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改中中学历史课的创新教学

时间:2022-08-26 07:12:28

试论新课改中中学历史课的创新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其整体素质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创新能力理解接受 素质培养大胆创新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担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中学历史的创新教学如何展开,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与心得体会,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教学观念的改变与创新

1.变史实陈述为学史教育

历史学科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教师所要讲述的内容均是历史上发生的各种事件,如果教师把握不好,很容易便会把历史教学变成对史实的简单陈述,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历史史实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历史教师上课前要特别注意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知识的分析,不仅要告诉学生在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更重要的是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以及我们从中可以汲取的经验和历史教训。

2.化死记硬背为理解接受

教师可以通过对历史知识的系统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历史,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找线索、作对比等方法对历史知识进行灵活的记忆和掌握。比如,在学完《世界近现代史》(上册)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可以指导学生从背景、目的、性质、领导阶级、内容、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分析各自形成的原因,这样学生学习不仅学到了系统的知识,也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3.从知识灌输到素质培养

受应试教育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造成学生在历史学科考试时能得高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运用历史知识对各科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当然,教师应始终坚持在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1.寓情于教,师生互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如果教师不能做到寓情于教,教中有理,活跃课堂气氛,保证师生互动,那么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就会减少,也难以实现良好的课堂效果。教师要以生为本,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兴趣爱好,然后投其所好,使传授的东西能被学生主动吸收和掌握,同时注意调节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笔者在讲述“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一内容时,发动学生编排了“杯酒释兵权”这一历史小品。通过编排历史小品,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突破了“北宋初期强化中央集权”这样的重点难点,而且还锻炼了各种能力。学生们通过准备,把人物的性格、动物、造型等表演得惟妙惟肖,有的学生还即兴“创造”不少台词,在这个历史小品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编剧又是演员,“强化中央集权”这一关就在师生的欢笑声中轻易地“闯”过去了,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兴趣

创新教育必须以兴趣为动力,以创造为目的。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到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注意力的集中,又要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思维的开发。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它要求教师对上课前的导语、提问语、板书、课件制作、课堂用语以及作业布置的设计都要有创新意识,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将之引导到历史课的学习过程之中。

3.提倡质疑教学,鼓励学生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不是唯一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是培养敢于质疑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包办代替,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无疑处生疑在学习中发现,在思考中质疑在释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养成良好的质疑问题的习惯。学生设疑质疑的基本方法可以从认识事物的三个层面上考虑:一是“是什么”,二是“怎么样”,三是“为什么”,前两者是浅层次的质疑,后者则是深层次的问题。

三、积极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环境

1.和谐的教学气氛

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才能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心态和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课堂上,凡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这是最好的合作学习进程。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与合作,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互相受到启发,共同获得提高。

2.尊重史实,同时结合现实,紧扣时代脉搏

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但可以引导学生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并且对学生的分析及时予以肯定或鼓励,对学生的异议观点也要持宽容态度,并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同时,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注重现实生活,使所讲授的历史知识能为学生分析、解释社会现象服务,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能提高自身素质。

3.开辟第二课堂,挖掘学生潜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历史教学实行的是第一课堂的单渠道教学。由于实行集体授课,授课课数少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对学生因材施教,这不仅不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很不利。根据本人经验,开辟第二课堂能有效地克服这一弊端,并很好地营造出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这是因为: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广阔,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培养团队精神。总之,开辟第二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之余,也能增强智能,发展其个性和创造力。

历史教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究和思考。在新课改中,我们只有不断进行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创新,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创新人才。

上一篇:体育课程改革:课程理论与教学悖论 下一篇:如何在歌唱训练中提高小主持人的舞台表现力