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以载道 墨香情浓

时间:2022-08-26 09:04:24

2007年秋季,按照广东省教育厅的文件要求,书法课走进了全省的中小学课堂:“将书法作为我省中小学地方课程,每周安排一节”。在普通中小学开足、开好书法课,在提高学生书写水平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开设书法课的初衷。

笔者在“书法进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情境体验对于书法教学的能动作用”的课题初探,试图探寻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书法得到学生喜爱并实行有效教学的途径。

课题背景:

这个世界有了人就有了艺术,

这个世界有了人就有了教育。

艺术和教育是孪生的兄弟,教育中必有艺术,艺术中必有教育,两者应该水融、难舍难分。蔡元培先生在谈到美育可以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时说:“美育可以使人知人生的可爱,人与人的感悟便不期然而然地更加浓厚起来。”

在当前的书法教育和书法活动中,有两种明显的倾向需要避免,一种是过于强调技术与技法的训练,为参加“考级”和“大赛”而进行的教学与训练,忽略了艺术的熏陶,当然也就谈不上心灵的感悟,这样的训练对于书法教学是不够全面的。另一种倾向是大量的学生只能以“观众”式的心态,始终隔着一道“屏幕”如同雾里看花一般欣赏书法作品,不能直接参与到书法艺术美的创造过程中。有一位学者说得好:“美育活动可以丰富多彩,但如果不能接近和进入一种美的境界,那只是活动,不是美育,美育的本质意义不在于技术层面,不在于获得一些技能技巧,而在于培育美的精神。”

从地域特点思考,东莞处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西邻广州,东接深圳、香港,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多元的文化冲击,使许多家庭的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疏远,感情淡薄;许多同学之间缺乏友谊,难以沟通和交流。

具体实施:

1.书法比赛与校园文化

按照东莞市教育局的规定,每学年上的学期中小学要进行艺术展评活动(两年一届),我们学校结合书法教育的优势,将书法作为一个品牌和固定赛事来进行。如在艺术节上的“谁与争锋”书法现场大赛,场面热烈、阵容宏大、参与面广、效果好。另外有以年级主办的硬笔书法专题比赛,如书法特长生书写对联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比赛结束以后,我们都在第一时间将比赛的优秀作品布置展出,大型的展览安排在大展厅,小型的展览就将书法作品张贴在橱窗、墙报栏。

我们学校的书法比赛的一个特色是与语文科组的友好配合,每一次比赛都是与语文科组联合举办,在书写内容上多加斟酌,避免简单重复的古诗文,力求选择“与时俱进”的内容,努力营造鲜活的校园文化。

例如在中央提出“八荣八耻”,建设和谐社会时期,我们选择了这样的书写内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荣辱是镜,道德为邻”、“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和睦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知书达礼和为贵,为人处世谦受尊”、“寒窗共读存同学深情,学海泛舟感老师鸿恩”,等等。

又如在2008奥运年到来之际,我们选择了这样的书写内容:“大筑鸟巢迎凤舞,高擎圣火看龙飞”、“迎奥运千帆翩舞生秀色,讲文明四海扬波沐朝晖”、“五环飘舞言语不通心共映,四海欢呼地区有异志相同”,等等。

2.一封家书与感恩父母

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能拉近家长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吗?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一幅字与其身世、性格、情感、潜意识、家庭环境等密不可分,这些就如同基因一样被带入作品的每一笔线条和每一个汉字之中。因此,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由物质材料构成的,而且还带着这些“基因”的信息情感交流的造型载体,少年情怀的物质体现向父母敞开心扉,加深亲情,学会感恩。于是,我们策划了“写给父母的一封信”的书法活动。

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更加希望把字写得漂亮,“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的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

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上帝不能亲自到每一个家庭,于是他创造了父母。这是我听过的赞美父母的言辞中最美好、最动听的话。你们给了我的心,你们给了我的命。不知不觉13年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这些年来要不是你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辛辛苦苦地赚来血汗钱供我读书,我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幸福,所以我要衷心感谢你们。

开学快两个月了,学校开设了一门新的课目书法,书法可以修身养性,培养定力,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一定要写一手好字,这是义务,更是一份民族的自豪感。每一节书法课我都会学到好多的东西,也知道了写字的一些要领,相信我的字会大有进步的,我可以做得到!

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女儿张文琪

2008年4月10日

我们从初一、初二学生的一千多封家书中评选出80件作品布置展览,在展览期间同学们认真观摩作品,不但欣赏其书法,而且品味字里行间的真情。许多高中的学生看过展览很受启发,有几个班级自发地给老师写信,表达感恩之情,并且布置在教室后面的墙报栏上。在展览期间,来学校参加家长会的学生家长们看到孩子写给自己的信,感慨万千地在留言簿上表达心声,并且高度评价学校的艺术教育在教书的同时更在育人。

3.公开信与同学情

同学之间的友情,是学生们在体验了父母及亲人的亲情之后的另一种情感体验,由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是学生的主体,所以学会团结互助、尊重他人、克服自私心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言为心声,书以载道。”书法具有教化功能,于是我们策划了“我把祝福送给你写给学长学姐们的一封公开信”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加深同学友情,建设和谐校园。

活动得到了德育处和班主任们的大力支持,在初一、初二的同学中普遍开展,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将全班的作品在墙报上展出,然后每个班级评选出15幅内容感人、书写精美的作品参加学校的展览,艺术组的教师再从每班评选出5幅优秀作品,对其作者进行技法辅导,用有特色的纸张书写作品并进行装裱,布置成高规格的展览,供全体同学观摩学习。同学们非常重视,绝大多数同学都是与家长共同构思之后写出这封信的。

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高三、初三学兄学姐垂鉴:

耶鲁踪寻,康桥踏迹,未名湖畔,清华园里。似日耀月,似月压星,松湖一出,所向披靡,莞邑一芳,天南一奇。左承百年老校之沉淀,右创新新世界之神奇。古榕新发,可成大厦,建功待在今日。

百卷挥汗,千笔洒雨,书堆纸旁,汗青室内。其勤胜祖,其功胜吕,生颜一悦,施时有计,古城一磨,南国一炼。日读古今中外之华章,夜解数理生化之难题。血汗常洒,方修正道,立业祈盼明朝。

幼为华附莞中之桃李,长成清华北大里栋梁。

初二(10)班 黄海丹

二八年五月二十八日

结论:

情境的体验使学生们自觉关注书写技法的提高;书写技法的提高更加便于学生们顺畅地表达情感。在这样能够充分体验情境的书法活动中,学生们主动学习书法知识、提高书法水平成为一种可能,因为在这样的书法活动中,学生们是带着一颗虔诚之心书写作品的。“一切艺术都源于情感抒发与交流的需要,因此,抒发与宣泄人的情感就是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这种时候,是辅导学生们书写技法的最佳时机,抓住最佳时机进行有效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成效。

上一篇:作为少儿书法教师的几点感受 下一篇:学习书法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