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官兵 在灭火救援中的自身安全

时间:2022-08-26 08:22:14

消防官兵 在灭火救援中的自身安全

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1996年至2008年的13年间,全国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行动和业务训练中共牺牲184人、受伤2724人。其中在灭火救援行动中牺牲148人、受伤1304人,业务训练中牺牲36人、受伤1420人。“十五”与“九五”期间相比官兵伤亡总数上升30%,2006至2008年的三年与同期相比又上升了18%,由此可见训练和灭火救援处置中消防员伤亡事故呈现出逐年攀升、高发的严峻态势。

施救中不该出现的危险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致灾因素大量增加,传统与非传统、自然与社会的安全风险交织并存,火灾及其它灾害事故呈现出突发性、多样性、复杂性和残酷性,消防部队灭火与应急救援行动时刻面临着巨大风险,稍有不慎极易造成官兵的伤亡。

2008年7月17日12时许,上海市奉贤区雷盛德奎有限公司塑胶车间着火,过火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扑救过程中建筑构件突然倒塌,3名官兵牺牲。

2009年7月3日,北京通州消防支队新华街中队在处置地下污水池被困群众事故中,由于一名战士空气呼吸器面罩被被救者挣扎时拽掉而中毒牺牲。

2009年7月2日20时40分左右,北京平谷消防支队和平街中队在扑救一座6平方米砖混结构建筑(内存危险化学品和杂物)时,房间内突发爆燃,造成门外的6名战士烧伤及1名供电局员工灼伤,其中2名战士伤势较重,呈轻二度烧伤。

2009年8月2日,浙江省诸暨市公安消防大队城东中队战士王熙智在袁家灯具厂火灾扑救中,深入着火车间内灭火时被突然脱落的带电导线击倒,经送医抢救无效牺牲。

为了更好地适应灭火与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近年来消防部队深入开展了高空、地下、泄漏、爆炸和烟火等高强度、高仿真的实战训练,一旦安全措施不到位,也易导致伤亡。

事故教训告诉我们

大凡灭火救援行动官兵伤亡案例,都离不开指挥无序、指挥失误失策、现场失控和指挥员没有预见,而极少数属于预料之外。

通过对灭火救援战斗伤亡案例的分析,反映出有的基层指挥员火场侦察意识缺乏,对作战对象建筑结构、内部布局、工艺流程等情况掌握不够准确,不能预判灾害发展的潜在危险,未进行侦察就展开战斗行动。盲目内攻,片面强调速战速决,忽略安全防范,不能正确处理进攻与撤退的关系,甚至在无保护、无防护条件下作战,在小火中犯低级错误,造成伤亡。

此外,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是保障消防员灭火救援行动的最重要防护装备,然而我们在灭火救援实践中是否正确使用、是否教育到位了呢?由于平时缺乏系统的安全防护训练,在进入密闭燃烧空间、有毒气(液)体场所、易燃气体泄漏等灭火救援现场中容易发生偏差,导致战斗员无谓的中毒、触电、灼伤等事故的发生。譬如灭火救援现场佩戴空气呼吸器犹如开车要系安全带一样难,有些战友不见烟雾不戴面罩、烟雾不大不戴面罩、感觉不适才佩戴、战友戴时我也戴,好像戴一个面罩是做给他人看的,火场回来弄的像野战军似的两鼻孔黑碳。还有就是内攻人员安全导向绳、水带(枪)没有一步到位,有的战斗行为受各种因素干扰而任意改变原来的战斗部署,小组成员在烟雾中走失,没有遵循“右进左出”原则,酿成惨痛教训。

部分事故教训还与现场环境不熟、单位及其存储物品性质、周边水源和建筑物特性不了解有关,有些不起眼的灾害对象在处置过程中与侦察不细致不到位有关。试想,消防部队如果对辖区情况不了解,灭火救援作战预案不制订,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难免会束手束脚,甚至发生意外事故。

不论是扑救火灾,还是抢险救援,指挥员到达现场后的首要任务是外部观察、询问知情人和深入内部侦察,全面掌握现场情况,并根据侦察情况确定处置方案,有效地实施灭火救援。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不同的燃烧对象需要使用不同的灭火剂,防止延误战机,不因装备、灭火剂选用不合理不灵活造成官兵伤亡。

面对多样化的灭火救援任务,部分总队、支队缺乏烟热、燃烧、火幕墙、化工装置等模拟训练设施,高温、缺氧、浓烟、高空、垮塌等仿真实战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处置技术,战术训练开展的还不够深入和广泛,一旦在现场遇到危急生命的情况,往往躲闪不及,导致伤亡。仅“十五”期间,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在各类灭火救援行动中就有26名官兵因建筑物垮塌而牺牲,占牺牲总数的51%,基层官兵应急避险技能亟待提升。

在灭火救援活动的现场,也有一些不可抗拒的危险因素经常引诱事故的发生。但是,“安全”、“准确”、“迅速”是活动的基本原则,缺一不可。

平时多流汗 战时少流血

安全工作责任在领导,制度是保障,关键在落实。各级军政主管是安全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责无旁贷的第一责任人。首先,要切实建立并完善安全组织机构,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指挥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任务明确,形成党委统揽、主管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官兵自觉防范的工作格局。其次,各单位要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形势分析,全面评估基层安全工作状况,认真查找事故安全隐患,分析隐患成因及根源,对发现的问题要一抓到底,做到整改问题不过夜、件件都要落实,消除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后,必须坚决摒弃回避问题、掩饰错误、推脱责任、“丧事”当作“喜事”办的不良风气,把安全工作纳入班子建设、队伍考评体系,与领导责任相挂钩,与单位和个人的评先创优、晋职晋衔、立功奖励相挂钩,落实“事故一票否决”制,并严肃追究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 俗话说“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因此,必须深化安全科学训练,树立“严格训练出安全”的观念。只有训练与实战贴得紧,按照操作规程训练,了解手中装备的性能,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摔打磨练,才能使官兵掌握处置的要领,提前预见实战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并通过针对性训练提高应对能力,确保实战中的安全。如果一味回避训练风险,片面追求“零伤亡”,人为地降低训练难度、强度,以牺牲战斗力来保安全是不可取的,将来在实战中可能会带来“大伤亡”。实践证明,训练质量越高,安全工作就越有保障,安全工作做好了,就能为扎实有效地组织训练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必须把训练与安全统一起来,而不能“对立”起来,从而实现安全率与战斗力的共赢。

实战中,指挥员的因素往往决定着安全工作的成与败,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环节,不断提高科学决策和精确指挥的能力与水平。瞬息万变的灾害事故现场要求我们要把指挥员培训作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并完善专业培训体系,明确初、中、高级指挥员练兵内容,通过集中培训、战例研讨、实战演练等方式和途径,推行指挥能力考评,大力提升各级指挥员的实战决策能力。并且,火情侦察是否全面深入直接影响着能否有效实施精确指挥,因此各级指挥员要第一时间开展火情侦察,充分借助各类信息资源,利用外部观察、内部侦察、询问知情人等多种途径,全面了解现场情况,辅助决策,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在建筑结构复杂和石油化工火灾扑救中,把各种关系灭火救援的信息作为实施决策的重要基础,增强预见性和科学性。且在实战中,指挥员要统揽全局、以变制变,比如在强攻近战时,要组织官兵敢打敢拼,危急时刻要果断撤退、以利再战,尤其是在部署深入内部攻坚的灭火力量时,要少而精,严格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和突况的应急措施。同时,也要留有轮换力量,防止疲劳作业而造成伤亡。(本文作者系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石景山支队副支队长)

上一篇:“实名制”车票落实了什么 下一篇:徐老怪:3D儿女情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