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有益探索

时间:2022-08-26 09:23:37

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有益探索

【摘 要】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运行模式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从以往的单纯实现社会效益逐渐向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转化,要求我国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完善会计核算的意见。

【关键词】 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 监督 固定资产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运行模式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从以往的单纯实现社会效益逐渐向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转化,这种变化形式也对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有了新的要求,要求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在以往的工作基础上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适应当前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

1.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必要性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会计核算工作非常重要的,与一般企业的会计核算一样,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是对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连续性的记录,会计核算工作也不单单是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流通情况进行的监督和管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资金流通情况的了解可以全面掌握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从而加强财务管理,而且会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要按照目前的会计准则进行。随着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从而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因为在改革的过程中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在财务管理中首先需要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这就需要通过加强会计核算来实现。另外一方面,事业单位的性质与其他的工厂企业不同,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

2.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固定资产管理不科学

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管理不科学,主要表现三个方面,第一,对固定资产没有进行计提折旧,很多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中往往是按照固定资产原来的价值进行计算的,对于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磨损等情况没有考虑进去,导致固定资产虚增。第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很多固定资产管理手续不全,有账无实的现象经常发生,在固定资产登记中没有严格的程序。第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相关的制度,因为在事业单位进行会计集中核算中,固定资产分散与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加上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会计人员很难对固定资产进行现场管理。

2.2预算管理不到位

预算管理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是从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预算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方面,会计人员在编制预算的时候没有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各部门的预算编制不具体不细致,降低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另外一方面,在预算执行中执行力不强,不能按照预算标准进行,超支现象严重,而且预算资金的使用比较混乱,很多时候支出项目界定不清,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尤其是在预算资金的使用中对资金的管理不足,导致预算管理失去其意义。

2.3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比我国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是靠政府拨款维持运转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会计核算基础较差。但是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进行,对会计核算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受到以往工作模式的影响,会计核算工作中并没有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作保障,会计核算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可以凭借的规章制度,也没有想要的约束制度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的随意性比较大,很多时候就会出现不按照会计准则进行核算的现象,从而导致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2.4没有强有力的监督

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所以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尽量避免各种错误的出现,虽然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谨慎仔细,但是由于会计核算工作中设计的环节比较多,管理的内容比较复杂,必可避免的就会出现各种错误,所以要加强会计核算监督工作,但是在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监督机制还没有形成,会计人员往往是在超自由的环境中工作,对于发现的各种问题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处罚措施,导致会计核算中各种措施经常发生,不仅影响了会计核算的质量,而且有可能给事业单位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3.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措施

3.1引入权责发生制

在以往我国的事业单位资金主要是靠国家财政支付的,所以在会计核算中是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资金的收付实现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的,在这种核算模式中,不管经济活动是在哪期发生的,只要是在当期进行资金的支付,那么就算作是当期的资金收支,这样就造成会计核算中对资金情况没有真实的把握,会计信息失真。而权责发生制指的是在会计核算中以经济活动的发生作为依据,这样可以保证在不同时期内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准确性,对于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财务情况有星系的记录和反映,方便会计人员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帮助单位领导进行正确决策。

3.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所有资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就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按照相关的标准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购买阶段要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估,使用之后要不定期的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正确估量固定资产的价值,从而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净值报告。另外一方面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盘点和清算工作,定期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于需要报废处理的固定资产要按照相应的程序做报废处理,并且从固定资产总值中进行削减,对于部门之间借调出去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办理相关的手续,确保固定资产账实一致。(下转第199页)

(上接第197页)

3.3加强会计监督工作

在事业单位中要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一方面,事业单位自身要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监督,在事业单位内部设立相应的会计审计机构,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于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另外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合要求的现象,例如会计账簿不合理、私立账簿等情况要采用严厉的措施进行处罚,通过处罚起到警示的作用,从而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性。

3.4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要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就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保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立法力度,在制定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要对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不仅要保证法律法规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要保证法律法规具有实用性,同时要协调好不同法律条款之间的关系,避免执行中发生各种冲突,这样可以保证在会计核算中能有法可依。单纯的立法并不能保障会计核算的有序进行,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要提高全体人员的法律意识,明确会计核算中的法律责任,对于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要通过法律法人手段进行解决。

3.5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也是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一方面,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事业单位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培训技术,帮助他们掌握更加专业的会计知识,使会计人员在工作能更妥善的处理各种问题。另外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在工作中保持正确的思想,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结论: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防止固定资产虚增,在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需要坚强会计监督工作,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从各个方面保证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李小民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的弊端和改进[J] 科技信息, 2010(28).

[2] 王德思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民营科技, 2010(08).

[3] 康碧琼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和改进建议[J] 中国农业会计, 2011(01).

[4] 徐远东 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J]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5] 苗慧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 中国市场, 2010(09).

[6] 葛劭芳 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J] 现代商业, 2006(08).

[7] 王芬 改进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思考[J] 理论学习, 2008(03).

(作者单位:沈阳市环境保护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

上一篇:《弟子规》德育思想浅析 下一篇:不完全契约理论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