得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在教学中历史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

3.2学生方式的转变

当前国内新编的高中历史教材增加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历史,感知历史,还要研究历史,以史为鉴。但是国内高中生由于受地域、经济、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对于一些需要亲身实践的研究过程无法实施,尤其是那些地处偏远,文化古迹很少的地区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互联网络来打破时空的界限,来加强发达地区与其它偏远地区师生们之间的研究交流。通过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刺激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使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激活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力,树立创新思维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来实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辅以计算机的帮助,让学生自主参与,从而实现高度的自主性、探索性的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开放的氛围,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与网络建立联系,指导学习、参与讨论,实现由维持性学习向探究式学习的转轨,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自由和主动。随着历史学科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自主地进行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及在网上寻找信息,寻求答案,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经验,变过去那种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探寻未知,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信息素质的养成。

3.3媒体作用的转变

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把媒体从原来作为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利用信息技术的形、声、光、文本等多种信息来表现知识内容,让学生感受领悟历史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形成图文并茂,声情同步,动静结合,丰富多彩的教学场景,从而克服学生思维定势,创设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情景。高中历史教师可利用网上资源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学习更多的历史教学方法,下载很多教学用的图片和课件。多媒体的教学可以节省大量板书时间,同时容纳大量史料,做到知识重点清晰,从而扩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高中历史教师应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不再局限于表面的技术层面,我们应该把培养创新人才真正地、逐步地落到了实处。我们历史学科在如此大潮流的趋势下,更应该结合自身不可再现的、综合性的特点,利用各种资源、技术,贯彻各种新理念,来整合“历史”教育,来优化历史课堂,使历史学科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学科和渠道。

结语:当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工作伙伴。它使得历史教师在深刻领会教材的基础上,可以超越教材,实现教学的激情。它给学生展示了知识的广阔空间,教会学生在现代信息爆炸的社会如何进行学习,实现学习的个性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学科。我们相信,随着新课改的理念逐步进入高中历史课堂,逐步溶入到历史教学思想中,落实到历史教学行为中,未来高中历史新课改的学科整合领域又会焕发出奇光异彩,显示出更鲜亮的活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 《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3、 历史《新大纲历史课改标准》

上一篇:幼儿园的隐性课 下一篇:辅导员人格魅力在学生谈话工作中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