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肺切除术后机械通气病人的观察护理

时间:2022-08-26 07:22:06

全肺切除术后机械通气病人的观察护理

【摘 要】全肺切除术是治疗中心型肺癌、经久不愈的肺脓肿、肺结核、毁损肺、主支气管断裂、支气管扩张反复感染或大咳血、囊肿导致肺功能丧失者等病症的最佳治疗手段,而机械通气则是纠正病人术后呼吸不易恢复,苏醒延迟、呼吸衰竭等病症的有效措施,正确的使用机械通气,防止和减少并发症,是促进患者顺利恢复,延长其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我院胸外科自2011年3月---2012年5月共收治术后机械通气病人26例,经过大家的精心护理,疗效确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全肺切除术后;机械通气;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52-02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6例全肺切除术后行机械通气病人,ASA I---II级,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22---76岁,机械通气时间最短2小时,最长5天 ,除1例放弃治疗外,均治愈。

2 护理

2.1心里护理;对于估计术后可能行机械通气的病人,做好术前的心里护理工作,讲明机械通气的作用和目的,介绍成功案例,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使病人有安全感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教会病人用手势代替语言表达,如抬手表示同意,摆手表示反对,或用写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护理时要做到积极、耐心、细心、关心,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术后仍处于麻醉状态下的病人,不存在心里问题。对于术后清醒不配合,特别是不能耐受气管插管、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以减少病人的能量消耗。

2.2 呼吸系统的护理

2.2.1机械通气时的呼吸监测

2.2.1.1气道内压 机械通气时观察气道内压是比较常用的一项监测:连续记录最高气道内压(PIP)峰值,是监测肺和气道情况变化,管道异常、(漏气、气道堵塞)的简便方法。

2.2.1.2通气量 (1)潮气量:进入或呼出的气量。机械通气时潮气量成人一般为400---500ml,也可按8---12ml/kg计算,小儿6---10ml/kg计算。

(2)每分通气量: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机。(3)肺泡通气量:通气时进入肺泡的气体,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死腔量)X呼吸频率。

2.2.2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

2.2.2.1气囊压的监测 气道峰压过高可造成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要注意气道压对套囊最小封闭压的影响, 维持高容低压套囊压力在25cmH2O-30cmH2O之间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粘膜毛细血管灌注压,可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及气管食管瘘,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对于长时间保留气管导管的机械通气病人可每4小时放气3―5分钟。

2.2.2.2气道湿化 正常时吸入的空气经过呼吸道时起到温暖、滤过和湿润作用,机械通气时病人失去这种保护作用,因此必须通过湿化器来保护呼吸道粘膜。湿化器温度控制在30―40度,保证足量的水蒸气随呼吸回路进入呼吸道。

2.2.2.3吸痰 由于机械通气病人呼吸道失去了正常的防御机能,加之卧床时间较长,机体抵抗力降低,易发生肺部感染。对于呼吸道分泌物和痰量较多的机械通气病人,要做到随时吸痰,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用两根吸痰管分别吸引气管导管和口腔,避免交叉感染,吸痰时密切观察血氧和心率变化,每次吸痰时间不大于10秒,以免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2.3 疼痛的护理:疼痛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都造成伤害,胸部切口疼痛可使患者胸廓运动减少,不敢深呼吸和用力咳痰,以致气体交换减少,气管和支气管内分泌物潴留,增加了肺不张和肺炎的发病率,严重的疼痛不但使人丧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甚至会使人失去生活的勇气。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重视患者的疼痛,为其提供优质的镇痛服务。应用止痛剂止痛,作用时间短,且不应过频使用,应用自控式止痛泵的患者,止痛效果可靠,维持时间较长,病人可得到较好的休息,利于病人恢复。

2.4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全肺切除术的病人,肺内压力发生改变,导致纵隔摆动或大血管移位。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目的是引流胸腔内的积气、积液,发现各种并发症。同时也是为了维持双侧胸腔内压力平衡,防止纵隔过度摆动影响健侧肺部膨胀。为保持引流管通畅要经常反复挤压,放置引流管时用钳夹住,根据患者的胸内压情况做短时间的开放,一次放液量不能超过500ml,观察有无皮下气肿或气管向健侧移位等情况,观察心脏位置。严格记录每次放胸液的量色质变化,及时发现活动性出血及感染先兆,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查明原因,对症处理,引流管一般在术后3日内拔除。

2.5 皮肤护理:机械通气病人机体功能降低,抵抗力下降,皮肤营养和弹性随之降低,易发生褥疮。在护理工作中, 保持床面清洁、干燥、松软适宜,每天定时翻身拍背,减少局部受压, 按摩骨突出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对于瘦弱病人,用气垫仪,避免褥疮发生。帮病人活动四肢,做适当运动锻炼,有利于防止肌萎缩及关节僵硬。

2.6 撤离机械通气的护理

2.6.1 撤机指征

2.6.1.1临床指征:(1)诱发呼吸功能急剧衰退、导致机械通气的直接原因已经消除或基本控制。(2)患者自主呼吸能力明显改善:较低水平的通气支持即能维持理想的动脉血气结果;短暂的脱离呼吸机不会引起生命体征的明显波动;咳嗽有力,能自主排痰。③全身状况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严重心律失常;内环境稳定,无酸碱平衡紊乱或电解质失衡;(3)神志清楚,精神状态稳定。

2.6.1.2生理指标:(1)最大吸气负压>1.96~2.94kPa;(2)肺活量>10~15ml/kg;(3)潮气量>5ml /kg;(4)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FEV1.0)>10ml/kg; (5)静息分钟通气量

2.6.2 撤机护理 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则撤机越困难,应尽可能的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病人病情平稳,生命体征趋于正常时,可让病人带气管导管先行自主呼吸,如血氧和心率正常,可试行脱机,脱机过程中密切监测病人的心电、SaO2、BP、R、P、意识状态,如各项监测指标仍正常,可拔出气管导管。

上一篇:选择适合我国现状的唐氏综合症产前筛查和诊断... 下一篇:综合治疗加健康教育防治儿童弱视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